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2428 | 龙晓初:《远山奇迹》连载01

 海陆物语 2021-08-13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龙晓初:长篇小说《远山奇迹》连载

龙晓初:为什么年要“过”,元宵要“闹”?

龙晓初:新岁新希望

龙晓初:我心中的纪念馆

龙晓初:今年发表作品119篇(首)

................................................................................

................................................................................

龙晓初脱贫攻坚长篇小说《远山奇迹》连载01

第一章

第一节 不顾患有心脏病揽下苦差事

清晨,一轮初春的太阳慢慢地爬上东面山头,一张面孔黄烂烂的,好像渡了一层黄金似的,从云缝里向高楼林立的省会城市,洒下一道道美丽的万丈霞光。三十六层高的交通大厦,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显得格外的庄重和熠熠生辉。

................................................................................

交通大厦位于这座省会城市最繁华的地段,门前总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在大厦前的公交站,一位五十来岁中等身材脸上略带蜡黄,却一脸兴奋的国家干部模样的人,右手提着一只人造革四个底角都有点被磨破皮的公文包,急匆匆地下了公交车。然后,三步并做两步略带小跑地走向交通大厦。他就是从某部队团政委转业后,到这座大厦工作有了几个年头的交通运输厅政治处副处长李利民。

“李处长,您好早呀,今天您是第一个进入大厦来上班的哩。”人们习惯称呼时把“副”字去掉,一是像网络批评的“雅贿,即语言贿赂那样,二是少个字开口方便。站在大厦大门口值勤的保安很热情地和他打起招呼。李利民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交通运输厅机关,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一般干部职工,就是连保安公司安排来大厦执勤的保安,他都总是满脸堆笑满脸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保安们都很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副处长,不管是换了哪拔保安人员来这里上班,李利民总是在那些保安人员中很容易被记住的少数几个职工。

................................................................................

此时李利民心情特别沉重,也是特别的期待,他在焦急地等待,等待着厅里是否同意他到贫困县东岭县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早早就来到端木副厅长的办公室门口,等待着端木副厅长的到来。一个主管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建设管理运营的交通运输厅,工作总是有忙不完的,作为厅领导班子成员,每天总是有开不完的会,加上还要经常下基层到各地调研检查指导工作,他们很少能坐在办公室里。因此,要去想找厅领导谈事,必须在早上领导进办公室之前来等着。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端木副厅长才反背着手渡着方步向他自己的办公室走来。“李副处长,你这个人真会逮人哈,要是再过一会,我又要下去河东市参加一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典礼了。”看到李利民早已来等着他,端木副厅长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刚好,我刚才在电梯里遇到了我们的厅长了,你在我的办公室里先坐坐,我这就去和厅长商量关于你主动请缨,要求去东岭县挂帮开展脱贫攻坚这事。”

在端木的公室里,李利民一边喝着热茶,一边如坐针毡地等待端木副厅长从厅长办公室回来。

李利民焦急地等待厅里最后决定厅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人选,到东岭县挂职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副县长的人选结果。

五天前,李利民一听说厅里要选派一个副处级干部到东岭县挂职副县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正为找到合适的人选而犯愁之事时,他立即来找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厅党委成员、副厅长端木主动请缨。

端木看着脸上微带蜡黄,有时还气喘吁吁的李利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他对李利民说道:“不行,不行,李副处长,这不行啊,你不能去东岭县扶贫,因为你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你到那样艰苦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端木副厅长知道,李利民近几年来患有心脏病,他可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自卫反击战老干部李老最后唯一的儿子。

端木大学毕业后,开始是分配到县基建局工作,当时李老在基建厅任厅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厅长到基层视查工作时,在县基建局看到文笔不错且踏实肯干作风正派的端木,就把他一下子从县城调到省基建厅办公室工作,从一个普通的科员,一直干到正处级的省基建厅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要是遇不到李老这个慧眼识珠的好伯乐,他端木工作能力就是再强,像他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工人家庭出生的大学生,也可能就呆在县城一辈子,说不定连提个副科级干部的机会都很渺茫。因此,李老对端木有着知遇之恩,他对李老的感情特别深厚。

“李副处长,你看这样行不?你主动请缨要求到东岭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之事,先征求一下你老父亲李老的意见,毕竟李老膝下现在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了。”端木对李利民说道。说心里话,端木实在不愿意让身体不好的李利民到边远且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他担心万一李利民哪天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让他又如何去面对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李老呢?

李利民的老父亲得知端木副厅长的顾虑后,立马亲自给端木打了个电话,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安排李利民到最艰苦的东岭县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给他一个机会,回报党和国家多年来对李利民的培养。

老人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北的山区农村,从小目睹贫苦农民被地主老财剥削压榨的情景。一年的辛苦劳作种出的粮食大部分被地主掠夺,加上各种繁重的苛捐杂税,让穷苦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在十四岁那年,为了吃饱饭,他跟着行军经过他们村的解放军离开了家乡。那时他才比长枪略高一点点,身高不够,不能上前线去打仗,只能在食堂里给炊事班的厨师们打帮手。直到渡江战役,他才达到当兵需要的条件,才能一名解放军战士上前线去英勇杀敌,还立了一个三等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老人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在老人的心目中,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是他的大恩人,要不是那年解放军把他收留,他可能早已饿死荒野。

老人认为他的这一生和农村有着不解之缘。是我国西北的广袤的农村给了他生命,并且西北农民的纯朴,给他的幼年留下极为深刻的回忆。尽管都是穷苦百姓,在五荒六月时,粮食有结余的人家总是会接济有困难的人家度日。李老家兄弟姐妹较多,常常得到乡亲们的接济。要是没有乡亲们的帮助,李老的父母可能要把一部分儿女给卖出去。那个年代农村养不起子女,卖儿卖女是一件很平常之事。而且同是农村,朝鲜农村的一个老阿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1951年3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队和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联合进行极为残酷的“撕裂者行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志愿军不得不放弃汉城,进行战略性撤退。李老在战斗中腿部受到重伤,撤退时不能跟着大部队在山里急行军,他不得不躲在山洞里养伤。身上带的干粮和水支撑着他渡过了两天。第三天水尽粮绝,李承晚的部队和侵略军又不时上来搜山,他无法到山下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在他饿昏时,被一个上山砍材的农村老阿妈发现。老阿妈看到是来帮助他们抗击侵略者的中国志愿军伤员,冒着被敌人发现被株连家族的危险,利用每天深夜没有敌军搜山的薄弱空档,给李老送去吃的,并在山上采到消炎用的草药熬好,和食品一起送进山洞。李老在那位朝鲜老阿妈的热心帮助下康复得很快,最后去寻找大部队。

李利民的父亲作为久经沙场的革命军人,把他们弟兄三人全部送到军营服役。大哥李爱民在自卫反击战中老山前线,对敌作战时英勇牺牲。当时父亲就是大哥所在部队的师长,还是父亲亲手把大哥从后勤部队调到前线作战部队。听说当时在攻打一个高地,冲上去的战士,被从躲藏半山腰猫耳洞里敌人狠毒的子弹扫射,成排成排的战士中弹倒下。李爱民沉着观察了一会儿后,孤身一人不顾生命危险从侧面迂回摸到猫耳洞,和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硬是以一战仨,战死三个敌人,他也受到重伤流血过多而最后英勇牺牲。他战死时嘴里还含着敌人一只血淋淋的耳朵。倒在重机枪旁边的敌人左胸口刺进了一把军用匕首,还少了一只耳朵,大哥的牺牲可谓壮哉。三弟李为民在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战斗中,和战友们勇敢地冲进齐胸深的洪水,把十多户困在江水里的村民全部转移出来。李为民刚把最后一个老人推上岸,一波洪水巨浪打来,把他冲走,等战友和已被救上岸的群众缓过神来,李为民已无踪影。战友和群众沿江跑着,一遍遍地呼喊着这位英雄战士的名字,但都没有回音,也找不到身影。一天过后,他遍体鳞伤发胀了的尸体被发现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下游滩涂上。李利民服役时,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国家边境稳定无战事,他所在部队都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也没有机会参加过大型一点的抗洪抢险。因此,李利民尽管职至正团级政委,却一直没有机会像大哥和三弟那样,能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这让他多少有点遗憾。

因为父亲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好,李利民才从部队团级干部转业到交通运输厅工作。现在只有他李利民这么一个唯一的儿子,并且李利民近几年身体也不大好,一直患有间隙性心脏病,平时各种心脏病药应急药不离身。

次日早上,端木副厅长告诉李利民,交通医院安排了一名从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的内科医生刘伟给他作队员,另外到厅直属单位东岭县公路局抽调两名工作人员作队员,作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东岭县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帮助东岭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方便他们工作队开展工作,厅里还专门调整了一台最新购买的越野车给工作队,希望他们在三天之内到东岭县委报到。等日子定下来后,要提前和他说一声,端木副厅长要亲自送他们到东岭县,把他们交给东岭县委。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这时李利民高兴得像一个山里孩子,在过大年时得到大人奖赏似的。他对端木说道:“端木副厅长,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好好地去为边远山区的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啦。”

李利民正准备拿起电话给交通医院的刘伟医生去电话,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刘伟医生给他先来了电话。

在电话那头,刘伟也是十分兴奋,李利民从电话里的声音,就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十分乐意地接受交通医院领导安排他去东岭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还从电话中得知,刘伟医生的家里人也非常支持他到最边远的山区去磨练。

他们俩可真是“一对”呀,连要打电话给对方都是心有灵犀。

他们商量了一下,用不了等三天才去东岭县报到,今天就回家收拾好行李,决定明天一大早出发前往东岭县,现在马上给端木副厅长汇报行程。

第二天早上,他们在交通大厦大门口集结。

还是李利民先到,他背着沉重的背包,拖着沉重的行李箱。

不一会,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人同样背着大背包和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向他走了过来,毕恭毕敬有点胆怯地向李利民问道:“您好,请问一下,您是李利民李副处长吗?”李利民点了点头,年轻人立即放下行李箱,上前热情地握着李利民的手说道:“李副处长,您好,我是交通医院的刘伟,今天前来向您报到,以后在工作上您可要多给我帮助和指导啊。”

“咱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吧。”李利民谦虚地说道。

李利民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望着比自己高过将近一头的刘伟兴奋地说道:“欢迎你,小刘同志,我们现在成了脱贫攻坚工作队的难兄难弟啦,在今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将要战斗在一起。”

他们以前没有相见过面。

让一个高大伟岸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队员,并且还是名牌医科大学的高材生,让李利民激动不已。刘伟身高一米九,身体健壮肌肉发达,皮肤白皙,浓眉大眼,是一个一等一的阳光大帅哥型。走在大街上,绝对是一个令许多女孩子小鹿撞怀回头率高的那种类型。他眉毛微微上翘,走起路来步履稳健有力,像个武术练家子,不熟悉他的人,绝不会把他和一个专门吃技术饭的医院里的医生联想在一起。

刘伟确实还真是练过武术,他出生在著名的武术之乡农村,他的祖父是一个武道高手,曾经在当地有钱有势人家当过武术教官。解放后多次参加过全国武术比赛,还拿回了不少冠军奖杯奖牌。他的父亲从祖父手里接过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武术的重任,潜心修炼,和他的祖父相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刘伟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经常在寨子里的广场上舞刀弄棒,他也深深地爱上练习武术这个行当。但是知书识礼的母亲一直反对刘伟专门习武,她认为在和平年代练武只能作为强身健体之用,必须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到一门专业技术才是生存之王道。刘伟在慈母的谆谆教导下,潜心读书学习,只把练武作为业余爱好。在学校读书时,其他同学是起来跑步锻炼身体,他却往往一个人到足球场上习武。他尽管喜欢练武,但学习成绩也没落下,高中毕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985医科大学。多年的勤学苦练,让他成了武术之乡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他的武艺虽然不及他的父亲,却是十个八个普通人是很难近得了身的主。

几分钟后,一辆三菱越野车开到他们跟前,车上后排右边坐着端木副厅长,他招呼李利民和刘伟把行礼装进越野车后备箱。上好行礼,驾驶员把钥匙交给了刘伟。

端木副厅长叫李利民一起坐到后排,刘伟开着车,他们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东岭县方向出发。

在车上,端木副厅长一脸严肃认真地向刘伟交待道:“小刘医生,你的任务是很坚巨的哦,这次组织安排你跟着李利民副处长去东岭县扶贫,你不仅只是脱贫攻坚工作队的队员,另外,你还有另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在东岭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是李利民副处长的贴身医生,要保护李副处长的身体,你们医院领导之前和你说过李副处长的身体情况过吗?”

“端木副厅长,我们院长在找我谈话时,已经给我谈了李副处长的身体状况。请您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李副处长的身体,随时会注意到他的身体状况,我向厅领导保证,我一定会在三年后把完整的李副处长送回厅里来。我已在行李箱里装上了平时出诊用的医疗器具和心脏病常用药品。我还带了常用急病应急药品,若遇到有生急病的群众,我也会尽好一个医生的职责。”

端木副厅长听了刘伟的回答,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想不到这个年轻医生考虑得真周到呀,是一个可造之才,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越野车在高速公路奔驰,三个小时后,端木副厅长叫刘伟把车开进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个服务区修建在著名的三十六道拐旁,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公路工程建设部门还专门为这个服务区修建了观景台,为停车休息的驾乘人员提供观景服务。

在这个观景台上,乘客可以一览远处连绵不断巍峨雄壮的大山,山下著名的三十六道拐公路也尽收眼底。

每次经过这个服务区,端木副厅长都要停车下来看看,在离这个观景台不远的三十道拐道班,有着端木深刻难忘的童年记忆。

端木副厅长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道班工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父亲和工友们养护着三十六道拐这段公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砂石路。“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逃难的,仔细看是公路养护段的。”是那个年代道班工人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公路养护工具极为简陋,没有养护车,道班用马车作为运输材料的工具和上下班交通工具,马车一般都是用两匹马在前面作动力牵引。每个道班只养护五六公里公路,大一点的道班养护里程也很少有超过十公里的。记得小时候,端木和父亲一起上工地,下班回道班时,他坐在马车的尾部,劳累了一天几个大人坐在马车前端巴哒着旱烟袋有说有笑地侃大山。经过一个大坑洼时,马车被剧烈抖动,坐在马车尾部的小端木被抖落了下来,噼里啪啦的马蹄声加上马车的抖动声,大人们没有注意小端木已掉下车来。马车跑了一公里多远时,大人们才发现小孩子不见了,等他们调头回去找孩子,看到小端木边走边哭着朝前走着。

(未完待续)

可能你会读:

人事 | 准80后网红作家,出任厅局级领导

时政 | 佛山市一原主席被立案审查调查

社会 | 女子被闺蜜男友偷拍洗澡近1年

文学看台2427 | 龙晓初:长篇小说《远山奇迹》

文学看台2426 | 吴志跃:那魂牵梦萦的遮浪海滩

文学看台2425 | 黄少林:五坡岭谒文天祥

文学看台2424 | 王晓忠:捷胜古所城行吟

文学看台2423 | 省作协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文学看台2422 | 罗惠香:捷胜古镇漫笔

文学看台2421 | 王万然:东涌捷胜行

文学看台2420 | 卓祖武:海甲览胜/荷

................欢迎点击进入关注公众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