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说《千字文》∣“地主”起初并非“恶霸”

 言而有齿 2021-08-27

亲爱的小伙伴们,

说到“地主”,

你印象中是不是酱紫的

又或者是酱紫的

可是“地主”最初的含义,

真的不是酱紫啦!

快来听听是肿么回事吧!

撰稿/徐强。播音/蒋小丽。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今天我们学习的字,是《千字文》里的“地”字。

“地”的字体变化。(太康书法)

“地”属于会意兼形声字。在金文里边,“地”和“隊”同源,意思是一头猪从高高的山崖掉到了地上。

后来“隊”字在底下加一个“土”,变成“墜”,经过简化,就是今天“坠落”的“坠”字。

而“地”呢,在篆书里是由“土”和“也”组成的,“土”是义符,表示意义,“也”是声符,表示读音。金文的“也”字,像是古人洗手、洗脸用的容器“匜”,和“地”的读音相近,所以它是表示读音的声符。今天我们把它念作“也”,读音已经相差很远了。

“地”的本义,指土地、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

太康书法。

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很多土地的人,被称为“地主”,是名声不佳、形象很差的一个阶层,往往和“恶霸”连在一起。但是“地主”这个词,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指占有土地、不劳而获,专门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而是指土地神。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游海上,拜祭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里边,“天主”排第一,“地主”排第二,此外还有“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等等。这里的“地主”,就是土地神。

“地主”的另外一个意思,指所在地的主人,是相对于外面来的宾客而言的。比如我们说“尽地主之谊”,意思就是一个地方的人,以主人的身份,招呼、接待从外边另一个地方而来的朋友和客人。

最后我们讲一个故事。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在朝廷当大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天突然收到家里人写来的一封信,说隔壁邻居吴家想霸占张家的空地,请他赶紧出面阻止。张英看完信,回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概意思是说,万里长城都保不住秦始皇,吴家要把墙砌过来,那就让他三尺吧。张家人收到回复,就把地界撤回了三尺。吴家见张家让了三尺,非常感动,也把房子的地界退了三尺。结果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一场剑拔弩张的土地纠纷,由于双方的礼让,很快便平息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尺巷”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如何妥善地处理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网络资料图片)

太康书张英诗。

延伸阅读

义项

(dì)1.地球;地壳:天~∣~层。2.陆地:~面∣~势。3.土地;田地:荒~。4.地面:水泥~。5.地区①:各~∣外~。6.地区②:~县两级领导。7.地方(dìfāng):军~两用人才。8.地方(dìfang):无~自容。9.地点:目的~。10.地位:易~以处。11.地步:置之死~。12.(~地儿)花纹或文字的衬托面:白~红花儿的大碗∣白~黑字的木牌。13.路程(用于里数、站数后):二十里~∣两站~。(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好词

一席之地、一箭之地、不毛之地、人地生疏、人杰地灵、出人头地、呱呱坠地、呼天抢地、因地制宜、地大物博、威信扫地、山崩地裂、席地而坐、弹丸之地、掷地有声、无地自处、昏天黑地、死心塌地、画地为牢、花天酒地、谈天说地、铺天盖地、谢天谢地、经纬天地、惊天动地、大地回春、尺寸之地、天高地厚、平地风雷、无立锥之地。

好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愿为连理枝。天长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朝·白居易《长恨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五代·李煜《破阵子》)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呤动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现代·鲁迅《无题》)

好段

几千年来披枷带锁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里,变化是多么神速呵!你试展开一幅地图,思索一下各地的变化,该有多么惊人。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缀满山谷和原野。有一次我从凌空直上的飞机的舱窗里俯瞰珠江三角洲,当时苍穹明净,我望了下去,真禁不住喝采,珠江三角洲壮观秀丽得几乎难以形容。水网和湖泊熠熠发光,大地竟像是一幅碧绿的天鹅绒,公路好似刀切一样的笔直,一丘丘的田野又赛似棋盘般整齐。嘿!千百年前的人们,以为天上有什么神仙奇迹,其实真正的奇迹却在今天的大地上。劳动者的力量把大地改变得多美!一个巧手姑娘所绣的只是一小幅花巾,广大劳动者却以大地为巾,把本来丑陋难看的地面变得像苏绣广绣般美丽了。(秦牧《土地》)

土地是一种资源,但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土地变成土坯、砖瓦,再变成房屋,百年后或许又还原成土地;土地若变成水泥钢筋的大厦,变成坚固无比的坟茔、墓穴,再复原为绿草茵茵的土地,已是一种现代神话——所以珍惜土地,珍惜的也是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热爱土地,一如诗人艾青宣称的爱到双眼饱含泪水的地步,才有可能让土地宽容和接纳我们。

我们毕竟来源于土地。忘了这一点,才是最大的忘本。(高洪波《土地随笔》)

散氏盘铭

金文中首个“以土地换和平”的契约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时期的金文,旧藏乾隆内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吕氏春秋》载:“功名著于盘盂”。散氏盘记录了夨散两国为避烽火而割地赔偿所采取的外交手段,可谓金文中首个“以土地换和平之契约”,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青铜盘原为盛水的器皿,但散氏盘在镌铸契约长铭后,已然成为家国宗邦之重器。铭文书法也契合了和平谈判的结果,真诚、浪漫、自由、率意,是商周规范曲线用笔基础上日常简率的书写笔法,可谓汉字书写史上第一次重大官方仪式使用非正体字书写的范式。它不但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李建春《散氏盘铭文书法》,2017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散氏盘铭》(拓本),金文,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徐强,1975年2月出生,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现任贵港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总编辑助理,是《读者》杂志著作权许可使用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曾获2012年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港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书香之家”称号。作品入选历年中国杂文年选。著有随笔杂文集《下辈子做一条狗》(中国文联出版社)、《当狗站起来的时候》(漓江出版社)。新书《说文解字》《蠹鱼笔记》即将出版。

朗读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