分享

历史从这里走来

 马帮图书馆 2021-08-12

(日本行)

3

   东京都国立博物馆是1872年开馆的全日本最早的国立博物馆,它坐落在东京上野公园。有人说:“日本风情不在银座、不在新宿,也不在秋叶原,而在上野。这是很多游客觉得陌生的名字——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所在地。”我赞成这个说法,来到东京最便捷了解日本历史概况的就是这里。这里的综合文化展(即常设展),有大约3000件文物与人们见面,这些都是日本自己的历史文物。

一个小院子,主馆不过一栋两层小楼,说不上气派,但仍然有气场。漫步走进这里 日本国的历史就从这里走来: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国,西隔东海、黄海、朝、日本海与中国、朝国等国相望。

在我国众多的邻国中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八国集团员。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这就是我对日本国现状的了解,但对他的历史我可以说知之不多。人们常说历史常是被学者们随意捯饬的小姑娘,而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的文物才是历史真实的佐证。

我对日本国的历史,只局限在上大学时曾看的一本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写的《源氏物语》。今天我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通过实物粗补了一堂日本国的历史课:

3中叶,日本境大和国

公元645年,大和国开始向中国唐朝大化改新

12后期,天皇旁落,幕府统治代。

1950年代中期,“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放锁国政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明治维新,建立日本帝国,迅速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外走上侵略扩张军国主义道路;

   近代它曾多次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

   二战战败后,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以天皇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全部展示看完后我竟发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最后留给后世的竟是一部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充满艺术创造的历史。

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开始就向人们展示了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上古艺术品。

粗陶上各式以绳子压印的花纹,说不上精细,但在当时的眼光看却堪称华丽。

步入公元前五世纪的弥生时代,因为有了金属工具。人们得以在陶器上雕琢出更加细致的形象,甚至“以陶为纸”画出最原始的绘画作品。

最值得看的当然是“国宝”和“重要文化财”(即重要文物)两个档次的展品了,其中前者只有88件,后者634件。

日本真正的文明时代是自接触中国始,就虔诚的对中国文明亦步亦趋接纳、秉承的历史。

日本人直接把他们的作品命名为“中国景德镇陶瓷”、“中国龙泉窑陶罐”、“中国青铜器”、“中国刺绣”等等。

就服装而言,日本人原好素雅,然而当他们目睹中国输入的高级纺织品以后,就出现了各种颜色绢线交织的“唐物”,有的上面还会有光亮照人的金线。

从历史走来时代掠影中日本向汉文化学习借鉴,便有了完整的社会发展史,汉文化在一千多年中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日本文化的基因之中,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史实。

日本贵族们从日用的铜镜、武器、马具等则不仅有金属工艺和玻璃工艺的加成,无不沁透着汉文化的影响及日本对汉文化的崇尚,艺术表现亦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17世纪以来,日本的艺术又受到了中国明末版画插图的影响,呈现出具有特殊装饰的色调与风姿,历经三百余年在世界艺术中开拓了本国的艺术形式——“浮世绘艺术”它的影响深及欧亚各地。

19世纪欧洲艺术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多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画风的启发。

浮世绘开始是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做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美。

真想在这里看到更多的日本浮世绘的艺术精品但却未能如愿。

在服装、茶道展品里面,则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近代日本实用艺术,从江户幕府时代至今特殊的“友禅染”技法开创并传递了艺术生活中追求素雅的日本风格。

从博物馆走出最令人感慨的是在日本这个国度:“一千多年汉文化的沁透力太强大了,我觉得中国文化的精髓儒、释、道,日本只学到了儒、释两个恰恰缺失了“道”这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元素,因此它们的文化内涵中就会缺少对大自然的深切领悟与开拓。

在我看来日本民族的继承精神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在今天的日本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唐、大宋时代的茶道、建筑艺术的延续及保存,这才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的遗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