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面桃花,扣人心弦

 诗道骏言 2021-08-12

原创2021-03-21 14:48·诗道骏言

有一种诗,清清浅浅的,竟脍炙人口;有一种诗人,仅凭一首诗就能声名远播,久久流传。崔护和和他的《题都城南庄》就是这样。

崔护,字殷功,唐朝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公元796年进士及第,829年为京兆尹(首都长安市长),最后作到岭南节度使(大军区级领导)。《全唐诗》收录了他6首诗,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这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不必解释,我们只需通过文字就能大致还原出诗人所经历故事的轮廓:1.时间是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地点是长安城南的某一处庄园。2.诗人去年来过这里,一年后的今天故地重访。3.去年初访时,偶遇了美好的一幕:桃花灼灼,人面含春,人面桃花两相辉映,当时,诗人怦然心动,过后,诗人常常想起。4.正是因为忘不了那美好动人的一幕,所以诗人才重访故地,带着希望而来,希望重温那美好的一幕,见到那明媚娇艳的桃花和动人心魂的人面,当然,重点是动人的人面。5.然额,现实并不完美:城南的庄园,门庭依旧、春光依旧、桃花依旧,一切都那么熟悉,但是最关心的“人面”却缺席了,荡然无存,不知道她去哪儿了。春风里,桃花含笑,花枝轻轻摇荡着,可是,人呢,魂牵梦绕、心心念念想见到的那个妙人儿呢?她去哪儿了呢?今年与去年、桃花与人面、记忆的完美与现实的缺憾,两两对比映衬,整体上又构成了一种残缺美。

结尾诗人并没说什么,可是,我们似乎听到了一声悠长的轻轻的叹息,分明感到了一丝深深的失望和淡淡的惆怅。

人面桃花,扣人心弦

以上是我们根据诗文本身所做的解读。其实,关于此诗,还有更猛更详细的记载。

唐·孟棨的《本事诗》给我们揭秘,这首诗背后是崔护的一场艳遇,像爱情传奇小电影似的:崔护,帅哥一枚,考进士考砸了,很郁闷。清明节,他独自到城南散心,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桃花盛开,很安静,好像没人,就敲门求水喝。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儿,人家回屋给崔护取了一杯水,请他坐凳子上喝。女孩儿则依傍着横斜的桃枝站立,长相姿态,妩媚动人。崔护拿骚情话挑逗人家,人家没回话,只是目光一直注视着崔。临走,小美女还把送崔护到门口。崔帅哥一步三回头地返回了城里。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突然想起旧事,情绪很冲动,就直奔城南到那户人家门外,在人家左边门扇上题写了一首诗。

又过了几天,崔护经过这户人家,听到院里有哭声,就敲门探问。开门老头问:“你就是崔护吗?”崔护说:“是。”老头哭道:“你害死了我闺女啊!”吓得崔护一愣一愣的,不知该怎么回答。老头解释说:“我闺女从小知书达理,还没有婆家。去年以来,常常神情恍惚,好像有什么心事儿。前几天外出,回来看到左门上有字,读完,进门就病了,好几天不吃不喝,就死了。是你写的诗害死了我闺女啊!”老头说完哭得更伤心了。崔护又感动又伤心,请求进去哭吊一番。崔护进去后,托起女孩儿的头放在自己大腿上,哭着说:“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呢。”女孩儿居然慢慢睁开眼睛,活了过来。老头大喜,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这故事写得有鼻子有眼的,但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女孩儿好心给崔护喝水,崔护却拿话儿挑逗人家,大有耍流氓的嫌疑。面对挑逗,女孩儿是开心呢还不是开心呢?说开心吧,她不接话茬儿;说不开心吧,却又脉脉含情。这女孩儿心思是不是有点儿怪异?再一个,崔护作为一个陌生人去哭吊死者,怎么可以把人家的女孩的头搬移到自己大腿上?最后,死而复生,终成眷属,也是怪诞不经,落入俗套。

这样的记载,详则详矣,然而给人的美感却大打折扣。崔护求人水喝还言语轻薄人家,这什么品行?尤其是女孩儿死而复生、两人终成眷属的情节,更给人狗尾续貂之感。好在,《本事诗》所记不过是小说家言,我们不必当真。

还是回到诗歌本身,我们只需轻轻地诵读,静静地体会,就好。

好诗未必要多么高深,重要的是能摄取闪光的瞬间、传达美好的情愫,能引起人心的共鸣。这首诗,明白如话,鲜明而又蕴藉,美美的、亮亮的、甜甜痒痒的,而又酸酸愁愁的,恰到好处地扣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