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这30条,你也是半个“厦门通”了

 伍拾圆 2021-08-25

1、大家都知道厦门分岛内和岛外,更准确地说,还要加上一个鼓浪屿。

岛内指厦门岛(思明和湖里),岛外指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

鼓浪屿现在行政上划归思明区,但它又是风景名胜区,由厦门市政府负责管理。

也就是鼓浪屿既归思明区管(民生事务),又归市政府管(旅游事务),实行“二元管理”。

2、对老厦门人来说,“厦门”这个名称专指厦门岛,也就是厦门是厦门,鼓浪屿是鼓浪屿,岛外是岛外,一点也不能混淆,特别固执。

3、厦门6个区中,岛外的海沧区行政级别最高,没想到吧。

行政级别最高,是因为海沧区同时挂着国家级海沧台商投资区,是正厅级,思明区等其它5个区都是副厅级。

什么概念呢?就是海沧区的区长如果调到漳州就是市长,思明区的区长调到漳州只能当副市长。

4、厦门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海堤大桥和翔安隧道。

加上很快就会通车的海沧隧道,已经开建的翔安大桥,厦门拥有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在全国乃到全世界应该都是最多的。

厦门大桥就是全国第一条跨海大桥,翔安隧道是全国第一条海底隧道。

5、“厦门”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是九龙江入海口有个“海门岛”(厦漳大桥经过这里),按水流方向,厦门位于海门岛下方,故称“下门”,后雅化为“厦门”,寓“大厦之门”之意。

6、厦门的区域面积完全确定下来,还是1973年的事,离今天只有47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厦门这座城市,年轻到让人不敢相信。

原来的厦门市,只有厦门岛和鼓浪屿等7座岛屿。

1953年属泉州同安县的集美镇划归厦门;

1958年,同安县和属漳州的海沧、新垵两镇划归厦门;

1970年,同安县又划回泉州(当时叫晋江专区),到1973年才又划归厦门。

至此厦门的版图才完全确定下来,没有再变更。

7、厦门的市树是凤凰木,市花是三角梅,白鹭是厦门的城市象征。

8、厦门不那么冲,这座城市就像闽南人说普通话一样,软嗲软嗲的(比起台湾来还算好吧),很多北方人到了厦门特爱学厦门腔说普通话,说是很好玩。

9厦门人爱泡茶,然后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厦门是座慢城的证据,连大名鼎鼎的易中天都这么认为。

真实的情形是,爱泡茶在厦门只是中老年人的日常,年轻人并不热衷,咖啡和奶茶才是他们的最爱,慢城只是厦门的调侃。

厦门的节奏其实也很快,常住人口中,超过一半还不是厦门户籍,那么多人在这座城市漂,都为了梦想在奔跑,想慢也慢不下来。

10、厦门小吃的代表是沙茶面和面线糊,得到老城区去才能吃到比较地道正宗的。

11、水煮活鱼据说是来厦门打工的四川人结合厦门的海鲜做出来,然后流传到全国的。

12、厦门大学是福建省唯一一所985院校,厦门也是五个经济特区中唯一有985院校的特区。

13、福建省内,至少闽西南地区(泉州、漳州、龙岩),不知有多少人以能到厦门买房为荣耀和梦想。

14、过去的发展,厦门几乎把所有的资源和配置都往岛内扎堆,这种做法表面上独厚岛内,实际上导致岛内要承受更大的开发代价,却又对岛外不公平,算起来是两边都不得好。

现在改变过来了,发展的重心已经转到岛外,未来岛外更有潜力。

对想来厦门发展的人来说,可以这么建议:厦门岛内你别去,厦门岛外欢迎你。

15、对于厦门来说,岛内外一体化是必须达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如果达成,厦门的人口达到650万以上甚至800万是可以预期的数字。

现在厦门常住人口429万(到2019年底),岛内202万左右,岛外227万左右,未来增加的人口,90%都会在岛外。

岛内人口太密集了,算密度比香港、新加坡都大。

16、厦门旅游的头牌有两个:鼓浪屿、厦门大学(含南普陀)。曾厝垵、中山路、集美学村、万石植物园次之。

17、到厦门旅游,最好的月份其实是11-12月,人少,天气不热也不冷,不潮湿也不干燥,住宿便宜。

18、厦门是中国公园密度最大的城市,单单岛内就有40多座公园,岛外的效野公园也是随处可见(福建丘陵多的优势),花园城市和人居城市并非浪得虚名。

19、厦门还不算完全都市化的城市,在这里,不管是到政府机关办事还是上街买菜,能讲闽南语会有更多的便利。

当然这种便利不是涉及私利,就是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正是不完全都市化的体现。

20、鼓浪屿的大小其实和厦门大学主校区(思明)差不多,厦门大学主校区占地2500多亩,鼓浪屿占地2800多亩(1.87平方公里)。

21、厦门有一首传唱很广的歌叫《鼓浪屿之波》,不过那不是唱厦门的,而是唱给台湾,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

22、大名鼎鼎的诗人舒婷现在还住在鼓浪屿,她的成名作《致橡树》也是在鼓浪屿写的,不过橡树是一种在鼓浪屿种不活的树。

23、厦门对外展示的形象,很大程度是由鼓浪屿的老别墅撑起的,可用风华绝代形容的老别墅,定格了人们对鼓浪屿和厦门的浪漫印象。

241958年开始到1979年,20年的时间里厦门一直是前线,和金门之间你一天我一天互相打炮(史称“金门炮战”)。

那时候厦门对金门打炮的前沿阵地位于现在环岛路的黄厝到何厝一带。

25、厦门是一座“以港立市”的城市,这个“港”是指厦门港,也就是现在的厦港一带,沙坡尾则是当年厦门港的码头所在地。

所以如果你走进沙坡尾,那是走进厦门最古老的地方。

26、沙坡尾一带有一条“配料馆巷”,这个“配料”配的可不是小料,是大料!

当年康熙收复台湾之后,厦门成为清政府治理台湾的后勤基地,凡运往台湾的物资都需要在厦门配齐了才起航,配置物资的地方渐渐地就被形象地叫成了“配料馆”。

27、有三个国家在厦门设有领事馆,都是东南亚国家:菲律宾、新加坡、泰国。

28、厦门的对面就是金门,等台湾回归,需要厦门带动金门发展是肯定的。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厦门人均所得超越台湾也就是几年内的事(深圳早就超过了)。

29、厦门的老城区中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比如抗英英雄陈化成的故居就在中华城后面。建议可以时常去老城区逛逛,厦门的老城区很有味道。

30、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厦门是他收复台湾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在厦门老城区如迷宫一样盘横交错的巷弄中,没有一条巷弄的名字跟他本人搭得上关系。

却有三条和他的部属洪旭有关,分别是“本部巷”“洪本部巷”和“洪本部街”,它们分布在现在的中华街道和鹭江街道。

洪旭是谁?就是那个据传说创设了“中秋博饼”的人,他是同安人,是郑成功十分倚重的得力干将。

不仅如此,在金门也有“洪旭古厝”,今天台湾的台南市,则是洪旭后代的主要聚居区,他在台湾、金门和厦门都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身影。

以上这30条,随意记住几条,都可以在聊天时拿出来吹牛。要是都记下来,你也是半个“厦门通了”

上一篇:鼓浪屿杨家园,一把锄头打出一片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