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人说鸟事】拍鸟的那些事 第五部分 点 (全文5000字)

 新用户2223N9xr 2021-08-24

【鸟人说鸟事】

拍鸟的那些事  第五部分  

户外活动


第一期:《鸟》

第二期:《人》

第三期:《巢》

第四期:《诱》

第五期:《点》

第六期:《导》

                                         

编者按:彼鸟点非此鸟点。文中说的是早些年辽宁省内的各市的著名鸟,著名点。与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鸟点不相干系。

(一)抚顺:再访一号观察点。

日记

2021年6月3日

可惜了,过去在那里拍的现场记录相片和在那里拍的那些鸟片不能随手找到,不能随手分享。

有好几天了,抚顺鸟群提到了这里,看着他们的文字,看着他们的相片,勾起我许多回忆,立马就有想再去看看的冲动。

今天无聊,开着车就到了高尔山公园,拿着望远镜、小凳子就钻进鸟点了。

视频:

抚顺鸟友称这里为一号鸟点,一号有对这里尊重的含义。

抚顺鸟群的聊天复制:

“这个鸟点被烧毁前后可以说是老鸟友和新鸟友的分界限啊。”

“第一次见过两个房子🏠 的照片,两个房子时拍鸟的一定是资深大师,在草房里拍过的也是资深大师[呲牙][呲牙][呲牙]”

往前数几年记不准了,但10年是有了。我第一次去那里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里是一个篱笆墙的小菜地,那天是一个岁数挺大的老太太给开的柴门,她是城里住,在那里开了一块自留地,种些青菜。

那时,那里鸟很多,鸟是奔着那里的水去的,但当时水散在一条小河沟,为了拍好鸟,鸟友们还找了一些网子树枝把水沟盖住,只留最好拍的一处敞开着。人也是用隐蔽网隐蔽,开始的时候条件不好,但大家玩得热热闹闹。后来,那里规划成公园,沟边上的房子都搬迁走了,自然,小菜园也就没有了。

当大家都以为这个拍鸟的地儿一定没了的时候,政府有高人,有懂野生动物观察重要性的领导,接受鸟友的意见,在那里建了两个野生鸟类(动物)观察点儿。

这一下不得了了。口口相传,鸟友大赞当地政府领导有眼光,懂自然,懂保护,赞美之词无以言表。这个观察点标准高,茅草房与四周环境极搭,专业制作,豪华配置,室内木地板。大量的沈阳的鸟友,辽宁省内的鸟友,辽宁省省外的鸟友都来此地拍鸟,记得黄昏(顾莹的网名)在这里拍了三四天,知道她在那里,我还和老伴一起去看她。

这个鸟点是继大连的观察点之后的辽宁乃至全国最早的之一,质量最好直至现在也堪称第一。

后来,一天夜里,这里着火了,大火,两个房子都烧着了,烧没了。捉到了纵火者,是一位病人。之后,鸟友们又运来了材料,建起来现在这个简易观鸟点。

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鸟点制度

抚顺鸟友为这里付出很多。也创造了“经营”观察点的经验。他们立制度在前,执行制度严格。我还记得我预约过一次带我们当地鸟友到那里拍鸟事情,那次我们到了之后,屋里满人,当时我预约的鸟友告诉沈阳的两位鸟友让出位置,我特不好意思。原来,两位鸟友预约时抚顺鸟友告诉没了地方,可,这两位还是在我们之前到了,并说“来人我们再走。”

抚顺鸟友只要有外地鸟友来,他们都是让出自己的位置。房子外面的临时隐蔽棚,是抚顺年龄最大的老兄搭建的,他不占好的位置,自己天天呆在“棚户房”里。

我想了一下.当时那些鸟友有:吃饱了不饿,青山里人,自由的风,海涛,山野闲人等,还有的叫不上名字。

岁月无情啊,岁月催人老啊!

我一个人,坐在棚子里,听着外面鸟不停地叫,细听辨别着,判断着是什么鸟几只。它们在树的顶上飞来跳去,就是不往下面来。也是,下面的那处水盆干着,下面的几根藤条又爬满了藤条,草长得高了,淹没了从前的一切摆设。棚子里面也是虫子爬出来的花花的图案,与我之前不知多长时间没有人光顾了。

我是坐在棚子里开始这篇文章日记的写作的,在棚子里写了一个大纲,又在晚间12点之前写完。

大连红隼拍的鹰

(二)大连:拍鹰拍半身

记得那些年大连的大连红隼(网名)等在《鸟网》上发鹰的相片都是半个身子。那个时候都讲究画质,高清晰,推崇的是“近是硬道理”,鹰鸟片能够拍到半身照那得多“毒”人啊!时常,他们还写几句,不能再后腿,一个完整的鸟要拼到一起。尽管ps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可还是p得天衣无缝。

中国鸟观察点大连是最早之一。我和大连红隼联系过并到他那里拍过两次,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结识了大连红隼,一直到现在还是常有来往。

大连的观察点我去过山上的还去过水库边上的。鸟没有拍到多少,但学习到了建设观察点的经验,也听了他们讲的许多鸟点的故事。大连的好多鸟种记录都是来自于这些观察点的记录。这些观察点记录到的是每一个年份不同季节鸟的状况,为全市鸟类统计评估提供第一手资料。拍鸟在这里都是完全自然状态,是副产品。还记得他们介绍过,山上的观察点雨季还好说,有存水,等到旱季就惨了,还得联系消防或园林帮助拉些水,补充水源。

在大连还有全国文明的白尾海雕拍摄地。连续多年,全国鸟友都往那里聚。他们说,日本的白尾海雕和丹顶鹤都是穿梭于日本和中国的,可是,日本保护的好,加之人工投食,这些鸟都留在了日本。相比中国,过度开发,开发不想鸟的事,鸟就不在你这里了。他们还说,白尾海雕冬季呆的地方也在开发的过程中。

(三)丹东:为什么不拍海鸥

红隼(网名),丹东观鸟厉害的角儿,全国有名。认识他是我的荣幸。第一次,是去丹东开会,问村长丹东可以拍什么?“拍栗耳短脚鹎,丹东那里有,去找红隼。”他带我去拍,拍到了几种鸟事小,结识他这样一位专业观鸟人最重要。那次之后,我的好多鸟的问题都是他帮助解答的。我问题一个连这一个,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第二次,他那里有一只白化的短耳鸮,是救助的,他们养了一段时间,具备了野外生存条件,他们决定放生。白化的猫头鹰很吸引人,我专门跑到那里去看。红隼很专业的采集了羽毛标本,要做DNA,要研究白化的相关问题。在那次,我亲眼看到了一个专业鸟人的专业水准,那次,更加感觉的了自己鸟类知识的匮乏;第三次,在拍东方白鹳的那个地方,辽宁省内多名拍鸟和观鸟人集聚在那里,那里东方白鹳在全国都出了名。“为什么你们不拍海鸥?”红隼这么问。在这个点,除了东方白鹳之外,就是各种海鸥,近且品种较多。红隼就是奔着这些海鸥去的。红隼对海鸥特有研究。他的专业当然他就最爱,他讲到鸥鸟更是滔滔不绝,什么鸥种啊?什么夏羽冬羽啊?什么鸥的识别的复杂性啊等等,而鸥鸟近在咫尺我们不拍,叫他吃惊不小,他看出了我们鸟类了解的太少,才特别提醒。尽管他一次次的做了提醒,我们还是焦点全部对准了东方白鹳。

当后来有心思想拍拍鸥鸟的时候,就想起红隼,想起红隼的那次一遍一遍的提醒。

(四)朝阳:环嘴鹬最北的居留地

《环嘴鹬10年你换了3地方》链接看原文吧。《朝阳的鸟特辑—环嘴鹬》。环嘴鹬在北方繁殖的最靠北的记录。

为什么在朝阳地区繁殖呢?这取决于朝阳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另外石鸡,再朝阳往东、往北也不再多见了。朝阳是一个南部临近海,西部临近河北,北部临近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的鸟有其独立性。那年,这里还发现了彩鹬。

各地鸟友来朝阳拍环嘴鹬。以后又有大量鸟人涌入,拍繁殖中的环嘴鹬。

(五)铁岭:栗耳短脚鹎悬停

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栗耳短脚鹎悬停喝水》不看链接的话,就看下面一段文字。

拍摄悬停喝水。“栗耳短脚鹎可以悬停喝水”。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喜。曾经不止一次看到鸟友拍到的山雀等悬停接水珠,每次看到都要认真欣赏,都要细细品味,都要专门收藏,都要联系作者,都要问个一二三。但还从来没有见到栗耳短脚鵯这么大的鸟悬停喝水的相片。拍摄地点,就在身边,近在咫尺,哪有不拍的道理。短时间内,去那里拍了两次,还少有的在那里住了一宿。片子也拍了有几千张之多。住在那里那晚,和当地鸟友请教。就这鸟聊了许多,最多的还是探讨这么大的鸟,怎么可以悬停喝水?鸟类悬停喝水,得有几个条件:鸟具备超强的飞行能力;冬季水源,水源环境得美…

营造雪的背景力求完美,图片背景中有许多白色,那是人为的。去拍鸟的时候,观察到后面白色的几处,花花点点,一问,鸟友意想着营造雪的背景氛围,为此,散了一些白色的涂料。哈哈追求完美之心人皆有之。还是现场鸟友意见一致,把地上的落叶归了根——这也是当时拍鸟的一个小插曲。

(六)阜新:风风雨雨须浮鸥

阜新有一个拍摄须浮鸥的“世外桃源”,叫阿莫斯莱。那里是一个湖,地方不大,景色很美,特别是那里的徐浮鸥鸟可以拍好,拍美。最早在那里玩的人没有几帮人,我们常在一起玩的几位好友常去那里,拍了许多相片,也经历了许多事故。现在讲讲都是挺有意思的事。

这个地方是辽宁地界,是内蒙的地形,内蒙的环境,内蒙的天空,内蒙的气候…… 拍着鸟,晴空万里,一个雷,一阵风,一片云,马上大雨倾盆,湖水也眼见着涨。这阵势我经历一次吧,好朋友也经历一次。两次经历基本一致。

这是我经历的那次:“本来,就划得不够利落的木船风中一摇摆,就更难在风雨到来之前划到岸边了。英明决定的是就近登了湖心草木搭建的木亭子。

冒雨,大鸟回巢1。


风雨太大了,忽然间整个天地混沌了
亭子太小了,几个人站在上面,后背像是有盆往身上泼水。
就在这极其恶劣的天气营造的环境下,躲避都来不及,须浮鸥大鸟飞回来了。

……”

(七)沈阳:辽宁鸟的中心
辽宁鸟的中心当然是沈阳。在沈阳的鸟友中我有许多好朋友,几乎囊括了鸟人分类中的各种各样吧。辽宁好多鸟的发布也都源于此,最近M老师已经把辽宁鸟种统计完成,那天我还和他要了一份,得知全辽宁境内有鸟种444种。
沈阳人才济济,省内的鸟类救助中心,有鸟类研究部门-----在这里,还有画家专门画鸟,我的好友帮我画了鸟片,珍藏,现在还少了对好友的致谢酒。

(八)锦州:总有惊喜送给你

锦州一群老头儿就爱在自己家门口上转,转着转着就出大片。《鸟网》的每日一图多难啊.他们时不时的说弄一个就弄一个。有记忆的是冬季雾凇版的长耳鸮,鸟不稀奇,可雾凇是稍纵即逝,在那么一丁点机会里,他们就抓住了。要不是整天在那里绕,要不是天天在那里观察,谁会有这样的幸运机会啊。锦州的大鸨,锦州的蓑羽鹤,这几年出了多少的好片啊!他们精心观察,细心准备,朝阳,夕阳那一缕缕光美丽阳光下的鸟,叫人过目难忘。

(九)盘锦:《鸟网》的诞生地

盘锦接受全国各地鸟友朝圣搬的涌入,红火的那里的一个很有盘锦特色的饭店,火到了周六周日一座难求——都是天南地北拍鸟人。那时候,'天下鸟友是一家’,常常弄得几位《鸟网》领导应接不暇,以段总为首的一班领导友情为重,亲自陪的时候多。记着最精品的一次是那个饭店被鸟网的人包了,也正是那次,我借着一点点酒气和段总聊了许多。也是那次唠嗑,才知道段总长我一两岁,也有过当老师的经历。也是从那次开始才知道,《鸟网》的运行都是个人拿钱维持。也正是从那次开始,段总以及鸟网的各位领导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高大了又高大了许多。他们为中国鸟友提供了一个玩,玩好,好玩儿的平台,他们是用自己的钱组织了一个“天下鸟人是一家”的大家庭。

(十)彼点非此点

早些年,哪里有什么鸟,什么鸟到哪里拍,都是鸟人口口相传的。到哪去,拍什么鸟,拍什么鸟,到哪去,去找谁,谁带你拍都成定数的。那时候,专程去一个地方,拍上几天鸟是挺奢侈的事。更多的上班族主要都是利用出差、节假日、休息日去拍,这就需要好友之间的信息往来。

有些记忆的几次。比如,辽西卡帕在内蒙找到了黑琴鸡,那天是周五,立马晚间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比如,乌尔其汉乌林鸮刚刚拍完,我们还没到家,辽西卡帕就到了;比如,浅鸟在长白山出现,无产阶级歇菜家(网名),一有消息,周六早晨4点到达;比如第一组雪鸮的片子刚刚拍完,绕道拍乌林鸮,《鸟网》已经发布每日一图,得到消息的另一波已经麻利地飞来飞去拍完了……

以上是早些年的那些个拍鸟地点的事,各有各的特色,也促进各地鸟友之间往往来来:聚聚会,聊聊天,喝喝酒。那时候不仅没有一个是收费的,条件好一点的还管酒。

最早于东北的观鸟点,伴随着鸟人的全国各地奔跑,普及了。而一当这一方式被有聪明智慧的大脑经过加工,再造出来的就是创新。收费鸟点如雨后春笋立马遍及全国各个有鸟资源的地方。

现在的鸟点,极大的方便了鸟人,也促进了鸟人的观拍鸟的发展。

本期完

下期《鸟导》

注:使用了抚顺鸟友的图片和网上截图。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