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缺》

 suzhoureading 2021-08-13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300部作品


《稀缺》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魏薇 龙志勇

长度:23.8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一个人很穷,他不得不去借钱,而借钱产生的费用使他更加的贫穷;一个人很忙,每件事都拖延到最后期限前才草草完成,结果质量很差,重新再做又占用了下一件事的时间,下一件事又重复上一件事的情况……

  我编了一个与这两个问题类似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全书的大致讨论脉络及观点:学校默写测试,每轮之间有20分钟空闲,用来弥补上一轮的错误或学习下一轮的内容。某位同学第一轮错了20个,按照规则,他要花20分钟复习这些错的字。接着第二轮测试,他错了30个,再下一轮,他会错的更多。他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第一轮的不好表现就是“稀缺”的开始,第二轮,他的“带宽”被占用了,因为他没有时间学习第二轮的内容,并且上一轮的表现也在无意中占用了他的“带宽”。第三轮时,他已经要“借用”时间了,这样他就这样陷入了“稀缺陷阱”,不可自拔了。

   这本书首先讲了稀缺的一个好处:稀缺红利——它能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潜能。但这点好处是微不足道的,稀缺给人们造成的主要是负面影响:首先,它占用了人们思维的空间,也就是书中说的“带宽”,并且,这种占用是无意识的,因为那些稀缺的东西最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其次,稀缺会使人们进入“管窥”模式——只能关注稀缺的,也就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他人问题一概不会考虑,这就造成了其他的事情由不紧急也慢慢地变得紧急了。接下来,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去“借用”,结果越来越难以招架,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本书没有自信地说,稀缺问题能够完全解决,因为解决的难度很大。但它也提出了几条策略:留足“余闲”,给失误一个回旋的余地;有盈余的时候就要及时预防稀缺的产生;调整心态,让自己增加带宽,跳出“管子”视野,及时避免情况恶化。

   问题不能完全解决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是现实的基本状态。但这本书的理论对我们的启发性是很大的。它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是能部分地或一定程度的解决我们的问题,它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鉴书人:阁楼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