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纪(冬)三十四

 虛怀若海 2021-08-24

 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

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求援于中山。【公羊传】、【穀梁传】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国语.鲁语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辨物】、【说苑.辨物】

夏,四月,甲午,鲁地震。【公羊传】、【穀梁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五月,辛卯,司铎火。火逾公宫,桓、僖灾。【公羊传】、【穀梁传】

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子服何)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自大庙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给。有不用命,则有常刑,无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驾乘车。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伤人则止,财可为也。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沈也。”于是乎去表之藁,道还公宫。

桓公生庆父,庆父生穆伯敖,敖生文伯谷,谷生献子蔑,蔑生孝伯,孝伯生惠伯,惠伯生昭伯,昭伯生景伯。【世本】

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陈,陈侯就之,燕焉。子游行路之人云:“鲁司铎灾,及宗庙。”以告孔子。子曰:“所及者其桓、僖之庙。”陈侯曰:“何以知之?”子曰:“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毁其庙焉。今桓、僖之亲尽矣,又功德不足以存其庙,而鲁不毁,是以天灾加之。”三日,鲁使至。问焉,则桓、僖也。陈侯谓子贡曰:“吾乃今知圣人之可贵。”对曰:“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孔子家语.辩物】

鲁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公羊传】、【穀梁传】

宋乐髡帅师伐曹。【公羊传】、【穀梁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六月癸卯,周人杀苌弘。

及范、中行之南,苌弘与之,晋人以为讨,二十八年,杀苌弘。【国语.周语下】

叔向之谗苌弘也,为苌弘书,谓叔向曰:“子为我谓晋君,所与君期者,时可矣,何不亟以兵来?”因佯遗其书周君之庭而急去行。周以苌弘为卖周也,乃诛苌弘而杀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叔向之杀苌弘也,数见苌弘于周。因佯遗书曰:“苌弘谓叔向曰:'子起晋国之兵以攻周,吾废刘氏而立单氏。’”刘氏请之。君曰:“此苌弘也。”乃杀之。【说苑.权谋】

苌宏知天道而不知人事。【淮南子.汜论训】

苌弘知周之所存,而不知身所以亡。【淮南子.说山训】

周杀苌弘。【国语.周语下】

苌弘胣。【庄子.外篇胠箧】

苌宏分胣。【韩非子.难言】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庄子.杂篇外物】、【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

苌弘见杀,蜀人因藏其血,三年,乃化而为碧。【搜神记.十一】

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有玉人,机戾自能转动,苌弘言于王曰:“圣德所招也。”故周人以苌弘幸媚而杀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碧,不见其尸矣。【王子年拾遗记..三】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礼记.檀弓上】

秋,七月,丙子,季孙有疾,命正常曰:“无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康子即位。【公羊传】、【穀梁传】

季桓子季孙斯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於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肥代立。【史记.孔子世家】

公子友生齐仲,齐仲生无逸,无逸生行父,行父生武子夙。悼子纥生穆伯靖及平子意如,意如生桓子斯,斯生康子肥。【世本】

九月,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正常不反。

卫出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礼记.曾子问】

季桓子丧康子,练而无衰。子游问于孔子曰:“既服练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无衰衣者不以见宾,何以除焉!”【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荅。他日,又问,夫子曰:“始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季桓子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於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史记.孔子世家】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史记.孔子世家】

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公羊传】、【穀梁传】

冬,十月,晋赵鞅围朝歌,师于其南。荀寅伐其郛,使其徒自北门入,己犯师而出。癸丑,奔邯郸。

鲁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公羊传】、【穀梁传】

十一月,赵鞅杀士皋夷,恶范氏也。

季康子问于公父文伯公父歜之母曰:“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语子。”康子曰:“虽然,肥愿有闻于主。”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于舅、姑者也。”【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曰:“子弗闻乎?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忏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国语.鲁语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古列女传.母仪】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康子往焉,口门与之言,皆不逾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饫则退。仲尼闻之,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国语.鲁语下】、【古列女传.母仪】

鲁公甫文伯公父歜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缞绖而从者,十人。此不足于士,而有余于妇人也。吾是以不哭也。”【韩诗外传.一】、【孔丛子.记义】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无忧容,有降服,无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曰:“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国语.鲁语下】、【古列女传.母仪】、【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 ”【礼记.檀弓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公父文伯之母朝哭穆伯,而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国语.鲁语下】、【礼记.檀弓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古列女传.母仪】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于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洛绝于周。【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洛水注】

孔子六十而耳顺。【论语.为政】

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庄子.杂篇寓言】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宛丘之下,陈之富人有虞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子路与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吾尝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予与?意者、其志与?”子路心惭,故负薪先归。

孔子曰:“由来,何为偕出而先返也?”子路曰:“向也,由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由谓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吾尝闻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予与?意者,其志与?’由也心惭,故先负薪归。”孔子援琴而弹:“《诗》曰:'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邪,使汝愿者。”【韩诗外传.二】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韩诗外传.五】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韩诗外传.二】

子夏读《书》毕。孔子问曰:“吾子何为於《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若日月焉。所受於夫子者,弗敢忘,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壤室蓬户,弹琴瑟以歌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道,下见三王之义,可以忘死生矣。”孔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见其表未见其里,窥其门未入其中。”颜回曰:“何谓也?”孔子曰:“丘常悉心尽志,以入其中,则前有高岸,后有大谷,填填正立而已。《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通斯七者,书之大义举也。”【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读《书》毕,见于夫子,夫子问焉:“子何为于《书》? ”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弗敢忘也,虽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壤塞编蓬,为户於中,弹琴咏先王之道,则可发愤慷慨矣。”【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读书既毕,而见于夫子。夫子谓曰:“子何为于《书》?”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凡商之所受书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愤慷喟忘巳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德,下见三王之义,忽不知忧患与死也。”夫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其亦表之而巳未睹其里也。夫窥其门而不入其室。恶睹其宗庙之奥百官之美乎。”【孔丛子.论书】

子夏问《书》大义。子曰:“吾於《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谟》、《益稷》,见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勋焉。于《洛诰》,见周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谓皇极彝伦之度。《秦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义举矣。孔子曰:“《书》之于事也,远而不阔,近而不迫,志尽而不怨,辞顺而不谄。吾于《高宗肜日》,见德有报之疾也,苟由其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吾于《洪范》,见君子之不忍言人之恶而质人之美也,发乎中而见乎外以成文者,其唯《洪范》乎?”【孔丛子.论书】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幼少,慈仁质孝,在孔子门有令誉。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时惟宜,以进甘肥。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泽,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乃作《忧思之歌》。【琴操.下】

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新语.慎微】

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礼记.祭义】、【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约本年,鲁人孔伋(子思)生。

伯鱼生伋,字子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