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儿童生活德育探究与实践

 特教梦 2021-08-22

特殊儿童生活德育探究与实践  

赵晓玲   陈金梅

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在大德育的引领下,学校首先进行理念系统的顶层设计。确立 “四好公民”作为德育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进行深层分析:学校立足于他们的生活需求,通过生活实践体验、正面引导,以贴近儿童真实、贴近生活真实的方式,促进特殊儿童在教育中得到真实的成长,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学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建构,形成了一个宗旨,四个目标;一个评价,八项內容;一条路径,四条策略的生活德育操作体系。学校通过主题单元教育教学,整合学科资源,同时开设生活适应课程、生活实践课程,开展生活技能大赛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特殊儿童   生活德育   探究实践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听不见、说不出、一生也叫不出“爸爸妈妈”;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聪而不闻、不理解外人说的“规则”、听不懂小伙伴玩耍的邀请;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生与轮椅为伴,无法握笔书写,渴望着在校园里的奔跑,但他们现在却和普通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快乐、自信地嬉戏、奔跑,同样能登上央视和国际舞台,展现他们别样的精彩。他们,就是因为听力、智力、自闭症等障碍而来到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有这样两个家庭,他们因为孩子的残疾导致了家庭的破碎,而今天却因为孩子的改变破镜重圆。是怎样的教育让这群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庭悄然改变?是《特殊儿童生活德育探究与实践》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自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后,我们迎来了特殊教育的又一个春天。那特殊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支持,让他们更有尊严的在社会上生活?

一、明晰思路,确立特殊儿童生活德育的教育观念

带着这些思考,学校首先进行理念系统的顶层设计。确立 “四好公民”作为培养目标;构建开心、健康、向上,师生有发展的现代阳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进行深层分析:对于特殊儿童而言,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校立足于他们的生活需求,通过生活实践体验、正面引导,以贴近儿童真实、贴近生活真实的方式,促进特殊儿童在教育中得到真实的成长,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科学设计,建立特殊儿童生活德育的操作体系

学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建构,形成了一个宗旨,四个目标;一个评价,八项內容;一条路径,四条策略的生活德育操作体系。

(一)一个宗旨,四个目标

通过实施生活德育,帮助特殊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为宗旨;以特殊教育“四好公民”为目标,培养需要全面照顾,照顾者不费力,本人有一定生活质量的“好照顾”;培养有一定独立性、情绪稳定、无过激行为、家人可短暂暂外出,无饥饿、安全之忧的“好家人”;培养能完成大部分家务,能简单与人交往的“好帮手”;培养能独立居住、自主生活,能自给自足工作的“好公民”。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打好基础。

(二)一个评价,八项内容

学校以“彩蝶争章”评价体系为推手,把“蚕·蛹·蝶”作为学生拼搏进取的物化形象,分别以“蚕章”、“蛹章”、“蝶章”来进行分层评选,实施小组、班级、校级评优,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激励学生向上、向善、向美。

通过育人环境创设、一日常规规范、主题单元教学、心理艺术治疗、家校合力共育、生活实践课程、传统节日课程、艺体特色教育八项内容展开,形成八大教育领域,分类分层进行。

(三)一条路径,四条策略

学校在确定大思路的基础上,从小处着手 ,以主题单元教学为路径,从环境、常规、家校、活动四条策略进行实施。

1.一条路径:主题单元教学

主题单元教学,通过将各学科相互融合,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分科教学,习得知识,然后让家长一同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知行统一,将所学内容从理论转到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以超市购物为例:先制定主题单元计划,然后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接着进行购物实践,最后加工和分享,以此锻炼学生购物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让他们学会动手、学会分享,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

2.四条策略

(1)小中见大,环境育德

学校以“蝴蝶”为校园文化物化载体,以“家园、花园、菜园”三园建设为主旨,把“蚕.蛹.蝶”进化蜕变作为精神内核,打造主题雕塑,并将蝴蝶元素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微中求真,常规育德

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文明懂礼,学校重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周一到周四上午第一节课为行知课,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然后通过“每日活动”安排的视觉提示,对学生进行分时段常规强化训练,并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做到一人一案。

(3)你中有我,家校育德

除了与普通学校一样成立三级家委会,我们还定期开展三级家长学校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守望天空”微信群,为家长推介专业育儿知识、开展线上、线下双向交流。举行亲子运动会、评选榜样家长、邀请家长志愿者进课堂、开设陪读家长工作坊,让家长获得专业、接纳、相信的力量。

(4) 细中求新,活动育德

活动开展普及与提高并重,分层与分类结合。每周升旗仪式、艺术周、节庆日、班会活动、各级各类比赛等等都是培养孩子们自信、自强的契机。携手普通学校、社会志愿者团体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平台,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树立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励志形象,为他们融入社会,提升速度、拓宽广度。

三、狠抓落地,实施特殊儿童生活德育初见成效。

我校生活德育模式建构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全面落地实施阶段。通过实践,学校的一切悄然无形地发生着改变:

(一)育人环境和谐美丽

和谐美丽的校园时刻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二)孩子们更加自信自强、阳光向上。

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情绪行为问题明显减少,能够和他人和睦相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演出、比赛更加自信。

(三)家长更有信心、有力量,更专业,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一期下来,“守望天空”微信群有家长上百条育儿经验分享,家长主动承担讲座10余场,两名家长主动承担蜀绣、英语兴趣课程,10余名家长主动加入陪读家长工作坊,完成作品50余件。

(四)老师工作细致有序,班级管理效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五)形成了可操作成果:

目前,学校已形成各学段学生的一日常规标准;形成一套陪读家长培训、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彩蝶争章”的评价体系。

(六)参加各级各类艺体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体表演,均取得优异成绩,使得学生更阳光自信、乐观向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舞蹈《丰收乐》登上2015央视7套农民春晚;参加全国第七届特奥迷你滑雪比赛获铜牌一枚,聋生鼓乐团赴新加坡参加第二届欧曼蒂斯国际艺术大赛,与健听选手同台竞技,获打击乐一等奖。 

“有教无类,有爱无碍”是我们特教人一直坚持的教育信念。在特殊儿童育德的道路上,我们用行动建构起生活德育创新模式,将优良品格的种子播撒在每个特殊孩子的心田,用爱、用专业点亮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吕丽艳·经验论与唯理论:生活德育的哲学之争 ——由鲁洁先生“自我质疑”而来的启发·生活德育·2012年第1期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 人民出版社2005-10出版

[3]刘长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2005 年 9月第 5期·常熟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ep. 2005No. 5

[4]冯建卫,黄富春·生活德育化与德育生活化——我们的生活德育工作故事·中国德育·2018年18期

[5]邱梦云·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新课程研究·2020年08期(135)

[6]蓝兴纯·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瞭望·华夏教师·2019年08期(上)(94)

[7]田海洋,杨通知·生活·实践·德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德育工程2019年第6期下旬·理论(68),



我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