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神具备”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准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上一期讲了,“无劳汝形,无摇汝精”。结合着之前讲的“抱神以静”,这里提到了三个中医上最基本的概念,神、形、精。

这一期具体讲一下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

神与形的关系,可以用神是形的产物,形是神的基础来形容。

《荀子》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朱丹溪说:“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张景岳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

这几个人的观点,都说明了形,也就是肉体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离开了人的形体,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的思维心理活动。形与神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及正常发挥功能的主要保证。

那么一旦形神不和,身体也肯定会出问题。

拿植物人来说,意识不在了,神飞走了,但身体还好好的,也就是形还在。

有些偏瘫患者,大脑意识都很清醒,但身体不受控制,这就是形受损,而神还在。

专业的说法: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思想意识的总的体现。

中医把“神”作为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那么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要受神的控制、支配和调节。离开了“神”,形就不能生存,即使活着,也是刚才讲的植物人状态。

从病理上看,“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是一个“形神”的统一体,神与形二者处于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状态,如果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人生病。

“形”的病变可以导致“神”的表现异常,“神"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形”,具体来说是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功能失常。临床上我们看到的一些癫狂病人和精神发育不全的智力低下患者,都是“形存神乱”、“形存神失”的异常表现。

再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变化,这七种情绪变化,就是神具体活动的体现。它是有节制的,只要不太过,并不会生病。如果有突然、强烈和过度的精神刺激,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变化而导致疾病发生。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波动过度也可以影响形体,使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的生理功能紊乱。

所以《素问》说:“忧恐喜怒令人不得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神的的失常,会导致人生病,如果更严重的,会直接要人命。咱们平时也会说“气人死““笑死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活活把周瑜气死。

之前接触的患者当中,有的高血压病患者,因为与邻居发生点儿口角,一气之下,脑溢血发作,没送到医院人就没了。还有一位冠心病患者,得了重孙子之后,高兴的大笑不止,导致心脏病猝发,当场死亡。

这都是七情太多,导致“神”伤及“形”的例子,所以中医也有“神去则死”“无神则形不可活”的说法。

再来看精与形的关系。

一句话来说,形生于精,无精则形无以成。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起源物质,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化生而成。

《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句话明显的说明了先有精,后才有形,生命的来源,人体的形成是由“精”构成的,而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功能,又与“精”和“形”的生成、发育及衰老有密切关系。也就是神、形、精三者是相互影响的。

比如纵欲过度的人,普遍体型都不正常,这种人一开始是处于精神相对亢奋状态,也就是阳化气有余,但阴成形不足,体型会越来越瘦,等到后期,精彻底空了,那么神形俱虚,这个人就废了。

更具体的来说,精是形的基础,没有精就没有形,形又是神的基础,神通过气这个介质,来控制人体的脏腑活动,与精和形达成动态平衡,三者相互影响。

那么无摇汝精,神将守形,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一个人,不管是男女,只要不纵欲过度,作为生命基础的肾精不损耗太多,你的神和形就不会出大问题,你的精神不受影响,那么形体也不会受损,这里强度的是内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