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潘海露 2021-08-17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必考内容,但庞杂的内容往往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但其实,只要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每天积累一点,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古代教育与科举是学习文常绕不开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职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古代科举“四试”——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大家记得收藏喔。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科举制度一般认为起源于隋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明清时代的科举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

一、童生试

“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即使到白首,也不改童生之称。

所以在古代,爷爷和孙子皆为童生,是有可能的。据考证,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就出现百岁老人参加院试的事例。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生员的考试。如: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这里的“试”指的就是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下面重点解释“秀才”一词: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科举时代科目之称。始于汉,后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与明经、进士并设科目,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二、乡试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乡试分三场,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等。试卷要由专人誊写后才交给考官,以防作弊。确定了及格的名单后张榜于巡抚衙门前,及格者称举人,其中第一名叫“解元”。读书人知道自己乡试名次时正值桂花飘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进学后仍然贪穷,被瞧不起;可中举之后,亲戚邻里都去奉承他,连张乡绅也去攀世交、送银送屋,就因为举人不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而且也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下面解释“解元”一词:

【解jiè元】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之称。唐代投考进士的考生随地方贡品解送入京赴试,称之为解或解送,故后世称乡试为解试,而以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即解送者中之冠。后历代沿用此称。书画家唐寅就曾拿到过“解元”。

三、会试

“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一般在乡试次年三月进行,当时正值春季,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担任主考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都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会试又称“春闱”

四、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廷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持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殿试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明代,二、三甲皆称“传胪”;清代,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下面解释“进士”一词以及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

【进士】科举考试中通过进士科考试中式者的称谓。隋炀帝时始以进士作为选拔官吏的科目。唐代进士科考试每年一次,凡中式者皆称进士。明清时期,进士成为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状元】科举殿试第一名之称。在唐代,科举是由礼部负责的,举人赴京赶考,事先要向礼部投递一份状子,上面标明自己的名字、籍贯等信息。考试发榜后,礼部会按考中者的姓名按名次写状,名字写在状首的人被称为状头,因“头”与“元”同义,又称“状元”。中状元者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修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榜眼】科举考试一甲第二名的称号。最早在殿试成绩榜上,前三名是按“品”字形排列的,第一名称为榜首,也就是状元,如榜之头;第二、第三名均称榜眼,因为像榜之双眼。南宋以后才开始用榜眼专称第二名,明清沿用。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三名的称号。唐代新科进士要在曲江杏园举行“探花宴”以示庆贺。宴中考得好又年少英俊者两三人为探花使(探花郎),遍游名园,折取名花。南宋以后,以探花称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古龙笔下有一李寻欢,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李家父子三人都很有文采,均在科举中考到了探花,所以人们用“老李探花”来称爸爸,用“大李探花”称哥哥,“小李探花”则称弟弟李寻欢,李家的门上也写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字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连中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最后,来一张图,了结一下今天讲的内容,大家记得双击保存喔。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