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静下心慢慢来

 特教梦 2021-08-22

孩子,静下心慢慢来

邹  敏

崇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如果你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她精力超级充沛,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给他人制造麻烦上,并且她的力气特别大下手也没有轻重,你该怎么办?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可以称故事的主人翁叫倩倩,她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在来到学校没多久她就“光荣”的让全校教师都深刻的记住了她。因为她的问题事件实在太多了,她的任课老师无一不对她感到“头疼”。总的来说有三种行为让老师特别头疼:

(1)言语或行动制造纷乱

倩倩希望得到过多的关注,她爱主动找同学玩,但似乎她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和同学交流玩耍。她总是时不时就会用言语或者行动引发“骚动”。例如,早餐时她可能会用言语攻击某位同学:“你好傻”,“谁谁谁说了你”,“我把你的什么丢了”等。她也会在行动上制造“纷乱”。例如,她会有意无意触碰某位同学,在就餐前把同学的筷子拿走,随意触碰老师即将分发给同学的食物,甚至在他人要坐下的时候悄悄挪开同学的凳子等。课间操时间,她看见同学霞霞还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就会好心拉她出去做课间操,结果总是会把同学吓哭。可她不知道的是,霞霞是一位自闭症女孩,不喜欢被他人触碰,并且她身材廋弱矮小,经不起倩倩大力的拉扯。有时,她会不明所以的用言语或者行动攻击他人来引起关注。例如,正在一起愉快玩耍的宇宇和彬彬,倩倩可能突然去推打或者辱骂他们,这时就会引发同学间的纷争。这些问题无一不需要老师来一一解决。只要有倩倩在的地方,这使得老师时刻需要警惕,随时预防生怕处理不及时引发不可收拾的危险。

(2)课堂扰乱

倩倩特别的活泼好动,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件事。在上课时总会出现许多干扰课堂秩序的行为。语文课时,她可能会突然大声的“告状”:“老师,谁在看课外书,谁在玩橡皮擦,谁和谁又在说话”等。如果此时老师用不理睬的方式处理,她又会做出自言自语、敲打桌椅、回头摆弄同学玩具或逗同学玩等行为。美工课时,倩倩会急于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者言语打击他人的作品。例如,在老师到同学的座位教折纸时,倩倩总是会不注意课堂秩序张口就说“老师你看是不是这样的,老师你看我折好了,老师我不会”,甚至随意下座位等;看到同学不会时倩倩还会大声说“谁谁谁好笨,谁谁谁做的好差好丑”等打消同学积极性甚至引发同学之间的摩擦。总之,她就像一只老鼠,没人喜欢、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这在上课时使得老师必须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她:倩倩,坐端正;看黑板;不要随意讲话。

(3)自我伤害行为

倩倩想要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注总是喜欢先招惹同学。可是,每当其他同学对倩倩的招惹“还手”时,她就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此时,她会通过大哭、自残等行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例如,倩倩突然去打了某位同学,过一会儿这位同学可能轻轻的碰了一下倩倩并且说“刚才是你先打我的”。这时倩倩就会感到特别的委屈,她会立马跑到地上打滚大哭。如果倩倩没有还手成功,她甚至会自己扇耳光或者做出挖眼睛、拿铅笔刺自己手等危险动作。同学常常向老师报告“老师,倩倩又在地上打滚了,倩倩又在挖眼睛”等。这使得老师不得不常常给他们调解,若发现不及时随时可能引发倩倩的自残行为。

倩倩的这些行为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大家的学习、安全以及自身的人际交往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以至于班上、学校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待在一起。

倩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呢?她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欢、认可和关注,所以总是时不时的希望自己成为“焦点”。可是倩倩并不知道她所采用的方式正让同学们离她越来越远。了解到倩倩的家庭生活情况:父亲在厂里工作,收入微薄无力给与孩子过多的关爱;而母爱方面倩倩几乎缺失。综合倩倩的家庭和在校实际情况,最终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课间安排更多的活动,借此消耗倩倩旺盛的精力

倩倩是一个好动静不下心来的孩子,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是喜欢捣蛋。而教师最担心的是她会出现随意拉扯同学行为。运动又是倩倩的强项,在课间时老师轮流安排了一位合适的同学守着倩倩到操场跑步或者做运动,并与其约定时间(一天、三天、一周按效果依次增加时间)认真完成后并给与表扬和代币奖励法。这样,倩倩就没有时间去做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为了,同时让学生看守也可以很好的满足倩倩得到同学们的关注。

措施二:安排成绩相近的同学与其同桌,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状态

老师根据倩倩的情况挑选了合适的同学与她同桌,并坐在最靠近老师的位置。如果倩倩在课堂上出现了大声喧哗或其它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并提醒、引导她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者其他学习任务,倩倩可以和该同学相互竞争养成你追我赶的学习习惯。

措施三:关注并对倩倩的好行为给与及时恰当的表扬和奖励(强化法)

不要吝啬对倩倩的表扬和奖励,要让她知道“哦,原来这样做能够得到表扬”,慢慢的就能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抓住适当的时机教师可以多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倩倩好的行为表扬和奖励。例如,某节课间倩倩并没有做出拉扯同学的行为,某节课上倩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等。这样不仅满足了倩倩想得到的关注同时也让她自己能慢慢的正确认识到拉扯同学、扰乱课堂秩序等这些行为是不对的。

措施四:制作对错卡,用代币法帮助倩倩学会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

根据倩倩以前多次出现过的情况,教师为倩倩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对错卡,并通过代币奖励法换取她喜欢的实物。当倩倩出现了良好的行为时,就在相应的卡上打一个√,表示这是正确的行为,可以继续保持,教师给与表扬和奖励;出现不良行为时,也在对应的卡上打一个×,表示她做的是错误行为,需要及时改正,教师会给与批评与适当的惩罚。这样不同的对错卡可以给倩倩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比教师的言语解释,更能让她理解行为的对错;同时当她正确行为越来越多,错误行为越来越少时,倩倩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渐渐养成了。这种方法是更加有效的。

目前,倩倩的情况有了好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觉得课堂秩序变好了,压力也减少了不小,同学们对待倩倩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倩倩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开心了许多,不良行为也改善了不少,终于能够慢慢静下心来,也不那么孤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