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小说故事收藏馆 2021-08-20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上校刺杀希特勒,是被人所周知的15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最为知名的一次。但是,因为德国民众的哲学基因以及二战后两个德国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对“720事件”的评价存在非常严重的偏见。在事件发生后,施陶芬贝格上校长年来一直是一个民族背叛者的形象。两个德国建立后,东西德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分歧,只是在对“720事件”的评价上则出奇的一致,东德政府认为“720事件”的参与者是美帝国主义的特务,西德政府则对参与者的后代降低了生活补贴。

1951年10月,西德的士兵联合会上,主席格贝尔上校宣布,新的德国军队中没有“720军内抵抗分子”的位置,他们会危及到军人的精神。那一年,51%的西德民众认为,如果没有“720事件”分子,德国不会输掉战争。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委员会宣布,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7月20日是叛国者日。

西德政府虽然在1953年首次正面评价“720事件”,但是德国官方内部则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甚至直到1994年,当两个德国统一,时任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还曾经强调,不要把“720事件”的那些人视为英雄,重要的是不能忽视他们的错误。

到了2004年,《明镜周刊》进行调查,尊重“720事件”分子的民意才首次占绝大多数,占73%。同年,施罗德总理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仪式上说:他们向当时的世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德国,一个好的德国,一个民主的德国。我认为如果存在德国人的榜样和世人的榜样,他们应该是其中之一。2009年,德国议会正式为当年被判定为叛国者的德军平反,该年7月,默克尔总理说:他们捍卫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是我们今天的榜样、理想和责任。

“720事件”,从叛国者到国家英雄,施陶芬贝格上校走了整整60年。但是,我想说的是,他本人的行为固然值得尊敬,但是国防军试图通过暗杀元首的方式来换取可以接受的和平,即把战争罪责全部归结于希特勒,这是不客观而且毫无道理的。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年轻时的施陶芬贝格

本系列将分为三个篇章,全方位回顾“720事件”的形因、具体经过和最终结果,本文是第一篇,讲述纳粹党和国防军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第一个裂缝。

纳粹党和国防军

纳粹党和国防军的合作起源于1933年1月28日,那个晚上,国防军站到了希特勒的一边,以助他在第二天的大选时获得绝大多数的选票,事后希特勒对国防军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1921年1月1日,《凡尔赛条约》后,德国面临巨额赔款,而且大量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开始制造骚乱,面对如此困局,左翼的共产党明显力不从心,当时台上的社会民主党主席弗雷德里希·艾伯特为了控制局面,对一战时的陆军容克集团妥协,成立了国防军,实际上是让昔日普鲁士时代世代为军官的阶层获得了在德国境内的半独立的状态。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时任社民党主席弗雷德里希·艾伯特

此后,国防军始终认为一战并没有失败,他们与苏联一直秘密合作,为了重新昔日的荣光。他们之所以选择支持纳粹党,也是因为希望借助纳粹党的力量让自己摆脱《凡尔赛条议》的束缚,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国防军始终太怂了,而且眼光奇差,他们轻视了那位一战时的下士,并没有看到他身上隐藏的巨大的政治力量。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一战时的希特勒

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希特勒就致力于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奥地利、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这些都是希特勒一系列不流血的外交胜利的结果,不能否认,在1939年以前,希特勒就是全德国的希望,也是全世界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事实证明,国防军无论在外交战略上,还是对英法领导人,尤其是张伯伦的心理的揣摩上,都较希特勒有着明显的差距。1938年夏天,希特勒为了谋取苏台德地区,对外进行了武力威胁,国防军一下子就怂了,部分将领准备除掉希特勒,将他绑了送给张伯伦,但最终的结果则是9月30日的《慕尼黑协议》,实际上是英法将捷克斯洛伐克绑了送给了希特勒。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1938年9月30日,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议》,之后兴高采烈的回到伦敦,“从欧洲大陆带回了和平”

最高统帅部的成立

国防军对希特勒下手其实早在1937年就开始,那一年希特勒对奥地利总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纳粹党全面接管奥地利的政治和经济,否则就以武力入侵。那年年底,国防军认为希特勒此举非常欠妥,于是阴谋换掉德国总理。

该年年底,希特勒借口陆军元帅维尔纳·冯·布伦堡的第二任妻子埃尔娜·格鲁恩小姐是妓女,而迫使冯·布伦堡辞职。紧接着,在次年年初,又造谣当时的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男爵是同性恋,也逼迫他辞职。随后,在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创造性的成立了一个日后被全世界所熟知的机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OKW),自己任最高统帅,从而一举拿下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游离在政府之外的兵权,之后希特勒强迫国防军对他个人效忠,这就是其后几件反对希特勒,包括本文要讨论的720事件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德国人民的服从天性,既然效忠,那么诺言就要高于人性。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维尔纳·冯·布伦堡元帅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冯·布伦堡的第二任妻子埃尔娜·格鲁恩小姐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维尔纳·冯·弗里奇男爵

1943年的“闪电计划”

成立最高统帅部和《慕尼黑协议》,让国防军一下子失去了勇气,完全变成了希特勒的从属机构,这是双方蜜月关系的开始,所谓蜜月,不过是被打断脊梁的国防军就此继续怂下去。

双方的蜜月一直持续到1941年12月,因为攻略莫斯科失败,那个冬天德军遭遇了苏联红军的反攻,而国防军要求下令撤退与希特勒坚持的“不坚守就处决”的决定相左,最终结果是苏联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反攻,德军巩固了阵地,这件事让希特勒认为国防军的将领完全不堪大用,因此撤掉了大量的一线指挥员。

之后,随着1942年年底在北非和斯大林格勒的两场战役的失利,德军开始一步步的撤退,激情进攻下的彼此矛盾还不能被掩盖,在撤退时更加明显,国防军已经看到了德国失败的命运,为了不重蹈覆辙,或者换句话说,为了能重蹈1918年的覆辙,他们准备把战争罪责全部归结到希特勒身上,用他来换取一个对德国相对宽容的停战协议。但问题是,在战争的初期,你们在干什么?

1943年,部分中下级国防军将领对他们的陆军元帅放弃了期望,那些人太软弱,太无能了,不敢也不能利用手里的兵权来推翻元首,这样反对势力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即杀掉希特勒。

密谋的中心人物是卡尔·戈德勒博士,时任莱比锡市市长,是反对希特勒团体的文官集团领袖,密谋中成立的新德国的总理人选。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反对集团并没有真正对刺杀的计划进行讨论,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如何让自己摆脱因为刺杀希特勒而带来的良心上的不安,以及建立新德国后如何获取欧美的支持上,简单说,全都发错了力,在一般的人看来,这样的讨论毫无意义。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卡尔·格德勒

1943年2月,“闪电计划”出台。计划的制定者是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和在苏联作战的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亨宁·冯·特雷斯科将军,其中奥尔布里希特将军是国内补充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弗洛姆将军的副手,因此有可能拿到反对军团可以拿到的少得可怜的军队。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亨宁·冯·特雷斯科将军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弗里德里希·弗洛姆将军

计划是让低级军官法比安·冯·施拉布伦多夫将炸弹送到希特勒乘坐的飞机上,那是在3月13日,希特勒准备前往斯摩棱斯克,之后飞回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的“狼穴”大本营。施拉布伦多夫将炸弹包装成白兰地的样子,交给了随行的海因茨·布兰特上校,说是给陆军总司令部组织处处长赫尔穆特·史蒂夫将军。但是炸弹并没有爆炸。第二天,施拉布伦多夫将军以难以想象的勇气,飞到拉斯滕堡,用两瓶真正的白兰地,换回了那两颗炸弹。

荣誉的叛国者——德国“720事件”详解(上)

海因茨·布兰特上校

上述情节,在电影《瓦尔基里》里有生动的重现,只不过事件的当事人被演成了特雷斯科将军。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