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有什么聪明人,都是熬出来的

 慕蓉 2021-08-26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事件,好多人群起而攻之,典型的社会不公平事件,尽管大家都已经接受了不公平本身,但是对于连“知网”都不知道的一个演员,愣说自己是博士,估计已经触碰了大多数人底线。

我周围的博士好多都是从早上到实验室一直熬到半夜还在查相关的资料,有的苦恼于小论文如何发表,有的都失去了博士毕业的信心。再来说说周围的硕士,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免费帮导师做项目、编辑书籍,有时为了搞到数据去当推销员。反正能够顺利毕业都挺不容易的。

尤其是博士冒着没有收入、对未来一切还很茫然的风险,待在实验室写论文。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于翟天临这样损害教育公平的人,大家当然忍不了。

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人都在显示自己聪明,就感觉不努力、不学习,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别人花了好多力气才得到的东西。这样就会出现朋友圈又佛又丧,收藏夹里却是积极向上的现象。可见大多数人还是想做聪明人的,谁都不想是那个小时候老师说的挺努力就是跟不上趟的差生。

中国的教育给我们太多根深蒂固的想法,固有的单一评价标准,始终用分数来评价一个人,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就导致了像翟天临这样的人造假,往自己身上贴金。实际上学历证明了学校学科能力,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高。

我自己在招聘人的时候,有过这样的历程,从刚开始看学历、哪个学校毕业,到后来关注工作经历,再到现在关注持续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除了特殊岗位关注学历,好多岗位是都不会询问毕业院校和专业。究其根源就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昨天掌握的可能到今天就被淘汰,所以现在更关注持续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现在的人知识焦虑,会买好多课、参加很多沙龙、看很多书,就是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知道今年春节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吗?答案是图书馆。基本上每个地区的图书馆都正常开馆。可想而知现在的人有多需要学习了吧!如果不持续输入,不能基于人类特有的理解力创造,那么淘汰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很多岗位都逐渐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就如收费这样的工作未来一定会消失。

社会上有很多人用聪明不聪明、有没有背景来否认努力,他们认为很多人天生就聪明、就善于学习,还有一些人很有背景,所以努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效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这类人总喜欢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即使有人天生聪明,难道不聪明的人就不可以通过几年的训练提高智力和能力吗?难道没有背景的人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背景吗?

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没到拼智力、拼背景的时候,就先把自己撂倒了。在上学的时候,就会听到:这人语感好,学英语容易;这人天生理科思维,数学学起来毫不费劲;那人天生情商高,跟老师关系处得好。这些论调充满了我们周围,但是我们从来不思考,同样语感好的,为什么有的人英语学不好?为什么有些人学习数学都不回去做题,就认为自己没有理科思维呢?

我们把太多因素都归于上天的安排,却从来不从自我考虑问题。静态的思维让我们故步自封。岂不知我们嘴中的聪明人都在默默的学习,让自己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

换到工作的场景,我会看到有好多人5年之前做的工作和现在是一样的,即使工作中经常在一个问题上苦恼、难受,5年的时间也从来没有去想过如何改变这个状态,而且同样的问题也会告诉新来的人就是这样,没办法改变。我在给很多企业做培训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部分人就是想要稳定,也不想有什么进步,这一辈子持续这样就可以了。

But,好像这个时代越来越不允许享受安逸的人存在了。中国用3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走过的路,可想而知对于人的要求是多么的高,你想安逸,但是这个时代不允许了,你想持续每个月赚到固定收入就可以维持生计,但是没人再给你支付这样的工资了,你想一个套路用到退休,但是没有这样的工作了。

所以,别再说谁谁谁聪明了,没有聪明人,现在只有努力学习和拼搏的人。我自己有深刻体会,每天我差不多有1小时时间在学习、阅读,假期时间要更长,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持续进步就会跟不上我的工作节奏,也会因为我的知识贫瘠没办法与有能力的人进行同频沟通,更没办法实现我的目标。所以这一切推着我要每天学习,时不时参加培训,定期请教专家。

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聪明人,都是熬出来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天生就会阅读,所以自己大量阅读之后学习别人的方法总结出来自己的方法论;我知道自己公开演讲能力差,所以去参加培训师的培训,大量的免费授课锻炼自己的公开演讲能力;我知道自己写作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参加线上写作课并每周写一篇文章,我知道自己是个新手妈妈,所以会看遍所有的育儿书,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还是那句话,哪有什么聪明人啊,只是傻傻的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慢慢熬出来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哪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哪知道未来老天会给我们什么奖励?哪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傻子?“聪明”二字,把我们这些傻傻的人痛苦的坚持、内心的煎熬都一笔带过。

未来一定是属于那些内心充满阳光,持续学习和努力的人。无论做什么,首先要内心是正向的,对未知领域是好奇的,然后使用工具和方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家要注意一定是两个方面,首先不可忽视内心的精神状态,一定是正向的,怀有初心的,其次一定是要掌握工具和方法的,否则空有一腔热血也是达不成目标的。

认识一个编辑,有好多人参加她的课程,时不时她会发出各个平台招募听书撰稿人的通知,经常有一个条件是,在豆瓣上发表30篇书评,有人2016年回应只有10篇可不可以(肯定是不可以的),到了2018年仍旧会说自己篇数不够,所以很多事儿就是一个简单的积累过程,但很多人仍旧做不到。

别想着让自己变聪明了,还不如做一个简单的笨人,傻傻的坚持和努力就好,给自己每天定个1小时的小目标,终究会熬出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