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日清设计 授权发布 前 言 _ 当我们谈论教育建筑,总是隐含着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常对孩子们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教育建筑由于其自身功能,承载着我们与未来的连接。而毘(pí,同毗)山中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遗址公园中的教育建筑,因此,它所携带的时间信息也包含了过去的历史。教育建筑如何应对过去、当下、未来的时空关系,校园、遗址公园如何在空间与使用者的互动中塑造彼此,这并非是一次过分拔高的阅读理解,而是一场具体的空间议题。 △实景照片 △临河望山的书院学堂 背 景 信 息 _ 毘山中学,位于湖州毗山遗址公园内,西侧望山,山上有古刹一座,两面环水,水畔有民居与古聚落遗址若干,东临主干道,有现代住宅小区相接,学校设42个初中班,将容纳2100余名学生及教员。 △区位示意图 △左图:慈云寺方向看场地;右图:场地方向看慈云寺 纯 粹 且 直 白 空间意象 / 整体面貌 _ △鸟瞰图 △布局生成 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设计概念,毘山中学的整体面貌是纯粹且直白的。自由穿行的底层,通达坦率的走廊,以及依属性、功能划分的体块,通过简洁有序的组合,共同形成整体、统一的形式感。灰砖、裸露的混凝土与点缀其间的暖木色,传递出沉静温暖的力量感,成为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过渡。 △概念意向 △宋照青先生手稿 走廊如同脊柱贯通整个校园,连接操场、庭院等室外场所与教学、办公、行政、后勤等用房,高效通达,风雨无阻。它自成体量,界面通透,在走廊上既能看到远方,也会被周围看到,这不仅能在群体中带来安全感,也会营造出既属于校园,又能从校园环境中抽离出来的奇妙感受。摒弃了刻意营造的寂静,当你站在走廊上,不仅会看到热闹的操场和秀丽的毘山,你还会看到,走廊的尽头有光,仿佛会通向更远的地方。 △轴测图 △鸟瞰图 △城市界面 归 属 感 与周边城市环境、遗址公园的呼应与互动 _ △毘山中学主入口 △风雨连廊 毘山中学的主入口位于中部,将校园依南北划分为动静两区,入口上部的图书馆、大会议室是向东、西两个方向远眺的最佳视点,南北两段空中连廊也在此交汇。可以说,入口即是毘山中学的交通核心,它或许也将成为这座校园的精神核心。 △活力与知行的协调 △城市与自然的门户 我们认为,仅仅通过建筑语汇显现的场所感受,远不如借助环境的力量,来得更清晰、明白。与通过形体操作、材料运用使师生与学校空间场所产生某种模糊的文化联系不同,毘山中学的入口空间以校园建筑为框,以毘山慈云寺为对景,这样的共同显现,昭示出它的地域与历史文化归属。对于遗址公园的游客,当他们乘船游览,经过毘山与校园之间的河道,也将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奇妙的场景。 ◎校园内外景观一体化设计 △立面材质意向,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包 容 性 各得其所 _ 将普通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置于二层以上的楼层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由兴趣教室、庭院、操场、运动场以及校园围墙外的河岸景观共同构成的首层,它将像大学校园一样自由、有活力。数个半围合的庭院与遗址公园形成空间感受上的延伸,庭院与庭院之间的兴趣教室以“间”为单位出现,留下了丰富的穿行通道。我们姑且称之为“非正式学习空间”,它将支持学生依据自我需求和学习样态,成为展开自主探索、沉浸式学习的场所。 △运动区效果图 △校园入口平台 睁开眼睛去看,打开耳朵去听,迈开双腿去奔跑,伸出双手去尝试,打开心灵去感受。初中时代,洗去了小学生的懵懂,在开始相对紧张的高中学业之前,正是一段拓展人生宽度的好时期。在学习生活之外,交三五好友,找到几门爱好,这亦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步骤。 △开放的城市节点 结 语 _ 项飚说:“行动者本身是在和关系的互动中不断被塑造的。塑造自己,编织关系,和塑造社会是同一个过程。”设计一所中学,是对它所承载的校园生活的塑造,是对建筑师一段人生经历的回甘,同样亦是写给另个15岁的自己一封穿越时空的少年寄语。 你是否也愿意在毘山中学这样一所校园里回味自己的风犬时代? △慈云寺回望校园 技 术 图 纸 _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浙江湖州毘山中学项目 项目位置:浙江湖州城区东侧毘山考古遗址公园 业主单位:湖州市华兴城建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宋照青 设计团队:石璐 陈侠 郭丰绪 刘伟 孔静雅 杨凯婓 郑陟 倪铮 施工图设计: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面积:53000m² 地上建筑面积:36000m² 设计时间:2017年7月—2018年8月 建成时间:2021年7月 文案编辑:郭丰绪 |
|
来自: 开心就好xfd > 《学校类建筑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