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古村落

 北胜坛主 2021-08-15

       近日,笔者有事经过外祖父母故乡仙洞村一趟,顺便到这里游览一番,打算重拾古村落巷道间的韵味;然而,当笔者到达村中古民居聚集区时,却发现这里景象早已非昔,多处地方早已物非人非。

(仙峒田)

(外祖父生前喜欢乘凉的地方)

       仙洞村,古又称仙峒,是都杨镇西部的一条古村落,早在清同治《广东图说》中即有记载:“都骑堡,城东四十里,内有小村七,曰罗沙、曰麦屋、曰波墟、曰罗白、曰仙洞、曰菊洞、曰布雾,有罗沙墟、都骑墟汛,东界高要县。”据说该村早在元朝时即开村,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典型的粤西古村落。说到该村,笔者脑海中顿时涌起许多儿时的记忆,古门楼、古祠堂、古民居等等,都大量保留有清朝、民国以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回想起童年时到该村给外祖父母探年、贺寿,笔者都会跟着大人们在古村落铺满石头的巷道间来往奔走,那时很多古民居都还有人生活,整片古宅区都非常热闹,说句实话,那时的生活是典型的传统农家生活,那时的生活气息着实令人怀念。

(清同治《广东图说》)

(古村风貌)

       过去仙洞村的大片的青砖屋和泥砖屋,大多数是清朝、民国时遗留下来的,这些古老民居的建筑形式普遍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屋与厨房单独分开的,一种是类似于北方四合院式的以天井为中心分开正厅、住房、厨房的,过去人丁最兴旺的时候,一间古民居可住下几房多达十数、二十数人。笔者小时候跟着大人到该村探亲时,就到过很多亲戚的家中,也见过不少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也见过不少作不同用处的杂物房,也有独具特色的养蚕房。那时候的古村巷间,到处都是勃勃生机。

(古村风貌)

(古村风貌)

       而近日笔者到达仙洞村后,早已找不到古村落的影子,大片古民居已经被推翻、夷为平地,仅剩下几座古民居保留下来,此前那些充满古韵的巷道,如今也被泥土覆盖,几场雨水过后,满地都是泥泞。曾经的古宅区,早已人去楼空,早已没有了牲畜、果树、炊烟,一处处光秃秃的宅基地,很难寻找到此地曾有的繁华与热闹。夕阳下,古宅中学做法事的吹唢呐声响遍山峒,然而当时除了吹唢呐的人和笔者之外,已经没有人再到这里倾听;笔者知道,曾经那个古村落,已经永远无法回去了。

(古村风貌)

(古村风貌)

       近年来,云浮各地农村都兴起了“三清三拆”行动,许多古村落的古民居都在该行动中被拆,对于这个行动,笔者不作评价;但笔者认为,应该拆什么、应该保留什么,还有就是拆了之后对今后农村建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拆之前认真考虑清楚。如今珠三角地区的古村落为了吸引游客都在大力兴建复古建筑,而我们云浮的古村落就有那么多原汁原味、积淀深厚底蕴的古建筑,假如我们是在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去大力保护、维修好这些有价值的古建筑,再根据村落自身资源发展旅游业,那么这对于古村落的保留、古建筑的传承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仙峒风貌)

(仙峒风貌)

作者:周业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