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顺逆篇

 温情海洋 2021-08-20

天地两分,是以阴阳,阴阳互化,而成五行,五行生化,遂出万物。人生于天地,法于自然,循阴阳而动,行五行为用,以阴阳分经脉,经脉入气血,气血行五脏,木,火,土,金,水对之肝,心,脾,肺,肾,应之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命门。

须知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天之阴阳,平旦至日中,阳中阳,日中至黄昏,阳含之阴;入夜至鸡鸣,阴中阴,鸡鸣至平旦,阴孕之阳。天之阴阳,分于昼夜,人而从之。人之阴阳,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阳以卫气而统帅,阴以营血而安制。阴阳表里内外,皆归于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天之阴阳为一统,天人一气,共此阴阳,故有阴逆而阳顺,阴静而阳动,阴阳五行生化之大体。

天地四时,违其常候,背道相失,万物之所生变,人之疾病之由头。四时之气,以冬藏为本,冬令闭藏,顺而不扰,故春木生发,夏火炎而不热,中土含而不湿,秋金收而不废,病之不扰,身体生发收藏皆得其政,四时之病俱绝。冬春病在阴,夏秋病在阳,冬春阴盛,故病在阴。夏秋阳盛,故病在阳,皆归于土运之行用。

天气清明,风和而雨顺;人之卫气清明,则阳固而御百邪,营血和顺,则阴藏而杂病不扰。阳气固,贼邪不能害,阴营藏,内患不能存,因时之序,则阴阳违,卫气阳散而邪害孔窍,内闭九窍,壅于肌肉;营血热躁而湿侵脏腑,五行难运,阴阳分立,上之热,下之寒。

内无邪患,阴静而藏用,五脏六腑可安;外无虚寒,阳动而密固,六气贼邪不害。阴阳循四时之序,顺其开阖而莫违。用药之根本,遵阴阳之顺逆,和五行之行用,是以有一病,必有一治,阴阳之道循而不违,五行之用行而不滞。若其失之,定有顺从之逆,卫气散,营气郁,则表有寒而外邪侵。里有患而上下两分。表寒裹束,肌肉外壅,气血生异,经络阻滞,脏腑郁塞,九窍内闭,故有治病之路,皮毛,肌肤,经络,六腑,五脏之顺序。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密,阴气乃断。阴内阳外,阳之守,阴之使。阴平阳密,精神而安,阴阳偏离,气血乃变。阴根于上,阳根于下,阴气封藏,阳根下秘,气血安然,固藏得用。阳强不秘,则阴气断,阳无阴之使,乃为独阳,故相火炎升,精血消亡。阴气断则不能生,而成孤阴,是以阴阳两隔,天地分离。阳以含阴,阴以抱阳,阴阳互根,为之相和,脏腑泰然。独阳孤阴,不能生长,调济无偏,阴不可绝,亦不可盛,阳不可过,亦不可偏,阴平而阳秘,阴阳交合,精神乃安,医理之大同,用药之方略。

精,阴之所藏,孕阳魂而化;气,阳之所用,育阴魄而就,阴阳互化,则精气流动,人之身体则气血相安,脏腑泰然;阴精根于阳气,则上生,阳气根于阴精,则下化,阴阳断决,水火不交,则下为壬癸不流,何能温升而化阳,则上为丙丁上炎,不能清降而入阴,阴阳相隔之地,无生无发,而为之绝。疾病之由来者,由是阴阳顺逆之道违,阴精绝于下而寒生,阳气绝于上而热成,寒热病患生发之本。用药之端倪,在于知人阴阳之变化,以五味入脏腑,安和阴阳之道,上者下之,下者上之,偏者正之,妄者抑之。

阳卫在表,秉金气,清凉而革化,外感则郁,郁而生滞,滞而不行,留而出散,阳卫病之大体,由阳而转阴,阳气飘散,故阳不固,不固难秘,失阳卫之职;营血在里,秉木气,温暖而生发,内伤则郁,郁而生热,热而生躁,躁而有瘀,瘀而生寒,营血病之大体,由阴而转阳,阴气躁行,故阴不藏,不藏难温,失营血之能。阳卫不御百侵,营血不养脏腑,病患之所生,阴阳之乱,命离黄泉,近在咫尺。

天地阴阳,人必法之,违者必病,社会之必然,人之身体之定数。阴阳相合,天地交合,道之自然,人循行而不颇,则气血安然,脏腑泰然。外有天之六气,内有人之七情,气血变化之渊源。问诊之证候,相对须时,则洞察气血之行运,阴阳五行之生化,病患之祸端,契机之先见,故阴阳五行之理数,乃为中国医学医理之常数。

阴在内,培阳根,藏精而起;阳在外,生阴机,皮毛用而固。阴阳不偏,彼此环抱,表里平和,百病不起。阴静阳违,则经脉妄行,浮散无常,痈痹痉疮,迫促难安,;阳静阴违,则脏腑痞塞,彼此格争,胀满阻梗,九窍皆闭。

病起端倪,不外气血,气血者归于营卫,营卫者归于脏腑,脏腑者归于五行,五行纳入阴阳,相生亦有反生之道,是以阴阳五行,乃万物之起始,循于阴阳五行而安,背于气血营卫而作,医理之大道,中国医学之典范,医家之路径,医道之明,由此而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