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杆项目 | 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 (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亮相世界遗产大会

 chengjianwen 2021-08-13
图片

7月19日至7月31日,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开放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展览。展览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策展,并得到了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大力支持。展览中以视频和互动的方式展示了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第一次实现了文化景观监测,将物侯景观纳入遗产监测系统,以大数据的方式分析、总结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反馈展示,为游客管理提供指导。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监测方案实施方参与了该系统的建设。

视频: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介绍

图片
图片

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

(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

图片
图片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西文化的融汇之地。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形成了具有重大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庐山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1996年12月6日,在墨西哥梅里达召开的2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庐山国家公园以符合文化遗产价值标准(ii),(iii),(iv),(vi),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景观列入的世界遗产。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临长江,南接鄱阳湖,呈现出江、山、湖浑然一体的景象。长江、鄱阳湖水道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连接了南北、东西,在历史上,乘船便可直达庐山山脚。庐山以“奇、秀、雄、险”闻名,自汉晋以来,文人骚客竞相慕名而来,使庐山成为文化、学术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区域,以及军事和政治活动的重要舞台。庐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基础由此得到了奠定。它既是游览、审美的对象,也是滋养文化和荟萃文化的载体。

庐山是一处规模庞大的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庐山文化景观保护总体规划》将庐山划分为14个文化景观片区。庐山的遗产类型非常丰富,包含古建筑类、石刻类、遗址类、近现代类、文化景观类等。这些遗产要素不仅类型多,还具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同时,遗产要素之间又或多或少具有关联性,以致结构关系复杂。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外,庐山还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等多重身份,区域内遍布城镇乡村,功能复合性高。因此,庐山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多样而繁重。从宏观层面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到微观层面各类遗产要素面临的风险,从社会环境方面的各类发展压力,到管理体系的复杂交叉关系和协调难度,这些原因都使庐山的遗产监测工作充满挑战。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因素,才能凸显出庐山的监测工作对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整体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从庐山遗产价值特征出发:

  • 构建起完整的遗产监测清单和数字档案;

  • 支持生成世界遗产监测报告(国家年度&联合国定期);

  • 建立专家智库,实现遗产风险的智能预警及应急处置;

  • 设置动态的监测数据预警阈值,提高系统的智能预测预警能力;

  • 提供科学的分析决策,切实解决遗产地的一线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图片
图片

01

以遗产构成要素安全为主线

监测系统以遗产构成要素安全为主线,建立起全面的遗产监测清单。实施方案中的监测对象涉及文化景观、建筑遗产、石刻、墓葬、山体、水体、林木,监测内容包括景观变化规律、建筑安全、地质灾害、环境、气象、水质、水深、人流、车流、安防、消防、防雷多方面因素;

02

建立完备的遗产数字档案体系

建立遗产地全面档案库,建立完备的遗产数字档案体系。数字化档案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各相关遗产要素;文化景观也首次具备了自己的档案库,包括图片、视频、评论、美文、气象、研究成果;消防数字化档案也是重点内容,对每个遗产构成重点单位或区域的消防设备、消防制度、消防措施、消防图纸进行统一管理,在GIS上进行展示,火灾预警时联动消防智库;

03

建立专家智库

建立专家智库,实现遗产风险的智能预警及应急处置,多维智能联动。场景内容涵括风险发生时和视频的联动,人流车流和管控措施的联动,文物安全和应对预案的联动,雷电预警与防雷设备的联动;每一个风险事件的发生,多通道模式可以联动到部门、到人、到预案、到专家;

04

直观、清晰的视觉呈现及信息展示

视觉呈现及信息展示上实现突破。在视觉呈现和展示上突出大数据特性,充分利用简单明了的数字、图表、列表、地图、3D模型、视频、图片、图标等形式,接合智库资源,直观、清晰的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

05

科技创新、科研与遗产保护有机结合

综合、合理、有效的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方法,实现科技创新、科研与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系统将分步骤、分阶段、分场景的采用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AI、3S、3D、AR、VR、卫星测绘、高清摄影、智能感知、智能巡查、图形分析、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实现技术上和实效上的创新突破,提升遗产管理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06

监测报告全过程管理的自适应和智能化

围绕世界遗产监测报告生成、上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需求,灵活构架,柔性设置,实现监测报告全过程管理的自适应和智能化。监测报告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总平台的管理需求和监测报告数据方面的特点,通过灵活设置报告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体系,整合多渠道数据,加入智能学习功能,大大减轻监测报告生成、上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提升报告质量。

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第一次实现了文化景观监测,将物侯景观纳入遗产监测系统,以大数据的方式分析、总结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反馈展示,为游客管理提供指导。根据监测数据,可以探明庐山石刻文物的劣化机理过程,并指导庐山石刻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各监测类型的预警指标,可以建立文化遗产预警子系统的预警模型,实现阈值和极值的科学预警、软件智能分析、专家智库联动决策的智能化管理,并针对第三轮监测报告的新要求和新时限,对相应的监测指标进行完善,逐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数据的评估机制,最终建立了一套满足庐山世界遗产地保护、科研、服务要求的、覆盖所有监测内容的监测管理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监测预警系统入口页面及大屏

图片
图片

图/监测预警系统-专业版单站点监测及景观监测

图片

图/监测数据展呈及分析-遗产管理业务数据统计分析

项目名称: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

委托单位:庐山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监测预警中心(庐山管理局文化管理办公室)

施工单位: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

保护类别: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