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金色年华554 2021-08-27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第一章 古希腊

第一讲希波战争

主讲人:绮罗生

整理人:绮罗生

一 希腊与波斯的早期历史

希波战争,是古希腊时代的一场著名战争,也是欧亚文明的首次大碰撞。

希腊: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早期曾出现克里特,迈锡尼等文明中心,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腊北部的多利安人南下,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许多城市国家在希腊地区诞生,我们称之为城邦,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比较著名的城邦有雅典(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哲学的摇篮),斯巴达(尚武之国),底比斯(也叫忒拜,俄狄浦斯王的故乡。希腊神话里的常客)。其他有名气的城邦有阿尔戈斯,科林斯,叙拉古(位于西西里)等。希腊北部还有一些小王国,例如马其顿,伊庇鲁斯等,将在后面的课中出场。

希腊地区海岛星罗棋布,地形支离破碎,因此诞生了许多小城邦,古希腊文明的著名特点就是以海洋为核心。工商业发达,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因为希腊地区土地贫瘠。支离破碎,不适合农业发展)。

古希腊的城邦的政治体制有民主共和制,寡头制(少数人统治),僭主(通过政变或者内战上台的军事独裁者。比如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君主制(国王统治)。大多数希腊城邦都是民主共和制(例如雅典),比较例外的是斯巴达(君主制)。

我们再来看看希腊的军队。古希腊最著名的是希腊重装步兵。

大多数希腊城邦实行“公民兵制”,即每逢战时,成年男性公民需要自备武装服兵役,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想象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懒汉可以购置一身武装到牙齿的行头,因此,古希腊重装步兵,几乎全部由富裕的本邦公民组成。

方阵(phalanx)是重装步兵所采用的基本战术,方阵(Phalanx)依靠着方阵自身的重量和紧密的重步兵阵线进行作战,而且使用“突击”(shock)战术,进行短暂但是具有决定性的战斗。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3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希腊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个纵队,即纵深为八列。(如图一上所示)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在即将与敌军接触时,方阵的队列成员便靠拢在一起。所有人一起用自己左手的盾牌保护左边的战友,使用矛刺击敌人。当有人倒下时,后方的队员就会填补他的位置,或者在必要时从他身后挤上去。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则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最常用的方阵战术就是简单的前推接敌。说白了,就是不要怂,直接冲。

希腊重装步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左手手持大盾,大盾为浅碗形,最初是木质、边缘镶铜,但后来是整体包铜.直径为80—100厘米(31~39英寸)。重约8千克。大盾有两个把手,包括一条横过盾牌中心、可供左臂插人至肘部的皮带或金属带,以及另外一条位于外缘.有供手抓握的绳索或皮制把手。因此重盾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前臂上,其凹度则意味着可以把它搁在肩部.这使得它更便于携带。盾牌的下部有时会挂着几块皮帘子,用于保护重装步兵的腿部免受远程武器的伤害。希腊人总是喜欢在盾牌上划出各种各样的图章,如戈耳贡、弥诺陶洛斯以及其他希腊神话中妖怪的脸尤为常见.但斯巴达人严格奉行整齐划一的原则。他们的盾牌上绘着字母“”A.代表“战士”.这是他们更为准确的称呼。这些重装步兵右手手持长矛,长度一般在3米左右。用于刺击敌人,长矛装有金属铁矛头,在矛柄的末端有一个铜钉,对矛头起到平衡作用,必要时候(如果矛头折断),也可以用铜钉攻击敌人。次要武器则是一把短剑,以铁铸就,配有青铜附件,剑身长约60厘米,可用于劈砍或者直刺,盛放在覆盖有皮革的木制剑鞘内。

盔甲方面,希腊重装步兵可以说是盔甲精良,武装到了牙齿。条件良好的重装步兵穿着'肌肉型”铜胸甲.其造型类似于穿着者躯干部位的肌肉。已发现的肌肉状胸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然而尽管希腊艺术品中经常描述到它们.但此类胸甲造价太过昂贵,无法成为装备中的标准物件.而且.某些胸甲本身就是艺术品。胸甲由用铰链彼此固定的胸甲片和背甲片组成.有时还会从胸甲片上垂下一个半圆形的甲片.用于保护腹部。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更为常见的胸甲由多层胶合在一起的亚麻布制成,其厚度约为5厘米(2英寸)。这些胸甲除保护躯干和肩部的盔甲外.还带有保护下腹部的下摆,为方便运动,下摆通常被剪开成羽翼状。重装步兵的全套甲胄还包括保护小腿肚的铜甲,其造型往往类似小腮肌肉。头盔方面,最为经典的是“科林斯”式头盔和“伊利里亚式”头盔。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希腊方阵正面坚不可摧,冲锋威力难以抵挡,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侧翼缺乏保护,机动性能很差。后来的马其顿方阵就吸取了希腊方阵的教训,运用骑兵和轻步兵保护方阵的侧翼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波斯:

前553年,伊朗高原波斯部落的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居鲁士

居鲁士东征西讨,前550年。统一伊朗高原。灭亡原来的宗主国米底王国。前546年。灭亡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前539年,攻灭新巴比伦王国。前530年,居鲁士在讨伐中亚的游牧民族马萨革泰人时,晚节不保。中伏战死。脑袋被马萨革泰女王浸在血水里。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死后。儿子冈比西斯继位。继续扩张,兵锋直至印度,前525年。冈比西斯灭亡埃及。至此。四大文明古国。已经被波斯灭亡了3个。但是。冈比西斯本人也在回军途中莫名其妙挂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前522年,冈比西斯的旁系亲属大流士一世继位。大流士上台时,波斯帝国经过东征西讨。已经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疆域)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波斯浮雕里的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上台时,野心勃勃,还要继续扩张,将目光瞄准了希腊。前514年。大流士率部入侵北部希腊,迫使马其顿称臣,控制了北部希腊色雷斯地区的许多港口。小亚细亚的许多希腊城邦赦于波斯淫贼。也被迫臣服波斯。波斯帝国的扩张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希腊。战争一触即发。

波斯军队:

古波斯军队既有常备军,也有征召兵,常备军由国王亲自率领,装备精良,较为精锐,通常会被分配土地。征召兵数量较多,但战斗力不强。波斯军队作战时以步兵为主,根据希罗多得介绍,波斯步兵头戴一顶软帽,身穿色彩鲜艳,做工考究的宽袖长袍和长裤。波斯步兵方阵(Sparabara )相当特别,这种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十人队”,队长站在最前列,装备一面长方形盾牌,和一支约两米的长矛,上身披轻便的鳞片甲;他身后的九名步兵,每人装备一副弓箭和一柄弯刀,一般不被甲。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45度,这样在阵前三百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箭囊,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波斯骑兵则借鉴游牧民族的游击战术,主要依靠弓箭杀伤敌人,战斗时波斯骑兵一般会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发起攻击,等到敌军阵形散乱时才会排成密集队形冲击敌人。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波斯步兵方阵示意图

二希波战争前期

导火索: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不堪忍受波斯统治,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史称爱奥尼亚起义)。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雷特里亚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4年,波斯调遣大军镇压起义,因为寡不敌众,米利都终于被攻破,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人正愁找不到借口。遂以雅典等支持米利都为借口,悍然发动对希腊的入侵战争。

波斯第一次远征:

公元前492年夏,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派女婿马尔多纽斯出动陆、海军共2万5千人,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但其舰船在阿索斯海角遭飓风,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被迫撤退。第一次入侵希腊就以这样闹剧方式收场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大流士没有就此罢休。他把此次失败归结于马尔多纽斯的无能,把这个饭桶撤职。并下令制造新的战舰,补充兵源,积极备战。与此同时,大流士向许多古希腊城邦派出使者,索要“土和水”,实际上就是要各个城邦向波斯投降,献出国土。大多数城邦被波斯的强悍威慑,纷纷臣服。但是雅典和斯巴达却坚决不妥协。雅典人把波斯使者扔进洞坑,就连翻译也因为侮辱了希腊语而被处死。斯巴达人则把使者押到井边,指着水井简练地说道:“水和土,都在此,请随意!”说罢便将他推入水井淹死

第二次远征:

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贼心不死,派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5万(包括近400艘战船)第二次远征希腊。波斯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埃雷特里亚,一路意图攻打雅典。

攻打雅典的波斯军在雅典城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准备由此进攻雅典城,并勾结雅典城内的“带路党”,准备里应外合,夺取雅典城

雅典军见状,由执政官卡利马库斯和名将米太亚德率领,前往马拉松平原,迎战波斯军。

马拉松平原会战前490 重点必考

兵力对比:雅典近万

波斯步兵2万骑兵5千

雅典处于劣势

9月10-11日前后,波斯人开始在马拉松平原卸载军队和物资,急行军的雅典人也已经来到了平原南端。他们在树林中扎营。树木既是天然的鹿砦,可以防御波斯骑兵的突袭,也能为士兵遮挡暑热,提供精神上的安慰。

两军对峙(红色为波斯,蓝色为雅典)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雅典军希望等待援军。所以没发动进攻,波斯军也在等待另一路攻打埃雷特利亚德波斯军的消息。还有等待“带路党”的消息,所以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雅典人信使菲利皮迪斯(斐力庇第斯)前往希腊地区最强的城邦斯巴达求助,希望得到他们久负盛名的步兵增援。不幸的是。雅典信使赶到时,正巧是斯巴达人一年一度的卡尔纳尼亚月祭典。按照传统,斯巴达人必须等到15日月圆,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才能发兵。他们国内的奴隶也正蠢蠢欲动,准备造反。所以受到双重牵制的斯巴达,对于波斯人尽在咫尺的侵犯无力应援。

9月10日的夜里,波斯营地里传来了不小的动静。波斯将领从希腊人那里知道,一旦本月15日结束,斯巴达和其他多城邦就能腾出手来参战,到时候希腊人会聚集更多军力。而己方因为一路上的攻城掠地,已经师疲兵老,士气日益低落。

为了及时完成波斯大王的任务,波斯将领决定兵分两路。将宝贵但难以施展的骑兵提前运上船,留下步兵2-3万人牵制住雅典军队。舰队则直取此时后方空虚的雅典主城。此时,传来另一支波斯军队攻破埃雷特里亚德消息,雅典军必须要与波斯军决战了。

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雅典军还在扯皮。因为雅典是所谓民主国家,军权由所谓“十将军委员会”决定,围绕是否决战,十将军委员会分为两派还在这里争吵不休,互相扯皮。最后。还是米太亚德力排众议,决心与波斯军决战。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米太亚德画像

9月15日,双方开战

米太亚德熟悉波斯战术。知道波斯骑兵擅长两翼包抄,所以把精锐部队布置在两翼,雅典人将中军的阵型厚度缩减为四排,并着重加厚了左右两翼的阵型,防范依旧可能出现的骑兵包抄。雅典军狂呼酣战,直冲下山来,波斯军射出漫天箭雨。结果几乎射不穿雅典军铠甲,没射死几个人,雅典军冲到阵前,与波斯军肉搏。

虽然波斯中军奋勇拼杀,将雅典中军打的节节败退,但是雅典加强的两翼很快击溃波斯两翼。把波斯中军合围起来,与波斯军肉搏,波斯军多是轻装,肉搏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希腊重装步兵对手,大败,许多人被赶入大海淹死,残余波斯军逃走。雅典获胜。

伤亡

波斯 6400(古典史料)

雅典 192(古典史料)

一边倒

伤亡

波斯 3000多(现代估计)

雅典 数百(现代估计)

马拉松会战分析:

此战显示出了希腊重装步兵方阵的巨大威力,而米太亚德熟悉波斯战术。针对波斯军加强了两翼,最后两翼合围波斯军,取得胜利。显示出了出色的指挥艺术。

会战后,雅典人派善于奔跑的斐力庇第斯回城报信,他狂奔42余公里。回到雅典,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死了。为了纪念他,就有了著名的马拉松长跑。雅典主力不久也返回雅典,肃清了城内带路党,严阵以待。残余波斯军见雅典严阵以待。不能取胜。狼狈逃走。

战后,为了防止波斯卷土重来,雅典民主派领袖地米斯托克利上台,主导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地米斯托克利说服雅典人。组建了一支200艘三列桨战船的舰队。被誉为“雅典海军之父”,同时,扩建了雅典城的海军要塞比雷埃夫斯港。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地米斯托克利(前524-前459)雕像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比雷埃夫斯港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三列浆战船

波斯人也想卷土重来,但是埃及爆发起义,牵制了波斯人,大流士没有再来就嗝屁了,前485年。儿子薛西斯一世继位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波斯浮雕里的薛西斯一世

在此期间,前481年。希腊各邦召开大会,组成同盟,共同对抗波斯,推举斯巴达为盟主,雅典为副盟主。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率海陆大军25万,号称100万(古希腊史料记载在500万?)浩浩荡荡。再次杀奔希腊

三 希波战争后期

第三次远征: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率海陆大军25万,号称100万(古希腊史料记载在500万)浩浩荡荡。再次杀奔希腊

波斯人计划海陆并进。从北希腊入侵,希腊联军决定,由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率领,扼守希腊门户温泉关,不让波斯军进入希腊腹地。为希腊主力争取时间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温泉关会战 前480

兵力对比

希腊 6千多(斯巴达300 底比斯700 其他各邦5000)(著名的三百勇士由此而来并不是希腊只有300人)

波斯 10多万

希腊处于明显劣势

尽管敌众我寡,但是温泉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奥尼达将5千人布置在关前隘口,1千人扼守小路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温泉关地图

8月中旬。波斯大军来到关前11日,波斯军仗着人多势众,发起数次进攻,均被斯巴达军打退,薛西斯见状,出动波斯的精锐部队“不死军”进攻,又被斯巴达军打退,损失惨重。次日,波斯军再次发动疯狂进攻,又双叒叕被斯巴达军打退。伤亡惨重,士气大跌

但是,此时不幸出了个内鬼。第三天,一个希腊人叛国投敌。跑去波斯军营,告诉薛西斯还有一条小路通往关后。薛西斯大喜,在夜间派一支波斯军从小路摸了上来,夹击守关军队,守关军队形势急转直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奥尼达下令其他军队撤走,自己率300斯巴达勇士掩护,坚守关隘。波斯军发起进攻,斯巴达寡不敌众,全军覆没,除2人外全部牺牲。李奥尼达战死。

温泉关失守使得希腊局势非常危急,波斯军长驱直入希腊腹地,逼近雅典城。

此时,斯巴达人主张坚守科林斯地峡,把科林斯地峡北部的地区全部放弃

(其实就是把雅典卖了——斯巴达人(小声))

此时波斯军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地米斯托克利说服百姓放弃雅典城。撤往海上。波斯军进入雅典城,杀死不愿意离开的雅典人,一把火把雅典城烧成白地。地米斯托克利和雅典人急于收复雅典。拒绝了斯巴达卖队友的建议,主张在海上与波斯人决战。

斯巴达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是当雅典威胁退出联盟时候。斯巴达人勉强同意了,雅典人理解希腊海军力量。选定萨拉米斯湾作为决战战场(见下图)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萨拉米斯海战前480 重点必考

兵力对比

波斯 1000艘战舰 10万人

希腊 5万 400艘战舰

希腊军处于劣势

地米斯托克利为了勾引波斯海军主动进攻。写了一封诈降信

地米斯托克利谎称希腊海军四分五裂。开始内讧,一部分希腊舰队已经逃出萨拉米斯,建议波斯海军立即发动进攻,不要错失良机,薛西斯果然中计。

波斯海军耀武扬威。驶向萨拉米斯,9月23日双方决战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萨拉米斯海战示意图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萨拉米斯海战示意图(手绘版)

50艘科林斯战舰诈败。引诱波斯舰队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

薛西斯看到后自负无比,觉得希腊人已经胆怯了,急切地期待波斯舰队将敌人碾成粉末。波斯舰队在薛西斯的重赏激励和惩罚的威胁之下,争先恐后地前进。结果在外宽内窄的海峡中拥挤起来,船只的划桨互相拍打,船体互相碰撞,甚至有很多船桨被撞断。乱作一团。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希腊舰队开始出击。波斯海军因船体硕大,调转不灵,仓促上阵。一片混乱。在狭窄的海峡施展不开。希腊舰队船体小。机动灵活,到处袭击波斯舰队,波斯海军被动挨打。波斯左翼抵挡不住,开始败退,希腊海军合围波斯中军,波斯军舰队中的埃及舰队临阵脱逃,使得波斯军门户洞开。被希腊海军“关门打狗”。大败,希腊人又粉碎了波斯企图以浮桥偷袭萨拉米斯岛的计划。波斯残部狼狈逃走。

伤亡

波斯 200多艘战船被毁。50艘被俘

伤亡数万人

希腊 40余艘战船 1万人

萨拉米斯海战分析:
此战是典型的“关门打狗”,希腊海军将波斯海军引诱至狭窄的海湾,使得波斯大船施展不开,继而封锁进出口,关门打狗,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波斯海军的惨败使得薛西斯心惊胆裂,怕后路和补给线被切断。率主力狼狈撤回波斯。留大将马尔多纽斯(就是第一次远征希腊的主帅,希腊的手下败将)率残部镇守北希腊。

马尔多纽斯派人与雅典议和,被雅典拒绝。大怒。率部流动作战。在希腊各地劫掠,甚至在前479年再次兵临雅典。雅典人再次弃城逃走。为了解决这个毒瘤,希腊联军决定出击

8月。斯巴达国王帕萨尼亚斯率希腊联军出击。追击马尔多纽斯,两军于普拉提亚遭遇

普拉提亚会战前479 重点必考

兵力对比希腊

重步兵40500 轻步兵10000

波斯

步兵75000 希腊伪军13000(多是底比斯,色雷斯,马其顿的部队)骑兵近万

希腊军处于劣势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希腊军占据山地,坚守不出,波斯几次派骑兵诱敌,都失败,骑兵将领马希提战死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随后,希腊军移阵,到阿索波斯山(此处有水源)。继续坚守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卑鄙无耻的马尔多纽斯派轻骑兵偷袭希腊军补给,俘虏一支500辆马车的补给车队。又在水源中投毒。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希腊军水源被切断,被迫再次移阵,希腊联军开始后撤,希腊联军的撤退在夜间展开。左右两翼的雅典和斯巴达负责殿后,先前构成中军的其他城邦部队迅速撤退。

不料一个斯巴达将领拒绝放弃阵地,引发激烈争吵,撤退行动被耽搁。直到黎明时分,雅典军团才出动,随后是斯巴达军团,而此时其他希腊部队早已经到普拉提亚城旁边的达希泰隆山脚下。雅典和斯巴达的部队之间,就这样出现了致命的巨大空档。天亮以后,希腊联军阵线分散成三部分,各自相距数公里,形势非常危急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波斯军大喜。立即发动进攻。波斯骑兵一马当先,步兵紧跟其后,乱哄哄地渡河追来。马尔多纽斯亲率5万多波斯军队向斯巴达军团直扑过来,希腊仆从部队则向雅典军团逼近,阿塔巴兹率领波斯藩邦部队谨慎地拖在后面。但是,马尔多纽斯放了一个致命错误。马尔多纽斯命令全军追击,而不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波斯军一哄而上。像群疯狗一样,一片混乱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希腊篇 第一讲 希波战争

斯巴达军立即掉头。整队,组成方阵,大吼向波斯军冲去,波斯军追击时乱成一团,没有回旋空间,被迫与斯巴达军贴身肉搏,哪里是斯巴达人的对手,抵挡不住,开始败退

玛尔多纽斯企图挽回败局,身穿鲜艳的盔甲,亲率1千重装骑兵向斯巴达军团侧翼冲击,同这里轻装的斯巴达奴隶军发生混战。奴隶士兵拼死抵抗,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伤亡惨重。正当斯巴达军团侧翼饱受压力,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意外发生了。一个名叫阿里姆尼斯塔的斯巴达战士奋力投出一支标枪,击中波斯统帅玛尔多纽斯,把他一标枪标死。

波斯人见主帅被标死,终于崩溃,大败,希腊军全线反攻,波斯后方的阿塔巴兹见势不妙。率部4万人弃战友不顾。狼狈逃走,波斯军崩溃。希腊军大胜

伤亡

希腊 1万余

波斯至少5万残部溃散

普拉提亚会战分析:

波斯军在正面无论如何好像也打不过希腊方阵,但是,波斯军有众多骑兵,我认为,骑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波斯人初期的战略是对的,波斯可以采取“间接战略”用骑兵不停骚扰希腊军补给(希腊军此战补给情况很糟糕),打持久战,使得希腊军队自行崩溃,这样,或许能有胜算。

此战基本标志波斯对希腊的入侵基本破产,希腊开始反攻。

四希腊的反攻

这一阶段,主要是雅典与波斯争夺海上霸权。

前478年。雅典纠合部分城邦,组建所谓“海上同盟”,又称“提洛同盟”。由其他城邦出钱,雅典出人,与波斯争夺海上霸权。

前476年,雅典派马拉松的功臣米太亚德之子克蒙反攻。收复色雷斯。将波斯军彻底驱逐出北希腊。前466年。克蒙在小亚细亚南部的欧律墨冬河口与波斯舰队遭遇。再次大败波斯海军,生俘波斯军2万人,打死无算。击毁缴获敌舰200艘。此战之后,波斯军基本完全丧失主动权。

前460年,埃及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连续派两支军队支援埃及,但是因劳师远征,疲惫不堪。至前454年。全军覆没,共损失军队近5万人,但是也极大牵制了波斯主力。

前450年,克蒙再次领导雅典舰队收复塞浦路斯。但是本人不幸染瘟疫而死。雅典舰队回国时。再次大败波斯舰队。

此时,双方都无力再战。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而前465年,波斯爆发宫廷政变。薛西斯一世被大臣阿尔达班杀死,薛西斯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又杀死阿尔达班。自立为王,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议和。前449年。波斯和雅典签订《卡利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各邦,不再入侵希腊,不派军舰进入爱琴海。放弃对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希腊交还塞浦路斯。希波战争结束了

下一讲 第二讲 伯罗奔尼撒战争 敬请期待

讲座QQ群连载中 欢迎加入 群号6494611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