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心乐事】永远的荷花 | 散文 李修运

 文化佳园 2021-08-20

      夏日里,友人邀我去云龙湖赏荷。满眼遮天蔽日无穷碧,自然,令我想起一个作家来。

  那时,大概十五、六岁吧,偶尔得到一本撕掉了封皮的书,读着读着就再也放不下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干净得很,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的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语言那样与众不同的清新而优美,在那些男女青年划动的小船掀起湖里一片水花飞溅和传来一阵阵轻松笑语中,往往散发着或浓或淡的荷花的清香,显现出冀中平原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言语行为,表现出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美好心灵和善良的品质,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心灵的洗涤,其韵味,实在是耐人咀嚼和余味不尽。

  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可以写得这么优美!从此,我记住了"荷花淀派"的创立者孙犁,也就格外留意起他的作品来。晚上,煤油灯下,在偷偷摸摸笔耕的过程中,竟不自量力的摹仿起他来。

  孙犁先生的小说,没有其他作家那样安排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也没有扑朔迷离的情节描写,只是用一些平淡的语言和情节,来"白描"其中的人物形象。读了孙犁的小说,犹如饭后品一杯绿茶,淡淡的,悠悠的,不张扬,但回味久远。写战争,没有硝烟纷飞,生死离别;写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情意绵绵。但语言里透出的是一种纯真的人性化的生活。笔调那样明丽流畅,秀雅隽永,简朴细腻,如涓涓细流淌入人心。这大抵就是所谓诗意小说的魅力吧。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孙犁先生乡村题材的小说由衷感到亲切。但文学没有城乡差别。许多作家尽管喧嚣一时,然而像孙犁先生那样,时间越久,作品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的,越读越让人安静的,实在太少。孙犁是一面古镜,越打磨越亮。

  晚年,孙犁先生的作品显示出与早期作品迥然不同的风格,从"耕堂劫后十种"尤其是《尺泽集》、《澹定集》、《秋凉偶记》等散文中,可以看出风格的变化。是历练和磨难太多,大半生沉淀下来,笔触自然就多了一份冷静和苍凉。通过亡人逸事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晚年文笔率直真诚,敢讲真话,坦诚、耿介、直言的先生就光明磊落的站在作品之中。文字看起来似白水一杯,实则真味其间,回味无穷。

  为什么孙犁先生不再写《荷花淀》那样的小说?从先生的随笔中知道,"我实在写不出那样的小说来了,这是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出。我只能说句良心话,我没有了当年写作那些小说的感情,我不愿用虚假的感情,去欺骗读者。"我们不能去责备一个老人吧。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战乱也罢,动乱也罢,无论逆境,无论顺境,几经生死,早已参透人生,文章是思想的真实反映,故愈至晚年,思想更加精深,语言就更加自然,其作品,肺腑洞开,至情至理,高远出自现实生活的精细描绘,绚烂归于平淡的美的极致,从而形成朴素真挚,清静淡雅的风格。这不正是"荷花淀派"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吗?

  我徜徉在孙犁先生作品的海洋里,既钟情于先生早期语言清新的小说,也热爱他晚年色调淡泊散文。先生的白洋淀系列小说陪伴我走过了青春,他的散文集现在正放在我的枕旁,夜深人静,抚慰我浮躁的等待沉淀的中年灵魂。

  永远的孙犁。永远清香的荷叶与荷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