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丨打一套古代的“广播体操”,强身健体

 静心居911 2021-08-20

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健儿们纷纷回国,开始在酒店的隔离生活,而极为自律的运动员们的“隔离版广播体操”也登上了热搜。深蹲、俯卧撑、倒立……健儿们在有限的场地里充分展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而在古代,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运动对养生的重要作用,形成诸多锻炼方法,导引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配合呼吸,进行自我手法操作,自主活动的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的方法。在成都博物馆三层“颐养之道:中医养生文化”展上,我们找到了许多影响深远、至今依然被大家所熟知并使用着的“体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刚柔相济太极拳

赫赫有名的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太极拳属武术一大拳系,2020年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以意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相结合,起着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如今,练习太极拳已是蔚然成风,清晨公园里行云流水地打太极的人们,早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太极拳十五势影像资料示意图

神医相传五禽戏

五禽戏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通过模仿虎之威猛、熊之沉稳、鹿之安舒、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中曾记载其功效:“亦以除疾,兼利蹄足……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所以久坐人群学着五禽动一动,放松肌肉和关节,一些小病小痛就离得远远的啦。

“武林秘籍”易筋经

在武侠小说里,《易筋经》是江湖中人梦寐以求的武学宝典,而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易筋经相传为达摩所创,是以锻炼筋肉为主的强身保健的导引之法,重视体势、呼吸、意念三方面锻炼的配合。目前通行的是清代潘霨整编的《易筋经十二势》。学会这一套,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是武林高手啦!

韦陀献斗第一势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韦陀献斗第二势

足趾挂地,两手平并,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陀献斗第三势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摘星换斗势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出爪亮翅势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倒拽九牛尾势

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九鬼拔马刀势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三盘落地势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卧虎扑食势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工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八招制敌”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导引功法,最早见于宋代。“八段”是它的节数,“锦”是称其珍贵。功法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坚持锻炼可以强身健体,益气养生。

这些导引术是不是不输现代的广播体操?大家心仪哪一套?久坐不动的朋友们,不如跟着成博君,一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新陈代谢,健康、开朗地度过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