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ence/GUT连发重磅:食管癌的'起源'&促胃癌的菌群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1-08-23

今天是第1916期日报。

图片

Science:揭秘Barrett食管起源及恶性转化特性

Science[IF:47.728]

① 从病患和健康对照中采集胃食管交界处(SCJ)的组织,同时分离食管粘膜下腺体(SMG),进行单细胞转录组、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体细胞突变分析以及类器官模型的功能研究;② SCJ中高表达KRT7的细胞亚群和SMG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两者的来源或相同;③ Barrett食管通过c-MYC和HNF4A驱动的转录程序起源于贲门;④ 即使病理学上缺乏可识别的化生前体细胞,食管腺癌很可能起源于未分化的Barrett食管细胞,或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Molecular phenotyping reveals the identity of Barrett’s esophagus and its malignant transition
08-13, doi: 10.1126/science.abd1449

【主编评语】Barrett食管是一种常见的化生性(转化性)疾病,可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而其细胞来源及恶性转化特征尚不明确。Scienc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Barrett食管可能起源于贲门,而食管腺癌起源于未分化的Barrett食管细胞,或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提供参考。(@爱的抉择)

Gut:移植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使无菌小鼠出现胃癌病变

Gut[IF:23.059]

① 对12例异型增生或胃癌(GC)患者的胃组织(胃体、胃窦)和胃液样本,进行菌群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位置的菌群结构具有相似性;② 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生(IM)、GC的胃组织及胃液样本中分离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菌群可选择性地定植于小鼠胃部,移植IM和GC菌群可诱发癌前病变;③ 特征性改变包括:壁细胞显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上皮增殖区扩张和组织化生,并在菌群定植1年后出现明显异型增生。

Human gastric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recapitulates premalignant lesions in germ-free mice
08-13, doi: 10.1136/gutjnl-2021-324489

【主编评语】胃癌(G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幽门螺杆菌以外的细菌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但是用野生型无菌(GF)小鼠模型来研究人类胃部菌群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尚未有涉及。Gut近期发表的文章,将肠化生或GC患者的胃部菌群移植到GF小鼠中,可重现癌前病变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该研究提示,胃部菌群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GF小鼠可用于研究胃部菌群与胃部疾病的因果性关联。(@爱的抉择)

Barrett食管同时具有胃肠染色质特征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绘制人类食管、胃和肠粘膜的增强子图谱,发现Barrett食管有人类胃和肠柱状上皮的表观基因组,但不具有食管鳞状上皮的表观基因组;② 食管腺癌(EAC)突变主要是多年在胃粘膜积累形成,而在化生和癌症之间产生的突变较少;③ Barrett化生组织中的单个细胞同时表达胃和肠基因,且胃和肠特异性增强子也同时具有开放性,两者具有一致性;④ 胃特异性粘蛋白CLDN18和胃标记物ANXA10的表达,揭示了双重胃肠细胞状态存在广泛的组织和亚克隆异质性。

Hybrid stomach-intestinal chromatin states underlie human Barrett’s metaplasia
06-02, doi: 10.1053/j.gastro.2021.05.057

【主编评语】Barrett食管中,远端食管粘膜主要具有肠道特征,但同时具有显著的胃特征,易发生浸润性癌。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Barrett食管具有一种独特的混杂染色质状态,或可解释组织化生同时具有胃和肠细胞特性以及广泛的亚克隆异质性的特性。(@爱的抉择)

中山大学李孟鸿:利用肠道菌群治疗癌症(综述)

cancer communications[IF:10.392]

① 菌群可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② 幽门螺杆菌、具核梭杆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等促癌细菌,以及乳杆菌、双歧杆菌、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嗜热链球菌等有益菌,可能通过影响信号转导、基因突变、免疫反应、黏膜屏障、代谢物等机制,来发挥促癌/抑癌作用;③ 微生物标志物或能用于诊断大肠癌、胃癌、食管鳞癌、胰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肝癌等;④ 肠道菌群可影响癌症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粪菌移植或能用于癌症治疗。

Harness the functions of gut microbiome in tumorigenesis for cancer treatment
08-06, doi: 10.1002/cac2.12200

【主编评语】中山大学李孟鸿教授近期在Cancer Communications发表综述文章,详细回顾了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与多种癌症的关联和机制性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相关发现用于癌症临床诊治的前景和方向,推荐专业人士参阅。(@mildbreeze)

Nature子刊:TCF-1调控Treg,影响大肠癌严重程度

Nature Immunology[IF:25.606]

① TCF-1负调控Treg的激活和功能极化;② 效应记忆T和中枢记忆Treg在Klf2、记忆和激活标志物的表达具有差异;③ TCF-1缺陷没有改变Treg的核心转录特征,但促进替代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Treg细胞的激活,并获得肠道归巢特性和Th17特征;④ TCF-1缺陷的Treg强烈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损伤其控制CD4+T细胞极化和炎症的能力;⑤ 息肉病小鼠中,Treg特异性TCF-1敲除促进肿瘤生长;⑥ 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性Treg中TCF-1表达降低,Th17表达特征增加。

TCF-1 controls T cell functions that regulate inflammation, CD8 T cell cytotoxicity and severity of colon cancer
08-12, doi: 10.1038/s41590-021-00987-1

【主编评语】转录因子TCF-1对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CF-1缺乏增加Treg细胞的激活和功能极化,增强其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能力,损伤其控制CD4+T细胞极化和炎症的能力,促进息肉病小鼠的肿瘤生长。即Treg细胞表达的TCF1差异性调控Th17介导的炎症和T细胞毒性。(@爱的抉择)

中山大学团队:野生型IDH2或是大肠癌的治疗靶点

Oncogene[IF:9.867]

① 野生型IDH2在结直肠癌(CRC)中高表达;② IDH2的表达对CRC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增殖都至关重要;③ IDH2的敲除导致CRC细胞DNA损伤,并激活由γH2AX升高和ATM蛋白磷酸化引起的DNA损伤反应(DDR)通路,导致部分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衰老;④ IDH2的抑制通过减少异柠檬酸向α-酮戊二酸(α-KG)的转化,降低三羧酸(TCA)循环活性,同时减少NADPH的产生,导致活性氧(ROS)积累和DNA氧化损伤;⑤ 当IDH2被抑制时,奥沙利铂是一种对CRC细胞非常有效的化合物。

Wild-type IDH2 protects nuclear DNA from oxidative damage and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lorectal cancer
08-04, doi: 10.1038/s41388-021-01968-2

【主编评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可促进肿瘤发展,但是野生型IDH对癌细胞的影响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来自中山大学的文石军和黄蓬团队合作在Oncogene发表文章,发现在结直肠癌细胞中,野生型IDH2在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抑制野生型IDH2,有效提高DNA损伤类抗癌药物的疗效,或提供一种新的药物联用策略。(@爱的抉择)

Nature子刊:7个特定miRNA可预测大肠癌风险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9]

① 20名结直肠癌患者及20名对照对比分析,鉴定出20种和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的miRNA;② 从41种结直肠癌miRNA(加上文献中报道的另21种)中选取7种计算miRNA风险评分;③ 纳入198例在14年随访期间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和178例对照,对基线时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④ miRNA风险评分预测结直肠癌的AUC可达0.802,而环境风险评分及多基因风险评分(基于140个已知的结直肠癌相关SNP)预测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557及0.622。

A microRNA panel compared to environmental and polygenic scor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risk prediction
08-10, doi: 10.1038/s41467-021-25067-8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选取了7个miRNA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相比于环境风险评分及多基因风险评分,miRNA可更准确地预测多年后的结直肠癌风险。(@aluba)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提高结直肠息肉切除率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纳入147名结直肠息肉患者(20-40nm的无蒂息肉或扁平息肉),随机进行CEMR或UEMR;② UEMR组的整体切除率及R0切除率分别为33.3%及32.1%,分别显著高于CEMR组的18.4%及15.8%;③ 两组之间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对于30-40nm的息肉,UEMR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CEMR组;④ UEMR组的切除块数及切除时间(8min vs. 14min)均显著低于CEMR组;⑤ 两组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Underwater- versus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large sessile or flat colorectal polyp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8-08, doi: 10.1053/j.gastro.2021.07.044

【主编评语】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发现UEMR可显著提高整体切除率及R0切除率,并降低切除块数及切除时间,同时在30-40nm的息肉中显著降低复发率。(@aluba)

大肠癌手术前是否应给予免疫营养治疗?

Annals of Surgery[IF:12.969]

① 176名原发性结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术前免疫营养(每日口服补充精氨酸和ω-3脂肪酸)干预+常规饮食摄入,或仅摄入常规饮食;② 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17.7% vs 15.9%)和总并发症率(31.6% vs 29.3%)无显著差异;③ 多变量分析显示,高龄是感染并发症的唯一显著预测因素(OR=2.990);④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和体重变化相似,免疫营养组出院后体重恢复更好(+0.4± 2.1kg vs. -0.7± 2.3kg)。

Impact of Pre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 on the Outcomes of Colon Cancer Surger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8-04, doi: 10.1097/SLA.0000000000005140

【主编评语】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对176名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干预,发现术前免疫营养无法降低术后的感染风险及总并发症风险。(@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爱的抉择,KJL,mildbreeze,耿六一,徐硕,alub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