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双六:就读新中二三事

 新用户7391BFGL 2021-08-16





就读新中二三事



安徽怀宁 丁双六

(上)

  安徽省示范高中——新安中学创建于1970年。1969年下半年和70年上半年,新安公社(秀山、枫林、三祝三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大公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地处怀宁县新县城西南十公里的公岭镇的一个荒山岗上创办一所完全中学。怀宁县革委会政治工作组1970年9月12日研究决定,同意新安公社征用查庄、王户、黄岭、茶园、胡庄、沙塘6个生产队的荒山荒地49.5亩,并拨给创办资金1.8万元,创办新安中学。时任公社教育干事丁益民、刘清带领一班人,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土地征收2手续,70年11月18日签订了建校合同,硬是将“怀宁县新安中学”的校牌挂到公岭这片荒芜的山岗上。不负众望的刘清同志走马上任新安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许凤栖老师任教务主任,孙竞新老师任政工组长,决定七一年春招收初一、高一各一个班。
  一九七一年二月十二日(正月十七),天高云淡,春寒料峭,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高兴劲里时,我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求学的不平凡之路。至今还记得那天是个大晴天,尽管路上的积雪伴随着人们的脚印到处都是大窟窿小窟窿的,踩上去就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但在太阳的照耀下,和煦的春风吹得我们脸上暖洋洋的。父亲用自行车推着我的棉被、大米和书本等重量级的东西走在前面,我拿着新安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提着奶奶给我准备的咸菜以及洗漱等日用品跟在爸爸后面,亦步亦趋地依着蜿蜒的田间小路,一直走到了距家十里开外的公岭镇,由于田间小路多半是泥土路,积雪夹杂着泥土紧紧地冻在一起,加上太阳光的照射正在逐渐地融化,走上去特别打滑,一不小心就得摔跤,我现在记不清在这短短的十里路上走了多长时间,摔了多少次跤,大概到了十点钟,我们终于来到了新建的怀宁县新安中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哪里是学校,简直就是荒秃秃的小山岗,远远望去尚有稀稀拉拉的个子不高的马尾松在春风的吹拂下傲然挺立,仅有的一栋平房还在加紧建设之中,连学校大门都没有看到。映入我们眼帘是醒目的十个大字:“新生请到公岭小学报到”,我和父亲只得再往前走到公岭小学,令我喜出望外地是接待我们的校长竟是原来怀宁县秀山中心小学校长刘清,还有政工组长是我们在小学到初中的敬爱老师孙竞新,那时的心里甭提多高兴啊。我父亲也与他们相当的熟,他们简单地聊了一阵之后,父亲就把我的东西卸下来,一边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一边又对校长主任说道,“我把儿子交给你们啦,你们要对他进行严加管教啊!”说完,骑上自行车就去新安农机厂上班去了,原来我父亲就在怀宁县新安农机厂(公岭镇)当一名技术工人,离我们的新安中学仅仅只有一里路远,那里离公岭小学就更近了。谁知报到后,我们就进了小学的空教室,空空荡荡地什么也没有,课桌凳和床铺一张都没有见到,我心里想这哪里像学校呀,以后我们怎么学习啊?首任班主任李忠杰老师在教室里接到了我们,他很热情地对我们这些来报到的新生说,你们这些路远(枫林和秀山)的男生就在这间教室里搭地铺睡觉,学校暂时没有床给你们睡,但可以自己想办法,到室外搬一些土砖头来垫上,然后两个人用自己带的被子铺上,一个人的被子做垫被,另一个人的被子就做铺盖。当时李老师就给我们同学说,“我给你们介绍两位,一位是秀山的洪天球,一位是枫林的丁和平,他们就是你们的临时正副班长,如果有什么事,我不在的时候就去找他们俩。”在他们的安排下,我和丁胡妹(注意:这是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家在秀山公社观铺大队过路摊小队)在铺着土砖的上面盖上被子睡起来了。由于我们是春天入学的,又是住在平房里,加上阴雨连绵,被子没有法子晒太阳,大家的被子基本上都是潮叽叽的,而我的被子快要上霉了,真无奈、真艰难!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里睡觉肯定对身体是有害的,幸亏我们年轻人有朝气、有火气,为了读成书、求学问、增才干,为了实现我们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就是再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就是再多的不适也能顶得住、扛得了。
  男同胞在大教室里睡地铺,女同学的待遇可大不一样了。我们是文革中的首届高中新生,当时的新安中学刚建立,由于师资和校舍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仅仅招了一个班共七十一名学生,这些同学都是新安公社的三个初中班和农中等校推荐而来的根正苗红成绩优秀的学生,唯一不足的就是女同学太少,仅占九分之一,当时号称“八朵金花”,只有离校较远的秀山乡李改转和陈晓煌以及枫林乡蒋梅枝三位同学住校。由于人少就不需要搭地铺,她们就住在公岭小学的教师宿舍里,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李改转和陈晓煌睡在一头,蒋梅枝睡在另一头,三人有说有笑,亲如姐妹,享受着与我们男同学不同的特殊待遇。由于我与李改转和陈晓煌是初中好同学,而且经常在一起玩,就把自己的洗漱用品放在她们的宿舍里,每天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她们那里拿洗漱用品刷牙洗脸。有时候我去她们那里还没有人起床,就在外面稍等片刻,拿起自己制作的速记本认真的读一读、记一记;有时候我看到李改转或者陈晓煌还没有起来,就把她弄醒,不是掀被子就是挠痒痒,跟她们在一起玩无所顾忌、非常愉快,亲密无间、酷似哥们,十分纯洁、情同手足。在新安中学就读的两年中,周日返校时,许多同学都到我家来邀我一道去学校,尤其是李改转和陈晓煌两位女同学几乎每次都到我家来汇合,然后一起漫步到学校,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地看这看那,谈天说地、彼此嬉闹,相互追逐、非常开心。记得有一个周日的下午,天下着大雨,她们都没有上我家来,我很着急,左等右等不见她们人影,生怕她们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于是,我打着伞,冒着瓢泼大雨来到了陈晓煌家,看到她们大官身不动,都没有出门,似乎一块石头落地,心里平和了许多。我就问晓煌:今天是去学校还是明天早上去?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既然你来我家了,我们就一道走吧!”接着,她带上雨伞和学习用品以及三天的咸菜,乘着雨小的时候与我相伴从她家出发了,走着走着雨又大起来了,刚刚到了陈嘴的山岗上,雨大的让你窒息,既不能前进也没法后退,找个躲雨的地点都无法实现,因为往前走就是刘老屋,往后退是陈家嘴,但是相隔的路程差不多,要是冒雨走到那里差不多我们就成了“落汤鸡”了。当时我俩看见好几只野兔直立起来淋雨,一动也不动,如果我不是上学就会冒着倾盆大雨将这些兔子逮住,做一顿香喷喷的美餐自我享受之。因为晓煌比我小,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觉得无所适从,怎么撑伞都挡不住大雨的侵润,全身都淋透了,难免觉得有点凉意。我不由自主地将她拉到我的身边,靠在我的怀里,用我的大伞撑在我俩的头上,用她的小伞放在她的背上,为的是不让她淋雨,可我自己的背上全被雨打湿了,雨水随着衣服往下流,但是心里却是暖乎乎的,因为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足足等了半个小时,雨稍微小些了,我们各自打着自己的伞又出发了,一路上为了防止路滑摔跤,我俩有时牵着手艰难地走到新安中学,到了学校不久,雨就慢慢地停下来了,似乎老天爷是在与我们开玩笑。
  我们不仅是文革中的首届高中生,也是安徽省新安中学的首届高中生,今天的新安中学高楼林立、错落有致,教学大楼、教师办公楼、实验室、电脑房样样齐全,校园绿树成荫、盆景各具特色,处处鸟语花香,教室内灯光透彻明亮,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化教学初见端倪,成为一所小有名气的安徽省示范高中。想当年我们第一届学生进校时,由于新安中学是刚刚在荒山岗上新建起来的一所学校,既没有一间教室也没有一间寝室,开学时借公岭小学的一间教室做寝室,另一间做教室,然而教室里既没有课桌也没有板凳,记得是用土砖头折起来当凳子用,只要是上课就坐在砖头上听课记笔记,可费劲了,有什么办法呢?过了两个月之后,老师通知我们搬家了,可以搬到我们自己的新校舍了,因为有一幢共有两个教室之间夹着一个教室办公室的平房可以交付使用了。但是,教室里还是没有桌凳,怎么上课呀?学校领导为我们在潜山梅城订好了桌凳,但没有汽车装运过来,于是老师带领我们步行四十多里前往梅城去抬自己需要的课桌凳,那天我们在学校吃过早饭带上一点干粮(馒头和大饼)一大早就出发了,兴致勃勃地来到梅城,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梅城木器厂,可是一看课桌和凳子都是株树做的,非常结实,可以说经久耐用,但就是太重,小力气的两个人是抬不动的,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个子矮小力气不大的人和部分女同学了,就是空手再走四十多里路也觉得吃不消,不要讲要抬上一个拥有百十斤的课桌凳了。到了中午,我们吃完干粮后,老师就给大家分配任务,同桌的两个同学一组抬上自己要用的一张课桌凳子到学校,我抬抬试试还蛮重的,加上我的脚上都磨起了血泡,心想这下完了,我肯定抬不到学校了,但是也没有人帮我抬呀,我和同桌的丁六一同学只有硬着头皮将桌凳绑好抬着就往学校走。有的力气大的同学两个人轮流换着挑起两个桌子往回走,这样两个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就抬起两个凳子走起来,就这样三十七套课桌凳一次性全部搬回来了。路上,老师不仅跟我们在一起,而且经常地主动地换换我们力气弱、年龄小、个子矮的同学抬一抬,因为十里长路无轻担,何况有四五十里路呢,老师的举动令我们感动、感激。一九七一年的五月份,天气晴朗,不冷不热,但是到潜山梅城由于沙河上没有桥,来回必须乘竹排过河,回来时由于大家归心似箭,急着上竹排轮渡,由于一次人上得过多,加上都有自己的课桌凳,眼看竹排到沙河中央慢慢地往下沉了,排上的同学鞋子都进了水,老师就向对面靠岸的撑排师傅大声呼救,让对面来的竹排靠近它,将上面的一部分人尽快转移到另一个竹排上,这样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从这以后改变了自由争抢的无序现象,全部都由老师来安排我们上竹排,宁可少上坚决不准多上,由于排少人多,加上一次也不能多上,整个过渡花了整整几个小时的时间,等我们先遣队到达学校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教室里已经亮起灯来了。等我们全部到达学校时就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大家都感觉饥渴难忍,加上实在太累,就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之后将桌凳放在教室然后就直接回寝室休息了。事实上,这是一次很好地野营拉练,的确锻炼了大家的意志,也提升了大家的品质,闪烁着坚韧不拔的硬骨头精神。
  当年来自新安公社四面八方的高一学生,尽管全是推荐来的(没有通过统一的入学考试选拔),但我们是幸运的、有潜力的,因为我们的任课老师个个都是年轻有为、事业心强、富有教学经验的全县一流教师:语文课先后由汪名山和余传舜老师担任,知识面广、启发思维开发智力确实有一套;陈松苗老师教我们班数学,兼任物理课教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受大家的喜爱;化学课由知识渊博、态度和蔼的戴述尧老师担任;英语课是大家公认的帅哥黄松怀老师担任的,由于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俄语,讲英语时难免多多少少地带一点俄语的声调,有时还在课堂上秀几句俄语,让我们觉得俄语的发音是很难的,在那个“不学ABC,照当接班人”的年代,开设英语课就是相当有远见的,尤其是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学习英语的劲头可大啦;李义根老师教我们《农业基础知识》课,陈郑杰老师教我们体育课等等。学校为我们高一班开足开齐了大纲规定的全部课程,而且是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同学们认真听课,努力拼搏,不懂就问,锐意进取,真正做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下)

  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泽东主席写给林彪的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当时的教育部门从上到下都坚决执行毛主席的 “五七”指示,我们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坚持学工、学农和学军,还要参与革命大批判运动,当年的新安中学也不例外。
  新安中学虽然坐落在公岭镇上,但是周围都是农村的公岭镇并没有什么工业基础,除了我爸所在的新安农机厂之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我们是七一年二月进校的,学校开了《工业基础知识》课,但缺乏专业教师任课,加上该课的内容大部分属于机电、机械和力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只好让数学陈松苗老师来兼任之。为了落实五七指示,培养同学们的学工热情,使之热爱《工业基础知识》课,学校决定我们全班同学前往怀宁县农机厂(月山)实习半个多月,向工人阶级学习、致敬!当时我们听到这一消息非常兴奋,回到家将此消息告诉家人,并准备好半个月的粮食和洗换衣服等行囊,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不知从哪里调来的两辆拖拉机,将我们从公岭送到了月山,大概有四十里路远,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之久。到了县农机厂之后,听从厂里的安排,先住下来再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绝大多数男同学都在农机厂的礼堂里睡地铺,由于礼堂不大,六七十人难以住下,只好将我们小个子的六位男同胞安排在职工宿舍,分别与六位工人师傅住在一起,享受一次特殊待遇,我就住在一位翻砂车间的一位工人师傅的床上。与此同时,八位女同学也都安排与女性工人师傅合住。校花丁兆荣住的宿舍就在我的前面那一幢,离我住的宿舍只不过有十米开外,她在上下班时都从我宿舍的门口过,只要一碰到我就与我寒暄几句,问这问那,并要我把洗换的脏衣服留给她。记得我们是阳历六月份到工厂实习的,虽然还没有到夏天,但是天气还是有点热的,尤其是上班回来必须要洗澡换衣,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洗过衣,根本就不会洗,她的请求对我来说的确是求之不得、喜出望外。于是她每天吃过晚饭之后就到我住的宿舍来,问问有衣服要洗吧,一边把昨天洗的且晒干的干净衣服带给我,一边把今天的脏衣服拿回去帮我洗,她可是义务劳动哦,就连洗衣的肥皂还得自己买,今天想起来我心里十分惭愧,觉得自己好像不识人间烟火似的。当时同住一个宿舍的汪俊松同学都觉得我们俩有点意思,就连同宿舍的工人师傅也都常开玩笑,说我真是有福之人。可我觉得这是同学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相互帮助本身就是同学之义的真正内涵。在农机厂学工,每个同学都要分配到不同的车间,有的操作车床,有的搞翻砂,有的学锻工,有的在安装,而我被分到木模车间,这是农机厂的大脑,地位相当重要,任务相当艰巨,一般人是进不了到此车间的,而我和余承忠大概是因为数学成绩比较好,加上脑子反应快和泥模做的还不错,经老师推荐由工人师傅们商量后确定的。到这里的人,首先必须看懂图纸,其次要会根据图纸把零件的模型用泥巴砸出来,最后按照图纸的要求将模型用木头做出来,供翻砂车间工人倒出最初的零件雏形。我们俩到这里之后,虚心地向工人学习,不懂的就向师傅请教,审阅图纸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用泥塑做出大样,与师傅一道研究推敲,达成共识后做出木模来。师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有文化的人与没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带我们这样的徒弟他们省心、有指望。半个月之久的学工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工人阶级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工作纪律严、业务技术精、团结精神强、待人接物实、生活作风俭等等的优良品质,这正是我们青年学生终身学习的无价之宝。与此同时,工人们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辛、学习的重要和事业的召唤,使我更加明白了科教兴国、志存高远、实现四化、重任在肩的内涵和意义。
  坐落在农村的新安中学,学农具有独天特厚的条件,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我们经常去附近周边的农村与社员们一起劳动,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左右。五月份早稻插秧季节,继任班主任汪名山老师就带领我们前往农村水稻田,与农民一起插秧,班主任汪老师总是第一个脱掉鞋袜,主动下田弯腰插起秧来,既然老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男同学都不干示弱,犹如生龙活虎一般,一个一个抢着轮流下田,当然我也不例外。尽管初夏的天气比较凉爽,开始刚下水有点冰凉冰凉的,但是大家都一个一个争着下田,似乎比赛谁插得最快最好,一点也不管水凉还是不凉了。我们到农村劳动,一干就是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而且相当卖力,完全是义务的。当然,农民伯伯总是想办法来慰劳我们的,不是将自家的树上结的水果之类东西拿来给我们吃,就是烧好开水放进冰糖和茶叶让我们喝……夏秋两季大忙季节,无论是麦子黄了还是稻子熟了,我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学校来到农村,与广大农民一起挥镰收割,享受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尤其是秋收之后的天干水塘搁浅时,我们学校为了不与农民抢水,就安排我们在劳动课时间,下塘挑方子以增加水塘蓄水量,保证我们即使在天干时也能够有水吃喝,因为当年在农村没有自来水,新安中学也没有打水井,不管是食堂煮饭还是烧开水,加上全体师生洗刷和用水,都得挑起水桶到附近水塘里去取,我们学校师生哪一天也不能缺水呀。在池塘挑方子的活动中,老师把任务分到小组,组与组之间开展劳动竞赛,劳动结束时计算土方的多少,评出先进小组。我当时在第二小组任组长,校花丁兆荣一直与我同在一个小组。在挑土方时,力气大的两位男同学轮流用鐝锄挖土,在干渴的池塘底部挖出长四米宽三米深两米的方子宕,其他男同学用粪箕装满泥土往上挑,两位女同学就负责朝粪箕里面装土,一个接一个,一担接一担,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从不叫苦叫累。由于方子宕越挖越深,将池塘底部的土挑到岸上很远的地方,确实累得够呛、气喘嘘嘘、汗流浃背,而我最不善于挑担子,到了最后阶段,不是腿不听使唤,就是腰弓着往前走,不仅样子难看,也确实感到十分吃力、非常困难,这时丁兆荣同学主动要跟我换,嘴上不停地说,“不用不用”,其实心里根本不想推辞,巴不得这样换呢,只是自己是男子汉不好明说出来罢了。就这样她来挑我来装,尽管她是位女同学,看起来十分苗条、温柔娇嫩,但挑起土来比我跑得快,一点也不比男同学差,这让我得到了喘气而休息的机会,我直到今天还记在心里,借此机会由衷地真诚地感谢她的善解人意!
  当时读书,要参加生产劳动,作为新安中学的首届新生首先就要参加学校内的义务劳动,为校园的建设出力流汗、增砖添瓦,为创建一所崭新的普通高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由于在黄土岗上建立起来的学校,建房比较容易,因为地基并不需要挖多深,但多少需要一些石头,这些石头是用拖拉机从十公里开外独秀山的石头山上拉来的,为了防止夜间被人盗走,就安排我们学生轮流值班,一夜安排两组分别值上半夜和下半夜,一组两人相互关照,学校给每人半斤饭票的奖励。有一次记得是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但值班不能断,谁留下来呢?班主任确定我和其他三位来值班,其中有两位是女同学。我们那天并没有分上下半夜来值班,每隔一个小时就出去巡逻一次,然后四个人坐在男生寝室的床上打牌,一直打到凌晨一点钟左右,女同学实在困得不得了。我们就说,“你们睡觉吧,不要回你们的寝室了,就在我们这里睡吧,这么多床由你挑,愿意睡哪就睡哪。”她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就睡你的床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十分荣幸!”然后她们就在我的床上呼呼大睡了,我们两个男同学只好出去巡逻,看看有没有不正常的迹象,出出进进,走来走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回到寝室还看到她们在熟睡也不好意思打扰之,我们就蹑手蹑脚地拿起洗漱工具出门料理了。是学校肯定就要绿化,绿化校园肯定就要栽树,在黄土岗上栽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鱼鳞子土上栽树,不仅树根扎不下去,而且缺水缺肥也不利于树的成活和成长。当年给我们讲《农业基础知识》课的李老师,是种植花草树木的专家,他带领我们同学植树,一方面给我们讲栽树注意的事项和移树成活成功率的关键之点,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深挖一米见方的树坑,将地皮表面的杂草和肥土放到坑的最下面,再浇上一桶多水,然后把树苗放进去,培一层土之后就用脚踩结实,同时将树苗向上提一提,再培土踩结实即可。可以说,五十多年前的新安中学所有树木都是这样载的,因此成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现在有许多大树都是我们首届新生在李老师亲自指导下栽培的。李老师不仅在栽树上对我们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而且在校园内菜地的开垦上也是这么要求的。学校为了解决蔬菜供应短缺的问题,号召我们学生分组竞赛——挖地种菜,每个小组分一块兔子不拉屎长满野草的荒地,我们按照李老师的旨意,用尽全身力气挖了三尺深一米宽十米长的壕沟,然后填上地表上的荒草和杂物,再从池塘里挑来塘泥放在沟中,然后整出一块像样的菜地洼。经过李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洼地上栽上了大白菜和其他蔬菜,不到一个月长势十分喜人,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南瓜长得真好,加上人工授精的缘故,一个个就像大西瓜了,非常好看,这使我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回报。因为任何成果都是劳动的结晶,没有艰苦的劳动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我记得每天早晚都要到地里去劳作,不是浇水就是施肥,当时的肥料不是现在的化肥,而是人粪等有机肥,可以说这样种出来的蔬菜的确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农作物。当时在施肥时,我个子小实在挑不动一百来斤的两桶粪,与我一组的丁兆荣同学,本来是帮我来浇的,可她毫不犹豫地挑起满满的一担粪就往地里跑,然后让我干着她该干的活,也就是她来挑我来浇,不挑光浇那我就轻松得多了,可她一点都不喊累,真是我的好榜样、好同学、好子妹。此外,是学校就得有操场,新安中学是刚刚在荒山岗上建起来的新学校,哪里有现成的操场,如果是现在花上几百万建造一个塑胶大操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可在当年不要说几百万就是有几万就可以建成一个像样的操场了。当时的校领导为了节省开支,号召我们学生用手挖用肩挑,自己动手移走马尾松,在学习之余全凭我们的辛勤劳动硬挑起几十万方的黄土,用我们的汗水将土填平之后就是我们上体育课能用的足球场和篮球场了,这样我们就有自己的活动场地了。尽管身体很累,但一想到自己可以在体育课上和课余时间去操场打篮球和踢足球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除了学文、学工学农之外,我们还要学军。我们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学军活动。我们学校的周围都是农村,附近并没有驻扎的部队,为了完成我们学军的计划,学校特地从县武装部请来教官,负责我们这一届学生的学军工作。我们班编成了两个排,每个排有四个班,一个班实际就是我们原来的小组,总共九个人。开始只是进行队列行进操练,教官教我们一些规定动作的基本要领,譬如,立正要双脚外八字型站立,两腿笔直,昂首挺胸,眼睛目视正前方,等等。随着口令“立正”“稍息”“齐步走”“一二一”,我们的队伍开头走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本来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但没有一点朝气,看起来就像四五十岁的人。“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匍匐前进、有障碍的飞越,更是闹出了许多笑话。学军中最令我们高兴的事就是打靶,在打靶之前我们也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练习和瞄准,教官告诉我们,瞄准靶中央,缺口对准星,三点成一线,左眼闭右眼睁,屏住呼吸扣扳机。有一天,我们终于可以上靶场开始射击了,尽管教官交给我们的口诀背得瓜滚烂熟,但一到真实的打靶现场,心里就砰砰直跳,似乎十五个提桶打水七上八下,教官发给我们每个人三发子弹,我将第一发子弹推上了镗,不知怎么的就扣动了扳机,子弹打飞了,连靶边都没有沾到,这是由于心里不只是紧张还是激动所致。这时教官走到我的身边,纠正我的姿势,再一次强调打靶的要领和关键,一定要用右肩顶住枪舵,屏住呼吸扣扳机。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第二发子弹打了九环,第三发就更好了打了十环,取得了优良成绩。平生就打了这一次真枪实弹,尽管心里特别紧张,也不管成绩如何,但记忆尤为深刻,至今还手痒痒的。

  (这是新安中学首届高中生(部分)2003年到母校举行联谊活动与领导教师的的合影,借此机会表示一下我的心情:我们无比怀念刘清老校长、汪名山和黄松怀老师,十分想念敬爱的孙竞新和陈松苗等健在的诸位老师。)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丁双六,安徽怀宁人,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正高),曾任教于安徽省怀宁县栏坝中学、安徽淮南二中、江苏省丹阳五中、江苏省宿迁中学等,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专著三十多部,现已退休在家。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