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乱,是楼市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

 谭浩俊 2021-08-15

治乱,是楼市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


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严查经营贷、增加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学区房炒作……,这是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联合发文重拳出击整顿房地产市场以来,各地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对此,业内人士预计,新一轮的调控风暴或将倒逼下半年的楼市走向发生变化。

新的调控风暴,能否让楼市走向出现新的变化,目前还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此举抓住了问题关键,也击中了楼市七寸。为什么说击中楼市七寸呢?是因为楼市问题的发生,皆与楼市秩序的混乱是分不开的,是与各种不规范行为密切相关的,只有把楼市乱象治理好,楼市才能行稳致远。

事实也是,此轮楼市调控从力度、强度、密度来说,都是史无前例,被媒体称作“史上最严”的政策一项接着一项。可是,为什么楼市仍然没有进入到全面规范阶段,房价依然是广大居民最敏感、最关注、也是最痛心的话题呢?原因就在于,所有的政策和措施,都是对着房价而去,也是被房价牵着鼻子走。房价只要暂时停止上涨,就认为调控到位了。很快地,房价又出现上涨,只好再度在政策上加码。楼市调控,完全进入到房价的节奏之中,政策与房价之间,变成了扬汤止沸的游戏。

这其中,无论是开发商、炒房者,还是地方政府、银行、购房者,都成了房价波动的推动者,成为各种问题的参与者。开发商死杠房价,且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利益,包括购房者利益、施工队利益、供应商利益等;炒房者则与银行等相勾结,继续明里暗里炒房,让房价时刻处于上涨的边缘;地方政府为了土地收益,也是不断地用供地方式暗中推高房价、推升地价;购房者也是良莠不分,很多购房者扮演了推动房价上涨者。自然,市场秩序就会越来越乱,房价也会越来越难以稳定。

以经营贷为例,原本是银行用来帮助企业和经营者的手段,结果,却成为冲击楼市、干扰楼市调控的手段。据8月7日“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问题,深圳金融监管部门经过多轮滚动排查和监管核查,截至目前共发现21.55亿元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仅仅是深圳一个地方查出的违规资金问题,且只是针对经营贷,还没有查其他方面的贷款。如果把面铺得更广一点、范围再扩大一点、内容更多一点,违规进入楼市的资金会更多。这种明显违反楼市调控政策、违反金融监管要求的行为,却在银行身上大量发生,市场秩序还怎么好呢?房价还怎么稳呢?

再如二手房市场,年初的上海等地,中介和二手房拥有者,能够串通在一起,哄抬价格,恐怕不只是这些中介和二手房拥有者多么疯狂,还有市场监管存在明显问题吧。如果监管部门发现这样的问题,就及时出手,自然会将其击退。显然,监管机构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的,是存在监管漏洞的。

也正因为如此,把工作重心转向查处市场不规范行为,整治市场秩序,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活动等,是真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关键就要看,对查出的问题如何处理。要知道,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都是很明显的,查找的难度真的不大。如果对查出的问题,能够严肃处理、严厉惩罚,整治的效果就能显现。反之,就是走过场。譬如开发商囤积土地的问题,有的已经十多年了,尚未开发,也没有收取相关的土地占用费,更没有没收。像这样的问题,地方政府都不去处理,足以可以看出,在楼市调控问题上,地方还是在被动应付,而不是主动出击。主动出击就必须对囤地等行为严厉查处,就必须将该收的土地收回来。手中的土地不开发,就等于在制造住房供应紧张矛盾,就是为了推动房价上涨。

市场整治,不仅仅包括浮于表面的二手房价格、学区房价格等,更需要整治潜入水中的深层次问题,就像前面说到的开发商囤积土地问题、炒房者控制房源问题等。包括空置房、闲置房、库存房等,都要作为整治的重点。如果能够通过整治,把空置房等全部推向市场,房价必然会降。至少,不会再涨。那么,整治能够向纵深推进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