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蜂蜜”的几则医话

 孙郎中 2021-08-13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由于蜜有养阴作用,故用于虚热者为宜。蜜可润燥,能治肺燥咳嗽,“其凉滑润,为清肺润肺、利痰宁嗽之要品也”。老人常喝蜂蜜可有效缓解津亏便结之症,每日早晨起床后用温水冲服一杯,一周内即可见效。当然,蜂蜜还可外用,它有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蚊虫叮咬、烧伤烫伤、各种外伤都有很强的缓急止痛的作用。但须注意,凡痰湿较盛,脘腹胀满或肠弱泄泻者,蜂蜜则当慎用。 蜂蜜属药食同源之佳品,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的《礼记·内则》中首见“蜜”字,记载了食用蜂蜜防治疾病的诸多事例。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将“蜂蜜”列为药中上品,认为“蜂蜜味甘、平、无毒副作用,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战国时代名医扁鹊也擅长用蜂蜜防治各种疾病。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对蜂蜜描述的更为全面,即:“蜂蜜,其入药之功有: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故能调和百药与甘草同功”。现代医学也不断证明:蜂蜜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在秋季进行养生保健时经常饮用蜂蜜,不仅可以防止秋季空气干燥对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在养颜美容、防治疾病、健康长寿都有一定的功效。 蜂蜜作为一种出色的调味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秋季,蜂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蜂蜜能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百毒,因此临床极为常用。比如常用来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口疮、溃疡不敛、手足皲裂等症。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眠、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及对口腔杀菌消毒等作用。所以,秋天经常吃点蜂蜜,既有润肺、养肺作用,又能减少秋燥对身体的伤害。 蜂蜜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堪称日常生活中的“平价保健品”。秋冬季干燥,喝一杯蜂蜜水,既能给身体及时补充水分,又能清肺润肠。有人问,蜂蜜究竟是凉还是热?药典记载,蜂蜜性甘、味平,归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从以上两段资料可以得出,蜂蜜本是平性,但生用熟用药性截然不同。《良疗本草》说“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所谓的生用就是用冷开水冲服,这样的蜂蜜水就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尤其适合阴虚燥热的人食用。凉开水冲泡的蜂蜜才可润肺止咳,才可润肠通便。阴虚内热表现为大便干结的人,要想充分利用蜂蜜润肠通便的效果,记得一定要用凉开水冲泡。熟蜜并非是成熟蜂蜜,就像生蜜不是指未成熟蜂蜜一样,熟蜜是指经过加热熬制过的蜂蜜,叫做熟蜜。蜂蜜“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神农本草经》:蜂蜜“甘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熟蜂蜜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适合气虚者长期食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