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李杨葫天瓠地记 2021-08-16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古人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听到这几句话可能会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些教化人、劝人读书向上的激励话,离我们的现实很遥远,在现实社会上,读书多又怎么样?不照样有一大堆北大清华毕业的找不到工作。

不过,实际上读书多有时候还真的是挺管用的,就以古玩收藏行业来说,这行当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起的,这里头水太深,一般人还真把握不住,即便是鉴定大师级别的人物都有在里面着了套的时候,更何况我们一般的业余收藏家,要真的想涉足这行,没点真本事、真能耐还真吃不消,真想要捡漏,没有大量古玩鉴定知识积累,还真是玩不转。

而有真能耐的,从中捡漏发财致富的例子可就多了去了,就比如马未都,光是被他捡漏的古玩、名家字画的价值就已经很难用金钱来衡量了,大家还记得2014年,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的天价买下一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新闻吗?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刘益谦和他的鸡缸杯

其实买古董也是有钱人的一种投资方式,等待升值钱滚钱,不过大家先别急着羡慕,你们再看看马未都,人家刘益谦买鸡缸杯,他也买鸡缸杯,而且还是在地摊上买的,200块就买了5个,虽然马未都买到的鸡缸杯并不是成化年间的而是清朝仿制的,价格也没2.8个亿,但清朝仿制的一个也值一两千万呀,5个加起来也是不少钱,而且人家就花了200块钱,花的一点都不肉疼,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到捡漏,中国捡漏最有名的那还得是许化迟,1983年的时候,许化迟用20万买下中国历史博物馆的9000张国画,这9000张国画里头有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诸多大师的作品,其价格难以估量,如今这些画的价格跟当时许化迟购买的时候相比,已经翻了万倍不止。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许化迟

那为何许化迟当时就这么舍得花钱呢?要知道在当年,大家都没啥钱的年代,5万块钱就可以在北京买下一个有十几间房的非常好的四合院了,然而,即便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他在干傻事的时候,许化迟还是毅然决然地将钱花出去了,因为许化迟出身丹青世家,他知道这些画到底有多珍贵。

知识绝对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收藏行业的大拿都纷纷表示:“天下再无漏可捡!”,然而这话能说的那么绝对吗?

2016年,一个捡漏新闻彻底跌破了所有人的眼球,这一年,一位古玩爱好者用1.8万元的价格买下4个印章,结果半年后价格居然涨到了400多万。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名古玩爱好者居然是从有着“天下第一名社”之称的“西泠印社”中买走这枚印章的,捡漏居然捡到了西泠印社头上,而这枚令各大专家都“打眼”的印章到了他的手上,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件稀世珍宝,还卖出了400多万的天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6年12月,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决定开拍1890年清代的一组闲章,这组闲章一共有4枚,其中的一个闲章还是乾隆皇帝的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可是你们能想到吗?这4枚印章最终只以1.8万的低价就被人拍走了。这听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乾隆皇帝的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

大家要知道乾隆皇帝的印章那可是价值连城,无论是官方用章还是平时的闲章,价格都是居高不下,例如乾隆的三希堂葫芦碧玉印章就卖出了9890万人民币的天价,2017年,乾隆的一个私人印章,在法国图卢兹拍出人民币961万的天价。

那既然乾隆无论是官方用章还是私人闲章价格都如此高昂,为何在西泠印社的这次拍卖会上,却只拍出了1.8万的低价呢?

原来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全都是专家看走眼的缘故,西泠印社的有关专家在对这次拍卖的4方印章进行鉴定的时候,居然把乾隆的这枚印章看走眼了,甚至连印文也都看错了。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西泠印社专家把“丛云”看错成“取云”

乾隆的这方闲章印文上原本写的是“丛云”二字,然而离谱的是专家们居然看错成了“取云“。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谬,照理说看到印文解释不通的时候,应该多查查资料才是,谁知当时专家们也不管符不符合逻辑,就理所应当地将乾隆这枚印章改了名,跟其他3枚普通闲章混在一起进行拍卖。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当时拍卖现场有一位古玩爱好者非常敏锐,他记得曾经在冯承素版的《兰亭集序》上看过这枚章,所以当下他立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次捡漏的机会,由于当时大家都不看好这组印章,所以他很顺利的就以1.8万元的低价就拿下了这组印章。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的乾隆御题旁,也有“丛云”的印章

印章拿到手后,这名古玩爱好者立即开始查阅这枚章的资料,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枚印章的主人居然是乾隆皇帝,他查阅了许多古代印集,光是从清朝皇室收藏集《石渠宝笈》里,被“丛云”印章钤盖过的书画作品就高达80件,这还没将其他没有收录进《石渠宝笈》的作品计算进去,如果计算进去,甚至可以超过上百件作品。

从乾隆用“丛云”盖过的庞大数量的作品名613本C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到底有多爱这枚印章了,被“丛云”印章盖过的作品例如有冯承素版的《兰亭集序》、沈周所画的《肥猫》、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等,照理说这些作品都是大家都是十分耳熟能详的,那为何专家们会看走眼呢?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女史箴图出现的“丛云”印章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放大后看得更清楚

这或许是跟乾隆的印章实在是太多有关。据统计,乾隆制作的印章数量多达1800个,乾隆皇帝不仅喜欢印章,而且还喜欢在名家字画上盖印章,大家知道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共只有28个字,但乾隆光是在上面盖章,就盖了密密麻麻的172个章。乾隆那么多印章,这也难怪专家们会认不出来。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到处都是乾隆的印章

这枚“清乾隆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是2016年12月被这位古玩爱好者拍下的,结果半年后,也就是2017年的6月6日,这名古玩爱好者将该枚印章送至保利拍卖行进行拍卖,结果经过多轮抢拍,最终成交价格为437万。

2016年他用1.8万元买下4个印章,半年后价格涨到400多万

丛云印章

看得多、懂得多,对每个人的人生真的是非常有帮助的,就像这位古玩爱好者一样,西泠印社的专家都看走眼的印章,被他用低价买下,结果过了半年,这枚印章到了他手里,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家印章,价格也翻了200多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