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门街的四代布扎

 听春秋配 2021-08-18

1

四代布扎体验馆——相较于迸发出雄浑浓郁的文化氛围而言——它让整条西门街多了几分灵动与可爱。

我们顺着昭忠祠往下走几步路,一块石刻牌坊——五马坊,旁边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四代布扎体验馆。五马坊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巷子,鹅卵石与青石砖混合铺就,也是我最喜欢的石子路。迈着碎步,踱着方步,大步流星或是大摇大摆,踏着蹦着,一阵丝丝急促的鞋与地面的摩擦声会回首入耳,脚底是与大地的亲吻。

四代布扎体验馆颇似四合院,都是平整的一层房,分为两进。前院是布扎展区,也是她的工作室,后院则是美甲店。院里规格不大,装修也极为平实,但饶有韵味。

看,那个美丽的姑娘就是她,其时,她正给顾客修着指甲。

她从事美甲行业多年,她的美甲店——剑川县城第一家美甲店。多年过来,积攒的不仅是回头客,还有一份份淡不了的浓情。

我知道这背后离不开娴熟的技术与满意的服务。

一溜烟儿功夫,顾客满意地走了,她招呼我进前院坐坐,烧水,烫茶。中式圆拱门博古架复古的情调展现在你眼前,妙不可言地隔断了展区与工作区,红木色的实木架子对称式设计显得规整,整间房瞬间有了一种纵深感。暗棕色的厚木地板与博古架融为一体,往里看,白色墙壁上垂下一盏银白色吊灯,一缕淡雅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茶香正盈满屋,我朝里步入。

2

白族妇女制作的布扎既有刺绣的风格,又有布扎的味道。选取的题材多为十二生肖、白族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代表吉祥如意的物品。我的母亲以前也做过布扎,于是在我的印象里布扎无非就是十二生肖、绣球,八卦、香包之类的组件,形式上大多大同小异,寄托着美好的寓意。然而张四代的作品却重塑了我对布扎的认识。

展区偏于深灰色基调,乌黑的柜子耸成一条线,错落有致,古色古香,自成一家。中央的三层碗柜内摆满手指齐长的绣花鞋,五颜六色,四方状的木刻牌子搭在其顶部,靠斜于身后的墙壁,俨然一副俯视全屋的肃穆样。两侧矮供桌上摆满各种荣誉证书与奖杯,中间披一层薄薄的蓝色绣花绒布联结着过去与现在,此刻,这些有了年月的旧桌子可能足感欣慰了吧。最外侧的柜内则吊满了色彩斑斓的挂件,柜里支了一面镜子,朦胧影下,它们似乎也在相互一睹着各自的芳颜,在将逝未逝的岁月里,不徒留一丝怅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不懂布扎,也就当图个美感了。我甚而遐想到:要是这些布扎能像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的展品一样复活,那想必定是一件美妙的有趣事……顿感剑川非遗文化涌动着欣欣向荣之态。

关于从事布扎的事,她至今想来也觉得不可思议。三年前,从事美甲的她看到身边的人学起了布扎,顿觉好奇,也想去尝试一下,恰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怀珠等老师办起了布扎刺绣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思考为什么非要做得千篇一律呢?张四代决定独辟蹊径,在不断的钻研中,设计的作品由此获得不少好评,到后来她不知觉地发现竟爱上了布扎。偶然间的好奇之心不经意间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从此犹如被拧开了锁的水龙头,尽管涓涓细流,却从未断绝,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平时喜欢绘画,她又缝制了众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一时之间,卷起了一股清流。

3

刚从事布扎的一两年,亲戚朋友都持反对意见——美甲行业收入高。的确,那段时间是她人生的低谷期,一边如飞仙似地深扎在其间,一边过着伸手要钱的日子,值得庆幸的是,她熬过了责骂与嘲讽。艺术的创作有时候注定有一段孤独的煎熬期,幸而她坚持了下来,这也许是她的幸运,亦是我们的幸运。

张四代脑中总有些奇思妙想,按她的话说,是胡思乱想,好多都不切实际。她喜欢在晚上思考,一个人呆在静谧的夜里,而迸发的灵感大都来源于此。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抓住随机产生的灵感,它可能永不再来。就比如一个人半夜醒来,再继续入睡时,无法重续旧梦一样。她又是个行动派,当脑海中模糊的念头一闪而过,遂立刻付诸实践,把想法画在纸上。灵感的产生还具有随机性、偶然性,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于是张四代还需寻求新的出路。

她在平时会拜访一些相关的艺术家,如设计师、木雕师、绘画师等。从网山买些同类型的书籍,积极地参加一些培训项目和展会,借鉴别处的优点。偶尔还会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积累自身的素材,慢慢地融入到布扎,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打破知识结构的老化与眼界的狭隘。张四代为此举例说,她设计的口红盒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剑川白族瓦当的拱形曲线。

4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布扎作品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迈出了新步,如《郊边牧笛》、《渔樵耕读》等,它们大都取材于白族传统生活习俗,乡土气息浓郁。

那我们是不是得继续坚守自己的孤岛,延续古风呢?还是满足在传统文化中修修补补呢?显然这并不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于是,张四代领衔的新一代剑川布扎工匠掀起了一场革命。

剑川白族的婚礼,通常会在婚房上檐挂面塑料壳的镜子(有些地方也在新娘胸前挂一面)。塑料壳镜子易脆,瞧起来单调。张四代突发奇想,如果把外壳换成布扎,再绣上囍字,就成了别出心裁的作品了,它在借鉴民俗传统的同时,又更好的结合了现代元素,美观又实用。

艺术如果常被束之高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只会与受众渐行渐远。张四代对接下来的布扎创作有了一个规划:做个系列的组件,如传统的十二生肖;有主题的作品,如含金木水火土等;做限量版的作品,具有收藏价值;还会创作出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性作品,如她现在已经创作出的钱包、卡包、口红盒、果盘、收纳盒、领带夹、钥匙扣……

收纳盒

钥匙扣

卡包

口红盒

领带夹

耳环

果盘

胸花

5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大师在取得了这顶艳丽的头衔之后,反而鲜有新作品问世。他们纷纷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都不会创作了,似乎都在疯狂消费着早期自我积累形成的大众口碑而不自知。这样的“壳”如若没有强大而丰富的文化涵养、人生境界做依托,恐怕最终只能落得个徒有其表,风格尽逝吧。

在很多的比赛中,有些名匠或年纪稍长的手艺人,往往因为作品的落败而视为耻辱。在他们看来,自己技艺高超,头戴各种大师头衔,获奖如探囊取物般容易。殊不知资历并不等同于技术,学历不等同于能力,年轻的一代中自有才人出,各行各业的前辈大师们还需放下高姿态与后辈携手向前。

交谈中,我看得出张四代是个谦虚的人。艺术价值的提升,惟有常拥谦虚之德,永葆敬畏之心,在不断地自我批判中反复修正自我、超越自己。因为只有灵魂里镌刻着艺术的人,才能握紧艺术的真正灵魂。有人说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想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他甚至比你还低调。”

耳边经常充斥着“某某艺术就是我的生命”之类的话,张四代没说,我等凡夫俗子自难体会这样超脱的境界。在下笨拙的认为,食与饮才是延续你生命的基础,而艺术则进一步升华着你的生命。没有基础,那最终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临去,张四代对我说,她热爱布扎,但也不会放弃美甲,因为她知道现在只有美甲才能养家糊口,我反倒觉得她真实、亲切了起来。她说,她不喜欢说恭维的话,喜欢实话实说。而恰好我也是这样的人,于是自始至终,我们之间的交谈没有一丝嫌隙与吹捧。我喜欢与这样真实的人相处。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匠人的努力,也同时看到了一个匠人的无奈……

张四代,只是沉默着,微笑。她懂得并能区分开什么才是生活,什么才是艺术!

张四代的作品一般都是订制的,喜欢的小伙伴可与她联系。

听春秋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