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地球》:希望你因浩瀚宇宙流泪

 四十二史SCIFI 2021-08-27

《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今年春节档最大的一匹黑马,作为一个科幻社团,整个春节假期,我们的话题都围绕着这部电影展开。社团里的精神股东们不仅二刷、三刷,更时刻关心着电影票房。以下是从社团举办的观影活动中选取的部分同学的走心长评。

warning!!!  前方大量剧透预警!!!

贝加尔湖的鲑鱼

“在很多年前,我们大多数人还在欣赏一种叫做电影的艺术。那时的我们没什么用,自己没有能力去拍电影,只能寄希望于别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好在希望虽然渺茫,但不是完全没有。当年,我们有了一部叫做《流浪地球》的片子,沉寂多年的科幻圈在那一年的春季像八百响鞭炮一样炸起来了。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去看到这部电影,每天都能听到它票房上涨的消息。其实,我们知道它并不算是什么顶级的片子,在路人观众眼里,它节奏拖沓,演员们的演技也并不算很好,剧情设置和科学上的设定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每一次,我们每一次还是要坚持和别人说'看一看吧,不会后悔的’。

“因为那时的我们,不想在几十年后,眺望我们科幻电影的山头,仍然只有一部《流浪地球》。”

我曾经和几位好友讨论过,一个科幻作品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是特效吗?1996年开始上映的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特效并不好,但不会有人觉得它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品。是过硬的科学背景吗?神秘博士并不算得上是硬科幻,但它在科幻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首先要是一部优秀的人文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科幻,是借一个点子,对它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剖析。这一点,我相信流浪地球做到了。

有人提到“外国人会想着开飞船逃跑,只有中国人会想着带地球一起走”,这点是对的,但也不对,至少变形金刚里塞伯坦星球就曾被传送到地球旁边来试图取代地球的位置,重点在于,我们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跑?小说里给了原因:那里可能没有合适的行星,飞船没法建立能稳定持续2500年的生态系统……电影没有明说这些理由,而是让我们从剧中角色的行为里感受到“我们不能把家丢下”。导演捕捉到了大刘无意在作品中埋藏的思乡,并把这份情感像羊肉泡馍一样掰开揉碎了放在开年这一天。这一点,《流浪地球》做得恰到好处。

我们总是思乡的,即使每天的食物都是蚯蚓干,曾经让人仰望的金融中心变成了“这栋楼”,人们太久太久没有见到过阳光,流浪地球上的人们总是有着希望的。当剧中的人工智能莫斯无情地向全地球广播“你们被抛弃了”的时候,日本运载车驾驶员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好想再吃一碗白米饭,如果有味增汤就好了。”中俄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互相承诺“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子。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了那时,我们就去贝加尔湖上钓鲑鱼。”

通过这份无比的绝望,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故事里的人们,就是靠着这些看似琐碎,实则承载了我们所谓“生活”的事情,建立起了足以将地球毫不迟疑地推动4.2光年的信心和希望。从始至终,不是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努力,而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去拯救自己的命运。

至于剧情之外的一些细节,譬如与《太空漫游2001》中的哈尔外观非常相似的人工智能,《盗梦空间》里的陀螺则挂在了宇航员的卧室里,李一一出场时拿的二十面体骰子,以及最后那句致敬三体的“前进三”“我将变成一颗星星”等等,都可以让科幻迷们的内心被准确地击中,感受到制作者们对于科幻的热情。此外,将刘启的“启”字拆开就是他的外号“户口”,程序员李一一的外号叫“李长条”,都是富有特色的点。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的优点和缺点几乎一样明显。整部电影节奏略为缓慢,故事上也存在一些不太流畅的部分:运往杭州的火石最终处理方法较为生硬,为什么大年三十了初中还在上课,刘培强的台词总有一种刻意感,每个人在临死前的遗言是泪点也是出戏点,韩朵朵在末尾的演讲符合她初中生的水平却也增强了违和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然,这里就只是一个科幻迷的刨根问底了,科学的准确性不是评判科幻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可能用一万座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个和鸡蛋一样脆弱的星体,不可能像电影末尾一样引爆木星部分大气来推开地球,也不存在爆炸半径为2500公里的空间站,地球与木星之间的引力也不应该发生突变而是可预测的渐变。

可它能让我们哭出来,这就足够了。作为科幻粉,我会给它打8分左右,作为路人观众,也许我的评分在7.5上下。但作为中国科幻电影一个正式的开端,我可以给《流浪地球》一个相当高的分数。这是私心,但也是一个希望:我希望我们能够在以后有比它更好的电影,而不是止步于此。不然,我们和从未开始又有何区别?

或许有人称它为平庸之作,或许一部分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并不好看的电影。我赞同。七十亿个形态各异的生活注定造就了七十亿不同的艺术鉴赏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即使是《星际穿越》《银翼杀手》这样的电影也有大量的差评,这很正常,说明这部电影并没有落在你的好球区,仅此而已。

但是,请容我略微讲两句题外话。

在科幻界,我们等候这部“平庸之作”等了太久太久——从那个《流浪地球》变成电影比推动地球流浪4.2光年更科幻的年代,我们一天天地等待过来;

从被分类为儿童文学却必须延伸至深刻人文思考的尴尬境地中一步步熬出来;

从我们的作家几乎没办法靠稿费版税生存的环境中坚持下来;

从局外人打算靠热度把科幻仅有的一点养分吸干抹净中侥幸逃了出来。

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我们终于可以说,看,这是我们的作品,这就是我们所坚持的梦想:只是,为了那么一点点希望而已。

科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醒我们仰望星空,还要提醒我们何以为人,我们的特殊点,我们的缺点,我们的劣根性,我们的力所不能及之事。“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往的所有的文学都是建立在以人为观察者的基础上,观察着人们自己。科幻就是在尽力跳出去,旁观我们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该走往何处。

贝加尔湖的冰面已经开裂了,让我们一起去做好钓鲑鱼的准备吧。

                             ——西南大学  周学谦

迟到的《流浪地球》影评

   打分(总分10分):
   画面:9
   剧情:7
   人物:7

电影情节整体较为平坦,有一些泪点,却没有太多波澜或是大量的介绍背景设定,许多东西都是一笔带过,略显仓促,可能是因为时间限制吧。兴许带来的好处便是理解更加容易,但总有一种一眼能看穿的感觉,没太多悬念,心理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刷结束只给了 剧情 5分)然而回家与朋友们讨论才发现,剧情可挖掘程度非常高。“那个时代人们都追求一种叫钱的东西”赤裸裸地讽刺了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爷爷和奶奶的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朵朵被无数人的手托出水面的经历则表现了人性的美好……

还有刘启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刘启对救援任务态度的转变等等,虽然删减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经过推测与思考,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其中的原因。有些行为看似鼠目寸光、无理取闹,实际很符合现实状况。看电影时,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上,能够纵观全局、权衡利害,做出最“理性”的判断。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谁又不是“生活”这场电影中的一员呢?

电影里的“死亡”也是。很多人的死,很多人付出的努力可能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很残忍,可是啊,这就是现实。当然,这也应证了moss的那句话:“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可是啊,要是人类真能永远保持理智,和死板冷冰冰的moss又有什么区别呢?正是因为了这些“不理智”的行为,才使得人间充满温暖充满爱。

至于画面…我吹爆!!!(扣一分的原因是少部分片段掉帧&CG感较强,不过不影响观影体验)剧组超级用心,实景的场景部分,几乎每一帧都有彩蛋,什么盗梦空间的陀螺(象征梦醒家人团聚),不同国家运载车内的挂饰(日本的风铃、中国的是常见的那啥玩意来着等等)、角落里的文字海报图片、电子屏幕上的不起眼的文字(有个Windows未激活的穿帮镜头2333)、火箭等物品上的涂装及LOGO、甚至片头新闻的副标题里的隐藏内容......全都在向我们透露一些影片中的细节。特效也是震撼人心,特别是从地面顺着行星发动机的蓝色等离子光束拉升到太空再到领航者号空间站的这个长镜头,将人类的渺小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越过晨昏线时高悬在头顶的木星、远处的行星发动机,看得我热泪盈眶。这么多年来无数次出现在脑海中的幻想、出现在眼前的幻觉,如今真的有人将它细致地表现了出来,那种震撼和感动,真是永生难忘。

总体来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算不上中国科幻历史上的一小步,因为它是在劈叉!“人类,这一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正式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从《流浪地球》登榜第一开始,剧组们的勇气和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无论最终结果将中国科幻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17  何文鑫

作为一个不太资深的科幻爱好者,今年春节档期最大的期待就是这部《流浪地球》了。

第一次知道《流浪地球》是在高三,紧张的学业,刺激的模拟考让我麻木。偶尔刷刷网页看到了要拍《流浪地球》,其实当时我的心里是有点不屑,大刘的原作可是场面宏大,结尾还很不友好,再加上三体流拍,国产科幻电影低潮,感觉这样的电影,从来没有拍过科幻大作的我们能拍好?但是点进去初版预告,感觉好像还行,有点意思,就算最后拍得不好也得去捧捧场。

再次关注就是夏笳老师来学校的“硬广”了,听到她说的“科幻电影元年”这个名词,我也有了一些期待,甚至想要马上过年。

前几天预告片相继传出,各大咖交口称赞,我才真的感觉这部电影稳了。现在我也能理解某位影评人的话了——本以为这部电影给国产科幻开了个门,结果是为它们立了一座山,后来者都有了一个标杆。

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流浪地球》中的人类没有互相争斗,为了一个目标,中国人,俄罗斯人,美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朝韩人真正放下了民族的隔阂。虽然这种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之间的友爱,亲如兄弟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当今的世界,但我真的喜欢这样的世界,哪怕只有短短的两小时。这点在大刘很多小说中都有涉及,我觉得拍出了作品的内核。(虽然故事本身已经改得亲妈都不认识了,但是变帅了也说不定啊)

这部电影拍摄也是历经坎坷,我想特别感谢导演郭帆还有演员吴京(虽然我的感谢没什么用)。郭帆是个科幻迷,我相信幻迷知道这三个字的重量,更知道大刘之于幻迷的意义,他真的是带着情怀在拍这部电影,圆了他自己,也是我们科幻迷心中一个梦—有朝一日看到国产科幻电影。还有吴京,科幻迷,更是性情中人,剧组经费不够出资千万,经费紧张不要片酬,我相信他也曾像我一样看着天空,畅想中国科幻电影的启航与腾飞。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将在中国电影史上深深刻下自己的名字。当几十年后再回眸,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门类——科幻。


一句话,我们在见证历史。

                      ——18 黄越  

其实我看电影的时候,大概全程都在想“求求你别死啊!!!”总觉得满屏幕的flag……


从抽签决定进入地下城的资格这个地方开始绷不住的,明明看预告片的时候没有被戳中啊,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就特别受不了,这样简单却冷酷地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全球人口锐减近半。电影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残酷的生离死别。

但是我们能乖乖等死吗?那肯定不能啊!你说没有希望了,我偏不信,我要自己找出一条路来。刘启说出点燃木星的时候,我一下没忍住,在影院发出了卧槽的声音。(……)没考虑过可行性,就是感觉这个想法很大胆,很帅,有种少年人勇往直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英勇。


后面的分工不太记得了。大概只记得满头满脸血和灰的老何接通电源,扯出一个笑容,然后倒下了。这么怕死的人原来也有这么勇敢的时候。

“无论历史将人类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其实大刘的作品都有这种感觉,虽然整部作品充满着冷淡的绝望的气息,但总藏着一丝希望。原先觉得这种以大灾难为背景的电影不适合放在春节。但是突然发现,我们对家园、对故土、对过年回家的执念,和电影要带着家园去流浪的故事背景相当契合啊。

关于电影剧情,大概就这么多了。很感谢能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其实并没有)


之前疯狂嚎着求你们去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其实也在担心刷多了让人反感,看到流浪地球四个字就躲……

它可能不完美,有bug,有硬伤,但是它绝对绝对不是什么烂片。抛开一切“国产”“科幻”的头衔,抛开所谓“里程碑”的光环,抛开原著党的情怀,仅仅作为一部普通的电影,它的剧情、台词、画面、特效都很不错。更何况它真的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它值得一个好评,值得你花几十块钱,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影院看完。


也期待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科幻电影。

——18 方芷涵

特效真的厉害,真的真实,全程吹爆


空间站全程纪录片质感,防护服和配备武器毫不跳戏,地球上仰望天空简直美呆,俯瞰救援车队的那个镜头,就是心目中《三体》的模样


科幻部分难以深究…emmm,电影主要展示了特效和脑洞吧


至于科幻文学里最为动人的人文社科部分,原著里最后的地球派的牺牲挺震撼,电影里面为了儿子&妹妹&姥爷就要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不顾大局的中二做法(令人回想起三体里的程心)…好吧,可能是关乎演员演技,但我对煽情部分接受无能

流浪地球,内核极其刘慈欣,一个接一个的点,全部揉进一部电影里:

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
理性与感性的抉择;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整部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大刘式的悲壮的浪漫。当然“梗”也很多,流浪地球的终点是三体,地下城的建立…


但不可否认有些细节导演表达不到位,有些点又在强行凸,有些音效旁白又略显尴尬,不过整体瑕不掩瑜。


只求有生之年,大刘监制的三体(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能出现在大众面前。三体里的那些人性与兽性,那些智慧与愚蠢,那些阴谋与单纯,黑暗森林法则,只有在那个大背景下才能完美展现。

——18 李江文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这是我最初听说流浪地球的时候的介绍。


是大刘的原著,不用走流程了直接开吹就好(bushi


看着群里的大家快乐玩梗,看着宣发自己也玩得不亦乐乎,算是期待已久,刚回家就约着小姑娘去把电影给看了。

不论热度能持续多久,不论风评如何,他都将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被一部分人铭记。


宏大的场面,精彩的叙事,又有着优秀的科学审美与科幻内核,流浪小破球拥有着一部优秀科幻作品的所有必要条件。


(虽然作为一部先河作品肯定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部分的台词有点生硬,(尤其是贼可爱的妹妹结尾的callback)比如有些节奏上的小问题,比如有一些莫名的既视感(你们看没看过《地心毁灭》)。


小破球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硬核的科幻背后,还映射着人性的光辉。

姥爷口中徐徐道来的地上的故事,充满温暖的家,回家,这贯穿了整部电影的词语,在流浪的地球上,我们的家到底在何方?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地球继续流浪,直到到达我们的新家。


而这路上的三千年,无数的流浪者将为这归程付出无数生命和时间。


这趟旅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仍要前行。


当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推动操纵杆时,带领着人类的历史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与自然选择号相同又不同的道路。


“没有人类的文明不叫'人类文明'”
“前进三!”

(好看!快去看!我永远喜欢姥爷!
(男人的浪漫就是众志成城!!!
(你知道前苏联宇航员是怎么把酒带上空间站的么。

——17 贠嘉宏

其实在看小破球之前,已经在各式各样的地方听遍了口碑的吹捧,包括在群里先我去看的群友们也是看一个吹一个。


他们说:“你会哭。”
我当时是不信的。


怎么可能哭?自从小学时代过去,我已经多少年看电影不哭了,这怕是在当笑话逗我。然而事实痛给我一巴掌,我确实哭了,而且是从头至尾,彻彻底底。


情怀啊情怀,他们总在说有些时候情怀最重要,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它确实做到了,它燃爆了作为一个地球人类,尤其是一个中国人所曾拥有的情怀。


我从一开始地面展示行星发动机再到地下城里依然有着的中国年就开始泪目,那些不同的、有着多重口音的普通话或是方言,他们皆指向一个方向——地球与人类的延续。


这部电影里的情怀是各式各样的,它们可以是贯穿整部片子的北京交管局的那段警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段话先是让人好笑却又深切地体悟出其中所内蕴的道理而深深感伤起来;也可以是姥爷开着车看着地面上已经彻底崩塌的上海的一栋栋大厦时,笑着对朵朵说:“别害怕啊孩子,那是爷爷的家…”;也可以是刘培强在登上空间站前对着小小的儿子,在开着空间站向木星驶去时对长大的儿子说:“三、二、一,抬头,这次,你一定能看到爸爸!”……


我觉得全片最美的是爸爸在床头窗子上勾勒出的不断靠近的木星的轮廓,那些圆圈从小到大,再放大、放大……


他曾在十多年前对儿子说:“当你能用肉眼看到木星时,爸爸就回来了”,“爸爸会变成一颗星星,你抬头,数三、二、一就能看到了”,“那不是木星的眼睛,那是木星的风暴”……


而最后,木星用它的眼睛注视着地球飞离太阳系,儿子在地球上注视着父亲化成一颗燃了火的流星将木星点燃了。


“三、二、一,抬头,这次你一定能看到!”   

 
这是属于地球的救赎旅程,也是人类自救的挣扎之旅。黑暗前方未必没有路,因为路都是自己造出来的。


最后不得不再破音呐喊一句了——小破球宇宙第一!一起流浪,去开拓未知的前方!

顺便杜蕾斯你又赢了。

——17 向橙昱

影版和原作在情节上没有太大联系了,改编得还不错,大概7.5/10

理由:

不满意的大概是朵朵的演技,看得我好尴尬啊:还有男主弃车那段的智商完全不像个成年人……

话说地球发动机附近不应该是高温吗,为什么还是冰雪覆盖?明明原著是"地球发动机开到了最大功率,加速产生的百米巨浪轰鸣着滚上每个大陆,灼热的飓风夹着滚烫的水沫,在林立的顶天立地的等离子光柱间疯狂呼啸"

特效给满分!这次绝对有五块钱233

话说居然突出亲情,和原作所强调的理智不同呢(不过可能是因为这时候计划才开始)(原著: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

然而还是要吹爆!(话说炸木星那里我居然猜到了233)!&"前进三"那里瞬间燃炸了!末世环境完美!朵朵的身世&最后的合作迷之泪点。

用原著的话结尾吧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


                                         ——18 祝如越 

责任编辑:杨怡宁

宇宙的未来  现在  过去

四十二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