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弟子规》中用一个字概括,要注意什么

 昵称503199 2021-08-14

高山码字

发布时间: 01-0320:00

在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事是一门学问。

有些人一直默默无闻,而有些人让人记忆深刻,有些人令人不齿,而有些人受人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谈一谈怎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弟子规》中的《亲仁》篇中,用一个“仁”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普通人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原文欣赏

我们先来读一下《亲仁》篇原文,该篇是除开篇之外,篇幅最短的一篇,只有寥寥48个字。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二、整理解析

同样是人,却会良莠不齐,随波逐流的俗人很多,而仁慈博爱的人却很少。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又不讨好他人。能够亲近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自然减少。如果不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祸害,小人会趁虚而入,会跟着做很多坏事。

三、什么是“仁”

很多人会有疑问:到底什么是仁呢?

关于“仁”的释义很多,上至孔孟,下至民国,儒家经典早已诠释至善。

如何用现代大白话让所有人都懂呢?

我认为所谓仁,即做完人,做圣人,做好人,仁字为二人,即人与人相处积极向上的一面。

根据仁的定义,衍生出了仁爱、仁义、仁德和仁爱等等很多词义。

四、怎么做好“仁”

《亲仁》篇开篇明义地说到了“仁”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而是良莠不齐的。

作为一个“仁”者,必备的品质是仁慈博爱,而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

接着谈到了“仁”者的是什么样的。

即说话公正无私,又不谄媚他人,只有做到这些,大家就会敬畏他了。

那么,要做个“仁”者应该怎么办呢?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作者给出了看似简单, 很多人却很难做到的答案:即亲君子,远小人,这样“仁”就一天天进步,如果“亲小人,远君子”,那么与“仁”日渐行渐远了。

五、为“仁”拓展

仔细理会《亲仁》篇,只是古时的启蒙读物,当然不会对“仁”有过多的阐述,就像现在念完小学以后会升初中一样,过了启蒙期会有四书五经。

启蒙读物当然只是大公无私,并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仁者德日进,亲小人,就百事坏了。

那么为“仁”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在为“仁”之前有两个步骤,即克己和复礼。

何为克己:即约束自己;何为复礼:即恢复礼仪。

大白话就是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之后很好地对待别人,最后归于“仁了”。

六、写在后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研读《弟子规》。

我是七零尾的@高山码字,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