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印象(三)

 石榴花文艺 2021-08-17


西藏印象(三)

文/刘兰辉
 

双脚踏上西藏土地的刹那,头有点晕,象踩在棉花垛上。我们按照旅行社的提示,缓缓地走在人群后面,以慢慢适应高原的脾气。但高原是热情的,湛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云彩,一切都是那样的奔放而坦诚。

    


入住的宾馆位于大昭寺附近,名字很佛系:香巴拉,藏语是“佛国”的意思。先在“佛国”睡了一会儿,暂做休整。5点钟的时候,旅行社的地接到宾馆来和我们对接,是个年轻的贵州小伙子。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的聚宝盆,这个盆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淘金人。他说因为要凑人,改为明天去林芝,回来后再参观布达拉宫。这样也好,林芝海拔低,人还能稍稍舒适些。他建议我们7点钟再出去,拉萨9点钟天才黑呢!现在出去太晒了。但因为急于目睹布达拉宫的芳颜和大昭寺的神秘,这个建议我们没有采纳,顶着日光城的炽热的夕阳来到大昭寺广场。


围绕大昭寺的经道上满是转经的人们,他们手持经筒,面无表情,只是天老地荒地转着,一圈又一圈,仿佛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四周列满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出售藏红花、绿松石、银饰等。天南地北的游客夹杂在转经的人群中,各取其乐,互不理睬。有很多年轻的姑娘搔手弄姿地在拍藏服照;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样的摄影小铺几乎一家挨一家,布满了大昭寺。这是在消费大昭寺,消费西藏。这样的消费又是那样的令人陶醉。

我们走累了,坐在一家店铺前歇息。老板娘乘机过来游说我也来一套。我有些犹豫,主要是对自己年老色衰不自信,扭头看见化好妆,正在等待试镜的丰腴而矜持的老大姐,暗暗下了决心。她又黑又壮的老公坐在门口,挥舞着大帽子,忠诚而耐心地守候着,并很快和哥交上了火。他说他们沿着318自驾来的,走了7天,很累!但也看到了很多美景,美!真他妈美!如何美, 呜哩哇啦的就是说不清楚。


我和哥在化妆师的协助下费力地穿上啰里啰嗦的藏袍,隆重妆扮一番后拍了张合影,发给了阿英。一会儿,她欢快的语音就飞过来了:哈哈,成了藏族了!而且是有钱的那种。我回信:农奴主啥的,并回复一个大大的笑脸。

    

在后来的几天里,当我一步步走进西藏的历史,当我了解了他深重的苦难的时候,我为我肤浅的戏言感到羞耻。

    

夜晚的布达拉宫,在灯光和湖水的映衬下,美仑美奂,仿佛天上宫阙一般不真实,虚无和飘渺。广场上人很多,音响震天震地,好象在极力掩饰什么,让人心烦意乱。

高原的夜晚,凉爽中浸透着寒意,让人不得不提防,高处不胜寒,故不宜久留。


(作者简介:刘兰辉,1969年7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陕西省人民医院杂志管理中心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沿着春天的繁花去看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