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哥窑怎样鉴定其价值

 博搜艺术 2021-08-13

  哥窑瓷器由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得宋朝文人之喜爱,后世传世很少,故拍卖价格甚高,后世仿品不少,其中以明代成化年制仿哥窑瓷和清代雍正年制仿哥窑瓷为尊,现代的十大瓷厂之建国瓷厂仿哥窑瓷亦不俗,颇具收藏潜力。

  

  “崇宁五年汴京官窑王家造”、“汴京官窑”说明开封汴京官窑也烧制“金丝铁线”的“哥釉”陶瓷,像是官家向私家定制;“崇宁五年(1106年)清凉寺御制”、“崇宁五年汴京官窑王家造”从字面上理解崇宁五年至少有两个窑口在烧制“金丝铁线”的“哥釉哥窑”陶瓷,当然,这两个窑口的“金丝铁线”“哥釉哥窑”的陶瓷各有特色。或许崇宁五年需要“纳贡”的“金丝铁线”“哥釉哥窑”陶瓷量较大、时间紧,一个窑口没办法及时完成,必须由多个窑口同时烧制。另外,从这“崇宁五年(1106年)汴京官窑王家造”款式,还有“汴京官窑张家造”、“汴京官窑李家造”、“清凉寺张家造”、“鲁山段家窑”等款式分析,在当时所谓的“官窑”,并非都是朝廷设立的,而是朝廷到王家窑、张家窑、李家窑、段家窑等定制的!

  传世哥窑研究虽然迷雾重重,但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却为世人所公认,珍贵性毋庸置疑。在拍卖市场,只要有哥窑出现,必定是国宝级的,但它的价格却与其艺术价值严重不符。缺乏统一的认知,是导致哥窑的整个市场价位呈现一种低迷状态的主要原因。

  

  北宋160多年的哥窑烧造历史中,上面的铭文款识内容贯穿始终;除了皇帝不同,字体差异外,哥窑为御制窑的地位,无人敢篡改。

  哥窑特色,《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宋代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更是以独特的金丝铁线而著称,所谓的金丝铁线,主要是指器身上分布着众多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其中纹片大小结合,大片纹先呈深黑色,小片纹线呈褐黄 色。明代《格古要论》中描述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哥窑出产的瓷器是多么精美漂亮,尤其是把其中的“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 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的说法。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有章姓兄弟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名为哥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