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原著个人浅见

 阿年282 2021-08-12

花了一个下午看这部电影,看得十分感动。看原著也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原著里关于宗教还有宽恕都内容很多,还有列文的关于农场农奴等等大篇大篇的叙述。

就角色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安娜,我个人是比较木纳不懂感情的人,对安娜那种从小孤儿出生缺爱,自己又那么有魅力,有很多求婚者,早早就为了自己和哥哥的前途嫁给了当时当省长的卡列宁,卡列宁大她20岁,也是没有父母在亲戚家长大。原书里卡列宁有尖尖的耳朵,尖锐刻薄的嗓子,只在意自己的工作,他对安娜的看法就是好好做女主人,接待他的同事,上级就够了,平时生活井井有条。安娜一开始和渥伦斯基在各个社交场合毫不遮掩的腻在一起,卡列宁是不在乎的,安娜却想要他像恋爱中的人一样,吃醋。后来安娜坦白了他俩的关系,又希望卡列宁能像当时的风尚,跟渥伦斯基决斗,卡列宁拒绝了,就是害怕死觉得没必要,安娜从头到尾都是像缺爱的小孩一样索取。电影里说没办法拒绝一个仰慕你,需要你的男人。这世界上真的有人是为爱痴狂吧。

渥伦斯基从一开始出场像个花花公子,四处留情,他和安娜一开始也只是当时上流社会很常见的勾引已婚妇女,大家很多是逢场作戏,过一阵新鲜劲就散了,没想到安娜认真了,还怀孕了。其实渥伦斯基看到他的熟人在军队里混出头了也很羡慕,哪个男人不想建功立业。但是真没想到他对安娜爱的那么深,最后安娜卧轨,他去了前线,可能九死一生。也是个痴心人。

卡列宁确实不管他的内心活动怎么样,他都是堪称伟大,他从小没有父母在亲戚家长大,后来在官场上青云直上,自己是非常努力的,原书里说他每天生活很规律,每晚都会留出时间看书,看各种需要的书籍。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可惜感情上,他感受不到安娜的情感需求,也没办法回应,他比她大20岁,可以当她爸爸了。但是论迹不论心,他肯定是很爱安娜,不亚于渥伦斯基,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愿意离婚愿意把谢廖沙给安娜,最后安娜没了,还把她跟情夫生的孩子领养过来,天天看着谢廖沙和小安娜,想必他心里也不好受吧。还有一个伯爵夫人陪他给他料理家务,也算是很不错的结局。

列文,书里列文的想法可真是太多了,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托翁把列文当成一部分的自己吧,大谈农业生产农奴生活,其实看书的时候一直不希望他跟基蒂和好,人家拒绝求婚,自己也该争口气,可是后来看到列文确实很喜欢她,回乡下后无时无刻的想起她,没有十全十美的爱,后来还是和好了结婚了,可能这就是幸福的秘诀,不要对爱情婚姻家庭抱太大的希望,接受他的不完美。

这个故事开头就是安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出轨,嫂子闹离婚开始,没想到人家经过这件事后感情一直很稳定。就像电影结尾列文说的,不要从理智里学习,不要从书本里学,要从生活里学。

就是懂再多道理也没用,托翁的家庭也很难说是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能类似就类似在都不存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