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人情”有个特点,那就是它是沟通任何情感的桥梁。 你跟这家人的关系特别好,那你们就得建立一定的“人情”关系。你跟你的亲戚关系不错,那你就得以“人情”为基础,再发展亲情。 不论是普通的感情关系也好,还是较为亲密的亲缘关系也罢,到头来还是不能够离开“人情”。 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需要接触到“人情”关系。不过,这“人情”关系只会随着人年岁的增长而愈发变淡。 在你看来,中国社会哪里的“人情味”较为浓厚呢? 在城市还未发展起来之前,其实中国社会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情味都是差不多的。可等城市发展起来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的人情味要浓。 在十几二十年前,这样的说法还算是说得通的。不过,在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这种说法便显得有些理论化了。 要知道,要今时今日,不仅城市缺少了人情味,就连农村的人情味也成为了历史。还有些农村,当中根本没有“人情味”可言。 对于农村人情味变淡的情况,我们不妨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 02 王大伯:现在的人情味早被“金钱味”取代了。 王大伯的几个儿子都去了省城务工去了,而唯独他留在农村里面。可以说,他算是“孤寡老人”中的一员了。 在十几年前,城乡的交通路线还未被贯通的时候,其实农村人基本不到城市里面务工。因为他们觉得,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家,干脆在农村周边工作就好了。 可随着交通的逐渐发展,现在从农村到城市,也不过是几个小时的车程罢了。因此,大部分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选择到城市里面打工。 随着流出人口的愈发增多,王大伯也有这么一种感觉,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而越来越少了,而且交情也越来越淡薄了。 就拿王大伯的亲戚来说,他们哪怕是回到农村,也一般没有了走亲访友的行为了。唯有需要借钱,或者求帮助的时候,他们才到王大伯家去。 哪怕是王大伯的几个儿子,他们也很少回家。就算他们回家,也有着极其不愿意的心理。在儿子们看来,回家还得花钱,还得买手信,还不如留在城市自在。 看到亲情和感情愈发变得淡薄,王大伯自己也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道只能下“金钱”了吗? 03 刘阿姨:亲戚之间还是少点往来最好。 前段时间,王阿姨一时好心,便把五万元借给了她的亲戚。她的亲戚跟她说,等他的资金周转回来之后,就把钱财还给刘阿姨。 刚把钱借了给这位亲戚的时候,这位亲戚便经常打电话给刘阿姨嘘寒问暖,表现出一副与之感情特别好的模样。 可过了一段之间之后,刘阿姨发现这位亲戚竟然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仅打电话不接,而且他家中还门窗紧闭,仿佛怕贼进去了似的。 等到亲戚该要还钱的时候,刘阿姨便再次打电话催亲戚还钱。可亲戚一看到她的电话,便直接挂了,连接都没接。 后来,刘阿姨便和老伴上门去找这个亲戚。刘阿姨知道,这位亲戚昨晚就回到了家中。可是,无论她怎么叫喊,对方还是不回应。 在邻里乡亲的口中,刘阿姨才得知,这位亲戚将钱财都“输光”了。他不仅欠了刘阿姨的钱,还欠了好几个亲戚的钱。 对于这样的亲戚,刘阿姨感慨,明明承诺是到期便还钱。可如今却赖账不还,这样的亲戚,有和没有,根本就没有区别。未来,还是少跟亲戚往来最好。 04 不论是王大伯的所见所闻,还是刘阿姨的经历,都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今的“人情关系”,都已然被“金钱”所扭曲了。 物质社会越是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越是淡薄。大多人,他们都会为了金钱而抛弃感情。哪怕是亲情,他们也都会置之不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呢?因为在金钱面前,任何人的想法都会受到影响。可以说,过度的金钱观念,只会扭曲了人的想法和行为。 曾有人说过,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极度贫瘠的时代。 当所有人都看重金钱,都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时候,那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将变得贫瘠无比。很有可能,人们都会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就像是一些农村人,他们原本就没有过度的金钱观。可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便把金钱放在首要的位置,做出跟以往相距甚远之事儿。 其实,适度地去赚钱,这是好事。可一旦人沉溺在金钱的世界里,那这个人就只能活成“行尸走肉”的模样,毫无温暖的感情可言。 在这里,还是要说,钱财是赚不完的。而人类跟野兽最大的区别,便是人类有温暖的感情。如果人类连温暖的感情都失去了,那人和野兽,又有何区别呢?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