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窗外一抹艳阳,眼前一树花开,这应该是满眼的希望。于是,我在心中种下了又一个春天,精彩绝不可错过。5月16日,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以学习者的身份走进了学校第十届“师慧杯”赛课活动现场。 毕竟是赛课现场,自然是少不了紧张的气息,评委端坐在后面,期待一场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亦抱着这样的心态,静待师生互动间能碰撞出别开生面的课堂智慧,成就智慧课堂。 我静静地坐在教室,没有间断地听了八节课,虽累,但收获颇丰。 当赛课活动落下帷幕时,八位授课教师坐在台下聆听评委组对课堂进行一一点评时,我轻轻翻开听课笔记,在脑海中回放每位老师的教学实况,陷入了一阵沉思…… 纵观整个精彩的赛课课堂,八位教师均能按照教学目标指向性进行备课,能紧扣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授课方式。其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学语言、教学姿态、教学方法等都是可圈可点的。同时,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注重深挖教材,创新设计课堂流程,让学生在最轻松的课堂节奏中,以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应该说,此次赛课活动是十分成功的。那么,成功体现在哪?第一,课堂中呈现出很多可取与商榷之处,得与失进行比照,这于评委或教师都是一次学习。第二,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历练,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第三,教师集中比赛,不同学科间更能真正建构起互补的教学体系,以基础学科带动所有学科,这是教师应该常思考的教学问题。第四,没有比赛就找不到自己与别人存在的差距,集中比拼便可促进教师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进而对文本解读及课堂教学研究起到催化作用。 既然是赛课活动,就有比赛规则。这里的规则应该包括教师上课规则,学生听课规则,评委评判规则,在这种规则的制约下,每个人面临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一切。 教学,本无定法,贵在得法。个人认为,无论你采用什么的教法,学生生成或者说学生变化才是你施教的终极目的。如果,一堂课上完,学生没有学到你想传授的知识或者技能,他们没有变化,无论你的课堂流程如何变换,或者说多么精彩,终将是一堂并不成功的课,或者说是失败的课。 课堂讲解是教学最为原始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领,把学生引到一个未知的领域,学生再从未知的领域走出来,这才是教师应该紧扣的教学流程。多讲,多练,多动等并不代表这堂课中教师教艺精、学生学习氛围浓,假的表演形式终将被旁观者一眼视透。什么是好课堂?简言之,课堂中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学生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升,人格在训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濡染。 回归到比赛现场,老师们所授的八堂课,我理性的分析了八堂课,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授课形式八堂课均能按照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授课形式,目标指向性比较强,能在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囿于形式主义,过多花架子绝不会为课堂添彩,反而成了课堂中的败笔。纵观此次八堂课,其设计形式都比较实在,比如:《我爸爸》形式设计很好,以绘本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滚翻》课堂设计新颖,注重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感知体育课中的美育,达到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收集与整理》以数理形式,将数学运用于生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London is a big city》注重学生听力训练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轴对称图形》以剪纸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注重朗读训练,感知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认识钟表》以学具为依托,通过“看、议、想”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空气的热胀冷缩》以学生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总结出实验结论。但是,这些课堂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花架子,比如:《我爸爸》课堂中,教师一味的屏显过多的绘本图案,学生眼看花了,评委眼看花了,然而,这堂的重点不在图案上,而在句式训练上。《收集与整理》课堂中,提前让学生将扑克分类,为什么后面又重复屏显扑克分类,这明显就是多此一举,同时,既然是收集与整理,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为何还要反复将学生圈定在自己设定的教案中?为什么不拓展到学生生活中去呢?其他几堂课,在此,不一一例举。我始终认为,课堂设计当以简约为主,课堂内容当以厚实为主,这就是课堂简而不简的道理。 课堂效应 课堂效应即为师生达成的共识,这个共识的终极点当以课堂生成为基点,最终指向学生变化的过程。纵观八堂课中,学生生成的东西有多少?这是值得我们应该潜下心来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小学课堂首先应该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一节课,教师只顾着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讲授下去,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难道这是一堂好课吗?其次,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什么能力?听、说、读、写。非常遗憾地是这次听课过程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教师留给学生时间动笔写,动笔记,生怕学生占用了教学环节中的一点时间导致课堂时间紧。这是公开课教师所犯的通病,其实,我始终认为这是教师在课堂中可怕的想法。一堂课的时间,到底由学生学情决定还是教师上课情况而定?答案不言而喻。最后,我想说,课堂中教师霸权现象太严重,话语霸权、时间霸权等,一节课学生说得太少,教师霸点了整个话语权,同时,当学生还想读,还在写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放慢一下节奏,也许他读出来的就是不一般,也许他写出来的就是精彩的语段。事实上,我们有多少老师在上课时,真正关注过学生学习状态呢?如果学生没有用心用脑去学,教师教得再多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问题设计 课堂中,必然要具备有问有答环节,才是解决问题的课堂。那么,一堂课中主问题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下功夫啃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信息,结合学生能力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纵观八堂课,课堂上教师碎问过多,导致教师废话过多。主问题设计好了,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顺着主问题延伸下去,由产生疑问到释疑的过程,便是一堂课最为明显的教学思路。 教师教态无论是什么课型,教师都是主导课堂的舵手,教师完全放手的课堂是教师不负责的表现,教师完全放不开手的课堂是教师不自信的表现。那么,放手的度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不温不火,该出手时才出手,切不可霸占整个课堂。其实,这就是一个教态的问题。纵观八堂课,教师始终不自然,要么太随意,要么干预过多,要么唱独台戏。课堂中,教师既要保持头脑清晰,又要以不变应万变;既要稳中求进,又要进中求准。切不可不顾学生学到了多少,只顾自己头脑中设计的教案而进行课堂教学,给听课者感觉:表演,假大空,或者是高高在上。八堂课中,教师均犯了这个通病,导致课堂节奏紧,略显空洞,教师像神一样站在讲台上指挥,既使走下讲台,也没有真正融入学生集体中。 学习形式不同的课型可以决定不同的学习形式,这由教师设计时所决定。但是,无论是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注重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蜻蜓点水似的假合作,假探究。一节课,并不是有了合作才是好课,个体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也是比较好的学习形式,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引导,去指挥。 课程资源一堂课,课程资源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最终是为学生学习便捷服务的。教具和学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承载教学信息的载体,真正承载教学信息的永远是课本(书本)。纵观八堂课,唯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堂课中,做得比较好一些,教师让学生贴着文本走,感受诗歌的美,从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去培养学生的爱憎情怀。如果,一堂课脱离文本,单凭课件或者教具(学具)去授课,我始终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做法。教师应该在已有文本基础信息上加工,深入挖掘一些课程资源给予补充,督促学生记录要点,这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在上课前深挖文本,找到备课的切入点,那么,他所备的课一定是线条清晰,板块清楚,结构明晰,教师讲授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在上课前,还应该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一要清醒这节课我欲把学生带到何处,二要清醒这节课我如何把学生带到理想的境地。三要清醒这节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如果把握住了这三点,精心备课,轻松上课,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无论任何形式的上课活动,教师都应该且让胸中有学生,胸中有学生,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实在的教学。否则,再完美的课堂形态都是飘浮的,随风而散,经不起考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