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文本|​请记住,这是家乡(同题)

 享道 2021-08-22

镜子

文/容柒柒

容柒柒,女,生于七十年代,在渤海之滨的一个小海岛长大。上学期间曾任校刊主编。2008年开始学习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作品散见《热河》《西部作家》《散文世界》《辽宁文学》《湛江日报》《东坡风》等,部分诗歌被《网络文学年选》收录。

女人在门顶框上钉了一面镜子

镜子小小的,圆圆的

昨晚她做了个梦,梦里新冠病毒模样的怪物

被一个圆镜子追着

在季节的尽头,变成了花朵

她记得很清楚,花开的声音清脆无比

毽子

文/利儿


      利儿,山西原平人,70后,好读书,喜文字。

那时候,我们对大公鸡高高翘起的屁股抱有深远的企图

我们痛恶周扒皮

又扮演周扒皮

一枚重金属插上羽毛就飞起来了

飞起来的,还有我们

确凿无疑的笑声

和这个眩晕的世界

那时候,我们对于饥饿有前心贴后背的痛彻体验

可那载着毽子起舞的绝不是能够交换面包的铸币

我们也不知道“视金钱如粪土”

是个什么鬼

飞啊,身轻如燕啊

飞起来以后

就仿佛永远也掉不下来

我后来想,如果有永恒

那应该就是

请记住,这是家乡(外一首)

文/任晋渝


 

任晋渝,山西原平人。太原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山西省信用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主要涉及新闻、通讯、评论、随笔、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传记、专题片、微电影、动漫、布展活动策划案等。

来吧,到南村来吧。

走到亲人的街口,

敲一敲锈蚀的门环,

只要他们出来,多么黄昏,

你都不会感到暗淡。
 
来吧,在那些阳光下

翻飞的毽子里,

还缝着一枚制钱,

它不是古老,

它是亲人拙朴的手艺。
 
来吧,不管多夜,

都要给孩子们一把长命锁,

以便后来的阳光涌入,

以便前去的问候光临。
 
来吧,这暖炕上还摆着

你少年的肚兜,不管多么荒凉,

这村庄都会把一个乳名悄悄惦念。

不管多么浑浊,这目光

都会掬起那清盈的流水。
 
是的,这杯盏里尚有一口

辛辣着镜子里的从容。

这窗户里尚有一闪,

过了那些风,还有更猛烈地吹拂。
 
风起了,现在让我们回家
 
风起了,门环叩响,

那是南村的亲人归来。

带着青草的气息。

此时,羊圈是安宁的,

羔羊用热的眼望过来。

它们已经能够分辨

甘草性平,地黄性寒。
 
而糜谷依旧站立山岗。

对随风而来的佳讯

保持着应有的谦逊。

一年一秋,它们已经在

那些磊落的门头上写下:

向阳门第、勤和家兴。

并且还要点把火,

继续烧烫那些沉默的土炕。
 
 
此时,风扬过清澄寺,

把广大的慈悲放下。

它已经爱乌及乌,

在南村的檐影里锈蚀着

亲人们的形象。

还要一遍遍起飞那些呢喃和燕语

是的,门环叩响,

风先是暴烈地鼓舞,

然后是迸息一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