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规划酒仙桥电子工业区的建设时,计算机还没有列入发展计划,但是一旦明确了计算机的目标,酒仙桥的电子工业基础便起到孕育和支撑作用。美国建筑界人士来到北京798 艺术区时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存在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绝对称得上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 718 厂由尊崇魏玛包豪斯(Bauhaus)学派主张的德国德绍设计院负责设计,“Bauhaus”是格罗庇乌斯建筑大师生造出来的,由德语Hausbau(建设)音节倒置而成。它主张为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建筑特点是:实用、简洁、明朗、灵活。称为“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在20 世纪20 年代出现,早年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设计学院),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迁到德绍。柏林有一个包豪斯博物馆,有一家从事设计、装修的跨国企业也叫包豪斯,在德国、奥地利、捷克各地随处可见Bauhaus 牌匾与“门市”。 718 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有“包豪斯”典型风格的六七处锯齿形屋顶厂房,这种厂房屋顶为弧状,薄壳最薄之处只有六厘米。“窗户全部朝北,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反射光,有助于保持室内光线的均匀和稳定,而从视觉感受来看,恒定的光线又可以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老市长韩伯平说。 没有设计电子元件厂实力的苏联人对德国的设计不屑一顾,由于中方专家罗沛霖的坚持,认可德国人的设计,才有了现在大家见到的“798”建筑。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施工很不容易,许多建筑工人实为刚招来不久的农民。教会工人盖锯齿形屋顶的,是东德专家拉力希。他指导工人在平地上用木板搭出实景屋顶模型,搭了拆、拆了搭,直到大家对拱形结构烂熟于心,拉力希就跟他们一起登上脚手架。施工正值盛夏,翻译殷公信跟着拉力希爬到屋顶“督战”,专家站在跳板之间,手把手教工人现浇混凝土,样块达不到受力标准就要拆除重来!当时,北京水源丰富,地基流沙一现,喷泉随即形成,拉力希半夜从北京饭店赶到现场,指导工人用干水泥压制地下水,才保住厂房基础。拉力希返国时,到西苑机场送行的“二 建”工人,比738 厂的电子职工还多。工人们送他一套斧刨手工工具,纪念共 事岁月。 笔者登上“798”的车间跃层,手触薄壳屋顶,抬头细看,弧形一丝不苟,模板痕迹历历在目,显示着力量,表达着精巧,记载着时间。 |
|
来自: 昵称3870638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