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百年前的中国彩色老照片,惊艳的何止时光

 听春秋配 2021-08-18

Marilyn Monroe

阿尔伯特

卡恩

唯一留下的正面照

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出生于法国东部阿尔萨省一个买卖牲畜的犹太劳动家庭,靠自学进修而成为法国金融界巨子。

由于他预感到20世纪将是世界人类的一个大变革时代,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将随着时光的推移而变迁和消失,因此需要把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古建文物、生产活动等等记录、收集和保存下来,留与后代。

从1908年开始,他倾注了膨大的资产和心血,资助一些摄影师到世界各地去,拍摄了大量纪录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他在数十年里,“双眼睁开”认识人类不同文化背景生存的不懈探索,“地球档案”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从1909年到1931年收集了72000张彩色玻璃板反转片,及183000多米的活动影片。有关中国照片共1766张。其中黑白立体玻璃板反转片和底片1111张,拍摄于1909年和1912—1913年。彩色玻璃板反转片655张,拍摄于1912—1913年,还有1909年和1912年拍摄的51分钟的影片。

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Kahn不得不终止自己的伟大事业。

1931年,Kahn彻底破产。

1936年,上塞纳河省收购了其包括地球档案在内的产业。

1941年底,Kahn在德军占领下的巴黎黯然离世。

1986年,建立了Kahn博物馆,扩建了展览馆。

1990年,展览馆投入使用,从而向人们打开了Kahn先生集数十年心血所创办的巨大而出色的、认为民族之间通过认识就能互相接受的乌托邦。

其中1909.1.15 Kahn和司机Dutertre由日本坐船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直至1909.2.6登船离开中国。

这些珍贵的图片和影片让我们能够看到随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动在中国已消失了的清末民初的实像。

 沈阳城内珠宝商店大街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中国士兵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北京的一座桥上打油步伞的行人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北京  带孩子的满族女人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在曲阜孔庙内一位男子    摄于1912年

                                    (法)  斯蒂芬·帕瑟

  北京  慈禧当年在颐和园建造的石舫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沈阳城墙城门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其时,正当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那弹洞累累的城垣、萧条破败的景象,很像是正处在剧变阵痛中的东方帝国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意间闯入镜头的那两两个显然是出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孩,看年龄,差不多是世纪的同龄人,你很难预想他们漂泊的人生与20世纪并行了多久。

  北京长城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内蒙古帐篷外的牧民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沈阳,在田间地头卖糕点的老人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琉璃佛塔

  大山里的村庄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骑马的蒙古牧民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帕瑟

  一个被判活活饿死的蒙古女囚犯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帕瑟

  蒙古库伦  一位已婚妇女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蒙古  舍利塔旁的喇嘛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蒙古包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蒙古库伦的街道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蒙古库伦郊外的猎人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卖陶罐的商贩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钟楼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城附近的居民

  北京街景1             摄于1921年

                                  (法)斯蒂芬· 帕瑟

  济南大明湖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紫禁城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加工石材的工人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北京街景2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国子监的师生们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帕瑟

 四川峨眉山伏虎寺  一位年轻的裹脚妇人    摄于1913年

                                           (法)斯蒂芬· 帕瑟

  颐和园十七孔桥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牌楼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北京天坛祈年殿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越南  写对联的商贩    摄于1915年

  越南官员的穿着    摄于1915年

  越南历朝历代都是中国藩属国,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但他们的官员惹仍然穿明朝的官服,习汉字。

  北京街景3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越南  吸鸦片的女子      摄于1915年

  躺着的是位越南傣族妇女,她可能是一个富裕的鸦片烟民。

  法国在越南主导经营着丰厚利润的鸦片生意直到20世纪30年代。

  满族村落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越南  身穿蓝色服装的越南行政官员和他的同事们                                           摄于1915年

  北京城里的人,右二貌似是外国妇人

  北京雍和宫喇嘛    摄于1912年

  越南河内  代写书信的越南人  越南当时尚未废除汉字                                  摄于1915年

  北京十三陵神道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越南女祭司             摄于1916年

  漓江          摄于1912年

                                       (法)斯蒂芬· 帕瑟

   法国探险家斯蒂芬· 帕瑟在内蒙古

                                  丧葬礼

                                    东北踩高跷

                  山东泰山关帝庙里的修行人

照片能更多的留住历史的原汁原味,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

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递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局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规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10

F

E

E

T


编辑 | 青铜时代

图片 | 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