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一尧《西塘,白日梦》

 522小窝 2021-08-18

西塘,白日梦

大巴到站后,我立即打电话给西塘民宿老板,然后在药店门口等待。这时很多游客都在这里等候,前面几拨游客陆续地被小汽车、面包车接走了。最后来了一个开电动车的,接一个拿24寸大箱子的男人——估计他也没想到这个人会有那么大的行李吧——要危险驾驶了。正在看他们怎么弄,老板打电话给我,他已经到了。没想到豪车里斯斯文文的人居然是民宿老板,本以为会来辆破车——像前面那几个接人的旅店一样。我不懂车,不知什么牌子,只知道是高级车。坐在里面,我的旅行也变得高大上了。

一开始觉得西塘就那么回事,跟苏州没什么两样。一样的亭台楼阁,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建筑特色,一样的大红灯笼,一样的特色小店。逛了大半之后才发现它的独特魅力——廊多、桥多、路多,也是从一个带台湾团的导游那儿听来的,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长廊多,在这儿逛街晴天晒不着,雨天淋不着。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咋就没想到呢?不过我还要加上两个多,店多、人多。人太多了,寸步难行。

西塘大,走完一遍要一个多小时。三个小时就逛了两遍了。一边快走,一边埋怨人多。别人都慢慢地欣赏风景,我却走马观花。

一队头发花白的老年单反爱好者,背着长焦的单反大砖头,迎面走来。夕阳下,老伯给队友连拍了二十几张,旁边的老婆婆也学着拍了几张。拍照的老伯伯对同伴说,逆光要开闪光补光。我也学到了这招,拍了几张夕阳,可惜相机不给力,效果很不理想。想必他们是来一日游的吧,若不看夜景一天也够了,可惜晚上没有大巴。有私家车就不受此限制了,但停车场很远,在票务中心对面。

五点之后,居民陆续回家了。电动车、电动三轮不停地按喇叭,真是煞风景。看那些电动三轮七拐八拐来送货,不禁想,会不会掉进河里。又一想,他们都习惯了,个个是开车高手。

晚上吃了油炸的旁边鱼,又干又涩,吃得我喉咙上火。菜单也看了几家就那么几个菜。什么西塘菜,一点儿也不好吃,糊弄游客的。全当是教训,以后在景区一个人别下馆子,只吃小吃就好。今天光吃饭就花了一百,吃的不舒服而且还没吃饱。炸鱼太干,咳嗽又严重了,赶紧去买个麦芽糖——用棍绕着吃,小时候的回忆啊。谁知刚吃了一小口,风一吹,全粘头发上了。只顾着扯头发,听见啪嗒一下,全掉地上了。

晚上回去休息一下,便从民宿出去,右拐沿着西街一直走到底,在凤凰店旁的安境桥上,白天拍过的角度,又拍了几张夜景。此处是取景拍照的好地方。走到永宁桥时,看见老头,老太提着自行车在桥上过。好危险,真替他们担心。那么矮的栏杆,一个不留神就……更何况桥上桥下还那么多人。不知他们住在哪里?这么大年纪早该退休了吧?穿过永宁桥去烟雨长廊,担心了一路,因为没栏杆,到处是人,到处是河,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西塘太商业化了,和其它古镇一样,每条街全是商铺,不过家家户户在自家开店也挺好。以服装、餐饮、饰品店、特色店居多。艺品店、银饰店也有好几家工。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作坊。酒坊里女儿红是浙江特色,黄酒我不喝的,店主说比黄酒好,我也没敢尝试。

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如今是酒吧一条街,吸引这么多人来这里,有些人还不只来一次。晚上那些想艳遇的男人跟着民宿老板去酒吧了。上次也去了老板的酒吧,原来住民宿光顾酒吧是有折扣的。不说我还真没注意,老板给我的名片上有酒吧,还有个造型会所,真是一条龙服务啊。老板生意做的真大,我也不差,一眼看出他是土豪。

11个小景点100,因为旅馆的老板都是会员,住民宿可以买到半价的。逛完回来看景区地图三确认景点是否全部参观完毕。一旁看地图的人说,“这里原来就一点点大,只有中间这一小部分,扩建了。”他指着地图右边对同伴说,“以后还要扩成5A级的。”我已经看到有几处在施工了,那是否意味着门票要涨价了?2012年之前可是不收大门票的,在国内旅游,门票是笔大开销。据说西塘比乌镇好点,还有点儿古董的味道,古建筑还是有的,虽然一半是现代造的。

住在大门旁边,晚上门灯一直亮着,窗帘透光,一点多睡着。早上6点,那几个去酒吧男的回来,把我吵醒——我才睡了不到五小时。补觉,睡不着了,8点半起来,磨蹭到9点多出门。出了胡同,走到西街尽头又走到东头,还是没决定吃什么。此时人越来越多了,摩肩接踵。纠结半小时后进了一家干净的小笼包店,8只小笼包下肚,饱了。看旁边的女生只吃了半笼,不得不佩服自己胃口好。一路上那么多小吃,我还想吃,可是肚子已经没有地方可容纳了。

回来时又路过江宅,这个门票是不在联票之内的,一家庭游客里的老爷爷说什么也不肯花这5元。门口的阿姨说,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果然是很值,昨天应该来看看的,弄得今天这么紧张,都快要退房了。200多年前的木房子能保存到现在?不相信。西塘三把刀之一的钱锦铭老师先介绍了江氏祖先,后介绍了他自己。江氏家族是做生意的,做的很大,有几十家分号。后来怎么没落了?没记住。为什么传给钱老师?几经易主?

看钱老师表演在地上左手反书,右手正书的毛笔字,漂亮,啧啧称奇。这要多少年才能练成?可是一起进来的那一家人却没什么表情,一副见惯大场面的样子。我想他们是对艺术品不太感兴趣吧。然后钱老师又演奏了古筝,不由得赞叹高人都在民间那。钱老师样样精通,真正的民间艺术家!

1980年钱老师开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剪纸。看了人民日报上的被崔永元收藏的《爱尔兰故事》,感叹剪的真是太好了,栩栩如生。没准我小时侯在人民日报上见过它?好眼熟。参观完二楼的作品,钱老师开始自我推销。一本厚厚的书里收录了他发表过的剪纸、别人写他的文章、采访。范冰冰和易中天都专门来买过这本书,可惜我不想背着那么厚一本书去杭州,本身行李都够重的了。不过我对他的墨宝兴趣很大,买一本让他题字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同来的人没问价格,我也不好意思问。一张裱好相好框的剪纸20-30,这是十年前的价格,没涨价。不贵,在苏州剪张人像也要八十呢。看了钱老桌上没写完的硬笔,像是刻出来的印刷品,也想要一张。每天写写画画剪剪弹弹,这么诗情画意的生活也是我所向往的。我想他一定收入不菲。但穿的很朴素,艺术家嘛都这样吧?

是不是西塘的艺术气氛感染了我,看到什么都想买。尤其是那副挂在门口钱老师画的猫的国画,好想要,没敢问价格,若不是囊中羞涩,不知会买多少艺术品呢。西塘真是人杰地灵,高人云集在此。有好多毛笔字写得飘逸、画得漂亮的店主,还有鼻烟壶画等传统手艺都让人惊叹不已。我想入非非,做起白日梦来:如果我生长在西塘,也会是个艺术家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