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6.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7.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8.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9.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10.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11.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1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14.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发生间接转化。1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16.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光合作用。17.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18.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等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 P21)提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如何表示?(必修1 P22)提示: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见课本必修1P22图2-5;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CO-);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质。(3)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分子H2O?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提示: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2O,形成n-1个肽键。同理,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掉n-m个H2O,形成n-m个肽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4)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提示:直接原因: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根本原因:DNA(或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提示: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类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糖类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 P30) ①种类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体内),糖原(动物体内)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体内),乳糖(动物体内) ②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③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2)脂质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 P32) 种类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3)为什么说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提示:同质量的脂肪含氢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所以氧化分解时放出的能量是最多的。 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参与反应。(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5)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①种子成熟、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怎样变化? 答案: 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大,萌发过程中此比值变小。②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弱、生物抗性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新陈代谢越旺盛,生物抗性越弱,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越小。(2)内容:①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意义: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1)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哪些层次?植物与动物的生命系统层次有什么不同?(必修1 P4)提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必修1P8)③病毒的培养能用培养基吗?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呢?答案: 不能;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1)观察教材图4-6,思考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及其特点?(必修1 P41、42、68)提示: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结构: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不同程度地插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特点: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2)观察教材图3-8、3-9,思考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必修1 P49)提示:组成:细胞器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膜、核膜。特点: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功能: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1)观察教材图3-3、3-4以及图5-8、5-11,比较叶绿体、线粒体的区别。(2)观察教材图3-5、3-6、3-7,思考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提示: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并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溶酶体: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①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DNA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吗? ②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是真核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吗?答案: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此外还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③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吗?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吗?答案:不一定,有氧呼吸只要具有有氧呼吸酶就可以进行;不一定,光合作用只要具有光合作用酶和光合色素就可以进行,如蓝藻细胞。④游离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有何不同?答案:游离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分别合成细胞内的蛋白(胞内蛋白)和胞外蛋白(分泌蛋白)。⑤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成分如何改变?答案: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提示:结构:如图;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如何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必修1 P55)提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各组成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3.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4.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5.ATP的合成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6.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但前者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都消耗能量,但后者不需要载体。提示: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 P63)提示: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3)关注教材图4-7、4-8,从浓度梯度、能量和载体等方面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画出相应物质的转运速度与细胞外浓度的关系曲线。(以胞外浓度为横坐标,以运输速度为纵坐标)(必修1 P70~72)(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必修1P72)提示: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提示:生理作用:催化作用。 实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必修1 P85)提示: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 可以恢复。答案: 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速率快几十倍到几千倍。②酶在低温、高温、强酸、强碱下,活性低的原因有什么不同?答案: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1)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 P88)提示: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2)关注教材图5-5、5-6,总结生物体内合成ATP的途径有哪些?动、植物有哪些不同?提示:动物中ATP来自呼吸作用;植物中ATP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例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 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上图所示的一种夜来香经常发生这种类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5.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5)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0.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基因重组有哪几种类型?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哪种?提示: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提示: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发生原因分别是什么?(必修2P81)提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提示: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提示: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什么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哪四种?提示: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或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在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的改变;缺失、增添、倒位和易位。提示: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提示: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4)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什么?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提示:过程: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然后再诱导染色体加倍;优点: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怎样?其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提示:原理:基因重组;方法步骤:亲本杂交→自交→选种→连续自交;优点:操作简单,目的性强;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品种。(2)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优点分别是什么?(必修2P100)提示: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提示:染色体变异;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4)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各是什么?(必修2P88)提示:染色体变异;将F1的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然后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提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提示:渐变式: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提示: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必修2P124)提示: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5.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用来升高血糖。7.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8.下丘脑是调节血糖平衡、体温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神经中枢。9.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0.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11.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2.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杀伤靶细胞。13.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强导致。(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提示:反射;发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1)通过必修3P18图2-2,回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提示:静息电位(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动作电位(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和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其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3)关注教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信号转换形式、特点及原因分别是什么?(必修3P19)提示: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传递;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1)通过必修3P20图2-5,记忆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简述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及功能。(必修3P21图2-6)。提示:言语区的相关中枢有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等。(1)关注必修3P25图2-8,掌握人体主要的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并思考各激素的作用。 提示: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3)读必修3P25图2-9,思考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提示:(4)读必修3P28图2-11,学会绘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图解。提示: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提示: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 提示:温度、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NaCl有关)和酸碱度。(4)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是什么?与哪些系统直接相关?其调节机制是什么?(必修3P8~9)提示: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大系统直接相关;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6.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回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和联系?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1)阅读必修3P32“体温调节图解”,思考问题:提示:在炎热环境中只有神经调节,而在寒冷环境中是神经-体液调节。②写出在寒冷刺激下,引起骨骼肌颤栗收缩的反射弧和感觉到冷的反应:提示:反射弧:寒冷→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冷觉的产生:寒冷→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注意: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2)阅读必修3P32“水盐平衡调节图解”,思考问题:②分析其中神经调节过程中的刺激、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和效应分别是什么?提示: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神经中枢是下丘脑,效应器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垂体后叶,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效应是释放抗利尿激素。(1)阅读必修3P35内容,默写免疫系统的组成图。提示: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以及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癌细胞)。抗体: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其形成、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提示:(4)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初次相比,有什么特点?提示:当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靠体液中的抗体阻止病毒的扩散感染,进入细胞后,必须靠细胞免疫,病毒才会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体液中的抗体与之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彻底清除。(6)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若功能异常会引起哪些疾病?提示:防卫(对外)、监控和清除(对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1)艾滋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什么细胞?提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1.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有:IAA(吲哚乙酸)、PA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2.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也是主动运输。3.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4.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时,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5.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6.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提示:外因:单侧光照射;内因: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简述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必修3P48)提示:合成的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提示: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合成。提示:具有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提示: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集中在侧芽部位,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解除方法:摘除顶芽。(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必修3P51)以及如何获得无子番茄?提示: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即可获得无子果实。(1)关注教材P54图3-9,熟练掌握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生理作用。(2)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吗?提示:是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1)什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什么优点?(必修3P54~55)提示: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2)能够替代生长素、乙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是什么物质?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性比率)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8.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9.群落的演替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1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有全球性。1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1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7.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18.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提示: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提示: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写出J型增长的关系式。提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t=N0λt。提示: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物种的天敌增加,这就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必修3P67)提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必修3P67) (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必修3P71)提示: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1)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并举例。(必修3P79~80)提示: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如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什么?(必修3P81)提示: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包括哪些常见的生物?(必修3P90)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包括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等。(3)食物链:草→蝗虫→蜘蛛→螳螂→食虫鸟,请分析其中的消费者类型及营养级类型?提示:提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1)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哪些?(必修3P94)(2)生物摄入的能量都能够被同化吗?(必修3P94)提示:不能。摄入的能量除部分被同化,还有部分未同化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必修3P95) 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逆转)。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不循环)。(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有哪些?(必修3P96)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如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的粪便发酵制作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通过这些方法相比直接焚烧秸秆而言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必修3P101)提示: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可以循环反复利用。(6)CO2进入生物群落是怎样实现的?(必修3P101) (7)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以什么形式在群落内部流动?以什么形式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实现的?提示: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以有机物形式在群落内部流动;以CO2形式返回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以CO2形式返回无机环境。(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什么?(必修3P103)提示: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必修3P105~106)提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化学信息:动物的性外激素,信息素等;行为信息: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别是什么?作用:①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必修3P109)提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及其基础是什么?(必修3P109)提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方式的普遍存在。(3)如何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如何?(必修3P110~111)提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同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能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两者一般是相反的关系,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必修3P123)提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提示: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3.从哪几个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提示: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 生物好教师 生物教师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帮手,为您提供更多生物资讯! 2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