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悟则感|那个,从一句诗里提到的白骨夫人

 诗人舒放 2021-08-13

No.1

前几天写了首诗,其中有这样一段:

说来也是要面红耳赤一下

我一直以大精小怪

划分打三次才肯死翘翘的白骨夫人

我必须也要坏出一副模样来

才好对等

为什么,白骨精要打三次才死?这是个问题,可能和哈姆雷特的那个问题同等重要。小时候看《西游记》,最精彩的莫过于“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了,当然那时候只是看热闹,如今,多少看些门道吧?刚好有朋友对“打三次才肯死翘翘的白骨夫人”提出疑问,说这一句在诗歌里象征了什么,就略微展开一点和大家分享下个人体验。

狡兔三窟——人也得多用几个平台,不然有些文章没办法分享,这是一句题外话,好了,下面是正文。

No.2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正可谓“一波三折”,我们作为旁观者,早已知晓孙悟空是被冤枉的,而当局者唐僧仍然一副冥顽不化的样子,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巴不得被打死的白骨精再活过来,等唐僧赶走孙悟空之后,把唐僧抓走才好。

我们先从白骨精这个角色入手。白骨精在原著中名为“白骨夫人”,也就是一副骷髅成精了。由于它的原形就是一副骷髅,虽然对专业人士来说能分清是男性或女性骷髅,对一般人来说就有点难,所以这个骷髅就在脊梁骨上刻了“白骨夫人”这四个字,用来表明自己是“女性”,象征了女色,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原著中又将白骨精称为“粉骷髅”,意思很明显,总之是对女性不够尊重的一种称呼,是说再娇艳的美色,本质上也不过是一副骷髅而已。这在佛经里有很多类似的小故事。比如富人们争相购买的某个绝色女子,死了之后,佛陀说谁肯出钱购买?自然没人肯,说花钱买一堆腐肉干什么?

这种不友好的比喻,小姐姐们觉得不服气也没办法,你们就多说男人是绣花枕头来平衡一下吧。

白骨精的人设,在我个人看来,是《西游记》里最悲催的妖精。它的出现只是用来表述唐僧师徒(取经团队)矛盾的首次集中爆发,用来比喻身、心之间的游离。作为这样一个妖精,它没什么背景和来历,就只是一堆白骨,而且它的出场也奇怪,并没有什么明显目的,既不想吃唐僧肉也不想和唐僧成亲,只因为唐僧师徒经过它的地盘,它抱着“戏他一戏”的心情登场,结果最后一次未能走脱,被孙悟空当场打死,可算是死得不明不白。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经过,大家都很熟悉,大致来说就是白骨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和她的母亲、父亲出现,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举棒就打,前两次让白骨精走脱,最后一次没能侥幸,终于被消灭。而唐僧认为这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不是什么妖精,错怪孙悟空滥杀无辜,最终将孙悟空赶走。

在“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里,隐含着很多表象之下的寓意。这个故事确然是《西游记》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表面上,这是唐僧所象征的肉身和孙悟空象征的“心”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第一层寓意。我们细读之下就能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其它寓意。

首先,唐僧是否真的对白骨精毫无警惕?不是的。当孙悟空外出化斋的时候,白骨精变化成一个年轻的村姑,拿着一篮子吃食前来,说原本是给地里的老爹爹送饭,但是遇见了师父,自当斋僧——但是唐僧拒绝了,他对深山老林突然走出这样一个女子心存怀疑。而就在这时候孙悟空化斋回来,见了女子就要打,唐僧不让打。这点上,唐僧的理由也是对的:虽然我存疑,但也有可能她就是一普通女子呢?可说话间,孙悟空抽出金箍棒就是一下,打“死”了村姑。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师徒两人之间的对话(影视剧多有省略)。甚至我们可以从唐僧让孙悟空去化斋开始来分析:唐僧让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对师父颇有埋怨——大家注意,这时候唐僧取经团队刚刚组建不久,内部还没有经过磨合期。孙悟空对这位师父并不怎么尊敬。孙悟空说了一番“这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好化斋?这不是孙悟空第一次如此抱怨,唐僧这次没忍住,就对孙悟空说:“要不是我当初从五行山救了你……”。

为什么我们经常用唐僧来形容婚姻里喜欢旧事重提的某一半?(哪一半,自己对号入座)原因大致也在这儿。提起这个话头,基本上就是男女对打的开始,乃至就是要决裂的前奏。孙悟空听师父这样说,赶紧驾云去化斋。

所以,别埋怨,有事没事,多闭嘴。非要张嘴,念经诵咒,吃东西,喝奶茶,和喜欢的人kiss交换口水,都可以,就是别埋怨。

结果回来后遇到师父被妖精所变化的女子纠缠。孙悟空是一个嘴上不吃亏的家伙,这在原著中非常明显。他看唐僧拦着不让自己打妖精,就对师父说:“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这番话让唐僧非常非常愤怒。愤怒的原因不是被说中(唐僧根本就没对着女子动过丝毫凡心),而是作为一个严守戒律的大比丘,被自己的徒儿污言秽语羞辱,这口气能咽下,怎么树立师父的形象?所以这时候的唐僧已经下了决心要赶走孙悟空。

对吧,冒号的尊严不容侵犯,不在于事情本身对还是错。

和“三打”一样,唐僧赶了孙悟空三次才最终达到目的。第一次孙悟空以未能报恩为由,唐僧心软了,是真的心软。第二次让唐僧取下头上的紧箍,唐僧办不到(办不到而已,没说不想赶他走),只好作罢。第三次,真相终于大白,就连猪八戒和沙和尚也知道大师兄不是滥杀无辜,可这时候的唐僧看都不看现出原形的白骨夫人,仍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的借口是我走了,怕你手下无人——用现在的话说,这是给唐僧递刀子,正用来对付自己。唐僧火了,悟能、悟净不是人吗?这样一来,不用顾忌孙悟空是否报恩,也不用管头上的紧箍,正好这是个最好的理由,于是立字据,赶走了孙悟空。

世界缺了谁,都照样转,千万别说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之类的话。白骨夫人直挺挺躺在那儿警告呢。别觉得“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很酷,那是唐僧没找到借口。

在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猪八戒在干什么?煽风点火。沙和尚不用说了,纯粹就是一个专门吃瓜的群众。所以“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就是师徒心有间隙,师兄弟素有不睦的一次集中爆发。在这个社会,最错误(没有之一)的鸡汤就是你对别人好才能换回别人对你好。万记住,这个世界最多的人,就是来灭你快乐的,这是他们的使命。

你怎么对别人是你的修行,别人怎么对你,是你的因果。

白骨精或者说白骨夫人在这个故事中的出现,是作为一个引线。我们也可以更深一步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白骨夫人之所以要在骨头上刻上“白骨夫人”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性别,也就是女色。但是在整个故事里,女色似乎没能引发出什么——这就是更深的含义了。女色不仅仅只是本身,而是由此引发派生出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等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堆白骨,就直接导致了孙悟空被直接赶走,这种严重后果,就仅仅是因为年轻村姑的出现,孙悟空说了一番围绕村姑的假设性语言。可见由“色”而起,不仅仅只是好色本身。

现在,提出问题的朋友,不知道懂没懂我那首诗,不懂也没关系。




我读西游

西游度我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我 

本人近年作品集

所以,努力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