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幽红军渡 丹心寄赤水

 夏明上海铁美 2021-08-21

幽幽红军渡 丹心寄赤水

作者:夏明

发布:2021-08-18 16:29:49 来源:农民日报

从蓉遵高速赤水丹霞旅游区出口下来,天已黑透。廖小贵说,今夜就在赤水市住下吧。我问红军渡口还有多远?他说还有20来公里。

“没有一点红军精神!不就一脚油门的事吗。”

不知是为“红军渡”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我的心情显得有些急切。透过苍茫的夜色,我都似乎看到了赤水河欢腾地流经巍峨耸立在渡口的纪念碑、从两岸万家灯火的岁月静好里奔涌向前,闻到了沿岸河畔缭绕氤氲的美酒酱香了……

“前无围堵,后没追兵,别急着赶,”他呵呵笑了,“再说人乏、肚饥、天黑,安全第一。”

原本欲直抵目的地,到流水激溅、青山夹岸的赤水河畔,一睹“四渡赤水”红军渡口的峥嵘,但想到一路奔驰了400多公里,他已连续驾驶了5个来小时,我说,那好吧。

想起当年红军衣衫褴褛,忍饥挨饿,走小路,走山路,走夜路,迂回穿插在赤水河两岸,于川、黔、滇边界地区纵横驰骋,与强敌英勇抗争、斗智斗勇多么危难险恶、艰苦卓绝。红军都是钢铁汉,他们有伟大的奋斗理想,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廖小贵是我的战友,贵州福泉人。昨晚的一瓶“红军渡酒”,又燃起了我们的激情,回忆戎装在身的军旅生涯,便仿佛再回到了铁甲隆隆、杀声震天的演兵场。被一种精神指引和召唤,我们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而来的,为赤水河、为红军渡——那凝固了的、永远辉煌的一段历史。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有四分之三流域在逶迤险峻的大山中奔涌激荡,是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因流域内盛产美酒,落得了“美酒河”之誉,更因工农红军壮怀激烈的四渡赤水故事,而又被赞之为“英雄河”。

《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场景浮现: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玉汝于成,这一方水土不仅酝酿了传世美酒,还浓墨重彩书写了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胜利的“四渡赤水”,并由此成全了心怀星辰大海的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遵义会议之后,一次攸关革命前途国家命运的重大战役,真正拯救红军和中国革命于危难。

《长征组歌》的旋律响起,倘若今日美好生活是岁月精酿的美酒,制曲、发酵、蒸煮、冷却、勾调……那需要多少工艺?付出多少匠心?注入多少深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要在昔日充满燃烧的激情的河畔、渡口,斟满酒,高举杯,怀着无限的敬仰和深切的感恩,为不能忘却的纪念、来之不易的幸福,用“红军渡酒”祭奠革命英烈和先辈。

86年前,红旗漫卷硝烟,豪情激荡滚滚赤水河。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指挥了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四渡赤水”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痴心。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呈现,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经典战例,是人民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骄傲。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时,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

一场战役,涌现出了一代伟人和勇士,群星闪耀,彪炳史册,诞生了一种精神与旷世奇迹,千古流芳,世代颂扬。重走红军路、了解红色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不忘初心使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这多么必要,不可或缺。

无须西方政治和军事评论家称赞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那血染的风采,始终在鲜红的旗帜上飘扬。抬头仰望,热血沸腾。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弘扬、传承红军意志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鼓励我们继续坚定前行,我在一杯以“红军渡”深情命名的酱香白酒里,品出了家国情怀浓郁、寓意丰富深刻的涵义。

美酒慰英魂。“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他们的高大形象、赤子忠贞,永远鲜活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物质得到无限满足的今天,尤其要加强灵魂的关照。一种叫作理想的信念升起,行走的脚步变得轻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