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沈从文

 潘海露 2021-08-17
也说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

文/马家骏

近观校报连载有关沈从文的各种文章,于是也凑热闹说几句。我上中学时知道有个作家沈从文,但没有读过他的书。上大学则是解放后,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老师是郑伯奇,他是创作社的中坚,多讲鲁迅、郭沫若,尤其对他同鲁迅、茅盾三人商量编新文学大系,津津乐道。说得多的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人民文学,自然没有涉及沈从文。

1953年3月,毕业前全校四年级(除了数学系已提前毕业去了北师大研究班之外)20余人,去北师大教育见习。一天,历史系带队的老师胡锡年叫上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记得有历史系的曹尔琴)陪他去故宫午门上的五凤楼,会见他的老熟人沈从文。沈从文在研究故宫的文物,早就不写小说了。他圆圆的脸,说话挺和善。他和胡锡年老师谈他们的旧事,我们看了看五凤楼上的文物,就离开了。我一生就只见了沈从文这一次。

1983年,湖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张家界开成立大会,约请我出席会议。会后,东道主之一的吉首大学领导请我去他们学校作场报告。报告之后,外国文学教师璩冬梅请我去凤凰县玩玩。她是郑州大学毕业的,与当时的军代表结了婚,丈夫是凤凰人,于是随转业回乡的丈夫分配到吉首大学教书。她说她丈夫是凤凰县武装部长,会很好地招待我,领我去看看沈从文的故居。因为我有别的要紧事,只好遗憾地与美丽的凤凰城失之交臂了。自然也就没有进一步了解沈从文。

1993年由吉首大学来了一位访问学者杨瑞仁,他跟我学习外国文学一年。返回吉首后,升了副教授,杨来信说该校成立了沈从文研究室,他也是负责人之一。过了不几年,他来信约请我去凤凰参加沈从文研究会召开的学术会议。我已退休,再者,我对沈从文又没有研究,只好婉言谢绝了。会后,杨瑞仁寄了一本厚厚的大16开文集,是那次会议的结集成果。对这本大书,只翻了翻目录,没有细读。多年过去,大书也不知道放在了何处。杨瑞仁升了教授后,来过信,因为没有什么事,我也忘了回信,于是就断了联系。

(载2008年5月30日《陕西师大报》412期)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