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七章

 随便阁 2021-08-15

道经·十七章

大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吴澄:大上犹言最上,最上谓大道之世相忘于无为,民不知有其上也。其次谓化义之君,民亲之如父母,及仁义益着,则不但亲之而又誉之矣。又其次谓智慧之主,民畏之如神明,及智慧渐穷,则不但畏之而又侮之矣。信者,大道之实也。自大道之实有所不足,不能如上古之时,则君之于民有不以其实者焉,而日趋于华,于是一降则用仁义,再降则用智慧也。○大音泰。

原成: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原成:吴氏及先贤注释此章时过于迂腐,故不取。

老子此章分二个自然部分,此部分讲民众对待一件事的态度有四种,而这四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就是“信”的问题。下部分讲“道”是如何做到“信”的。

信,申也。信是一种行为,凡事善始善终,故曰信。凡事做不到善始善终,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民众是根据治理者“信”的表现程度、表现方式来表达自身态度的。民众表达自身态度的方式有四种:下知有之、下亲而誉之、下亲而畏之、下亲而侮之。

这四种态度中只有,下知有之,是为老子所认可的。其余三种,皆是“信不足”所导致的民众态度。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吴澄:此言大上不知有之之事。犹兮见前章。贵,宝重也。然,如此也。宝重其言,不肯轻易出口,如犬行之迟疑退却。盖圣人不言无为,俾民阴受其赐,得以各安其生,及其功既成,事既遂,而百姓皆谓我自如此,不知其为君上之赐也。

原成:猷呵,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原成:吴氏及先贤注释此章时过于迂腐,故不取。

“贵言”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道”隐匿自身行为,故曰贵言。二是“道”善始且善成,故曰贵言。

凡事隐匿自身行为,故“下之有之”。凡事善始且善成,故“信”。这两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指导意义,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两点,而抱怨“信不足”。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