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陆拾肆。 在评论区里经常看到有些保险业务员,「保险公司是不能破产的」; 这个说法不准确,保险公司其实是可以倒闭的。 ROUND 1 某些业务员自己专业水平不够的时候,喜欢拿公司说事情: 「小公司倒闭只能赔你90%,小公司的不要买,要买我家的,世界500强,大品牌」…… 他们如此坚定相信自己的说法,这种严重违背保险法和监管指导精神的营销话术如此盛行—— 让我一度怀疑,我和某些保险业务员、培训老师拿的不是同一部《保险法》…… 这个「恐惧营销」的话术要比其他的套路高级点,因为它有《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依据: 「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济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说的完全正确,但是坏就坏在,正确的话只说了后面一半,还有前半句呢: 保险保障基金这笔90%的钱给的是保险公司,不是给个人的; 而根据《保险法》第92条,这个接管保单的新公司,要维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断章取义是造谣时常用的高级手法,所以再有人拿90%的说法诓你,可以直接拉黑了。 也就是说,新公司不能缺斤少两,要按照原来合同上约定的责任,承担赔付责任。 毕竟接管的保险公司还获得有客源、责任准备金等资源,保险保障基金按100%给的话—— 保险公司还额外获利了,既不符合保险「损失补偿」的基本原理,还可能出现大家抢着干的情况。 ROUND 2 上面这招不行的话,某些业务员还会攻击「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为了救安邦给安邦注资了600多亿元,花了一大半,小公司真发生系统风险,保险保障基金也救不过来! 其实大家掌握些基本的自我求证能力,这些谣言都不攻自破,搜索下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官网: 截至2021年6月30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1,708.28亿元。 话说回来,奔着所谓「大公司」去的话—— 2018年2月安邦保险在被接管之前,业务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 用他们攻击保险保障基金的逻辑来看,买「大公司」更不靠谱,毕竟「小公司」还能救得过来…… ROUND 3 我都能想到这些业务员的培训模式—— 前面有攻击保险公司的话术,攻击保险保障基金的套路,都不行的话,那我们就搞「人身攻击」: 我们代表的是大公司,产品好服务好,那些经纪人只能做些小公司的产品,所以一直在宣传小公司啦! 其实,并不是哪家销售人员、广告投放、销售网点多,就是「大公司」; 很多我们眼中的小公司,其实牛到让人瞎眼(跳转阅读)。 大多数人只听说过人太平这几家,其实国内有近百家人身险公司,我们做的工作正是打破这堵信息不对称的墙。 每次和保险圈外的朋友聊起保险,大家最担心的也是保险公司倒闭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带了「公司」两个字,我们就觉得「公司」嘛总是会倒闭的。 其实保险公司面临的监管和约束,无论和其他行业还是和金融行业里的银行证券、相比,都要严格得多: 成立,有股东和资金的要求; 运营,有资金运用、偿付能力的监管,还有再保险公司分摊风险; 破产,有保证金、责任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等兜底…… 所以我常说的是: 与其担心你投保的保险公司倒闭,都不如担心你存钱的银行倒闭,后者可能性还更大些。 不过啊,毕竟我们投保确定的是未来几十年的保障,需要依赖的并不是某个公司的品牌,而是—— 整个保险法律和整个运行机制的保障(跳转阅读) 了解万一保险公司破产,我们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尤为重要: 突发!两家险企解散,我的保单怎么办?(跳转阅读) 不论是代理人还是经纪人,少走些攻击同业的套路,在专业和服务上pk,不为保险公司站台,只忠诚于客户的利益,才是正道。 名校博士生,为何转身卖保险?规划和理念重疾险是为了有钱看病的吗?大错特错了!万一罹患重疾,多少费用会让你放弃治疗?怎样的保险,可以抗婚变?高端医疗险比百万医疗险好在哪里?健康告知理赔 保险公司只肯赔15万,我们怎么协助客户拿到30万?保险公司明明可以拒赔,怎么帮客户顺利理赔?(两个真实案例)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