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恩波《随心的阅读》阅读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8-18

随心的阅读

刘恩波

读书节期间,“阅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画家黄永玉说,“看书是一种快乐,然后才是知识,才是本钱。”私下觉得老人家此话算是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快乐,就是随心的阅读。

②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效果和状态肯定不一样。从前读鲁迅,是求学过程的要求,带有强行和必需的意味,让少年的我很是头疼。强制性要求的阅读当然不快乐,当阅读不再随心,远离了内在的渴望,它就变成了公式化、模式化的套路和条条框框制约下的教条。等到年龄稍长,走进《野草》,就找回了对鲁迅阅读的另一种无关功利的心性享受。那样的阅读是体己的、交心的、愉悦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读书,不受外在约束,不求甚解,只为精神的充盈和通透,只为灵性的抵达和舒展。有目的的读书,可以读出硕士、博士,读成专家学者。无目的的读书,就是忘了归途的逍遥游。把胸襟读舒坦了,把视野读开阔了,把功利转化成审美,将学识装点成智慧。培根说的“读书可以怡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区分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关键在于心灵。

③不是说专业阅读就不好,而是说,真正的阅读许多时候都是业余而为之的,不为了什么,走进书,那里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正待敲门和开启。

首先是对万物百汇的好奇和探知,是对生命之美的感动与抚触。一代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经如是说,“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我们的阅读,不就是要在由书写构成的线条里、轮廓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探索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来路吗?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走向森林、草原和郊野外的春天,感知各种昆虫的美妙生长。阅读《小王子》,看他和狐狸朋友关于生命仪式感的交谈,该是何等令人憧憬神往——约定好了,人的幸福就是等待中的盼望和期待,一种久违了的心愿交接的盛况。读《孤筏重洋》,明白海尔达尔和他的同伴驾着小小木筏横渡大洋的雄心壮志是如何在狂风暴雨和重重海浪的洗礼中,得以实现升华的。

⑥其次,随心的阅读还体现在人对自己心灵状况的辨识与认同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样的书,换而言之,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与书的同构,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事。譬如,王小波喜欢杜拉斯,喜欢法国新小说派,那么他后来的写作里也有实验和探索的迹象,也有青春的忏悔和浪漫。读武侠和读科幻肯定是两个观感,读卡夫卡和读村上春树也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像见到久违的朋友。

⑦什么是随心的阅读呢?我想就是个人的气质、秉性、习惯、信仰和情趣等发酵成的天性带来的阅读。

22.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案】随心的阅读是个人的气质、秉性、习惯、信仰和情趣等发酵成的天性带来的阅读。

23.阅读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引用桑林峰和培根的名言,从效果方面进行论证

得出结论

C

【答案】A: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状态和效果不一样。B:举“我”不同时期阅读鲁迅作品的不同感受/事,从状态方面进行论证。C:区分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关键在于心灵。

【解析】理清第②段的论证思路,应根据表格给出的信息,明确应填内容在文中所对应的位置。通读段落,可知首句提出了观点;根据表格中桑林峰和培根的提示,B空应对应“我”读鲁迅作品的事;C空根据“得出结论”的提示,可知应在段末找答案。

【解析】根据选文第④段关键信息“一代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可知,这是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作用是为了论证作者的观点,使得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联系内容分析即可。

2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道理论证(1分)。(引用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充分有力(0.5分)地论证了“随心的阅读是对万物百汇的好奇和探知,是对生命之美的感动与抚触”这一观点(1分),进而论证了本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0.5分)、说服力。

25.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是对上文的补充论证,避免了观点的片面性,使论证更严密

B.我们通过随心的阅读,可以发现自然美的奥秘,探索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来路。

C.人与书的同构,是奇之事。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像见到久违的朋友

D.有目的的读书,可以读出硕士、博士,读成专家学者,是更好的阅读。

【答案】D(回归第②段及由第③段“不是说有目的阅读就不好,而是说,随心的阅读…”可知,选项中“是更好的阅读”理解错误。)

26.分析A、B两种阅读方式,判断哪种是随心的阅读,再结合选文说明理由。(3分)

A】小刘正在准备导游格考试,专门买了《旅游法律法规》等书籍,进行阅读。

B小李很喜欢行,空时到图书馆,总会信手翻阅一些摄形画报和旅行杂志。

【答案】B(小李的阅读方式是随心的阅读)(1分)。A中小刘是为了考试而阅读(0.5分),B中小李是基于兴趣而阅读(0.5分)。小李的阅读正好与文中提到的“随心的阅读是个人的气质、秉性、习惯、信仰和情趣等发酵成的天性带来的阅读(随心的阅读是无关功利的阅读享受/随心的阅读是体己的、交心的、愉悦的)”相符(1分)。所以,小李的阅读方式是随心的阅读。

【解析】随心的阅读是个人的气质、秉性、习惯、信仰和情趣等发酵成的天性带来的阅读,是无目的的阅读,是无关功利性的阅读。根据A中的“准备导游责格考试”和“专门”一词可知,小刘进行的是有目的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