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2021年了,为何屏下指纹还会成为谷歌新机的卖点

 三易生活 2021-08-27
关注手机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今年秋季谷歌方面即将推出新的Pixel系列机型——Pixel 6系列。


根据目前已经曝光的产品端信息显示,作为谷歌自有品牌手机的最新作,Pxiel 6系列此次不仅有着完全重新设计、更有高级感的外观,同时其还配备了“谷歌手机”史上第一款独家深度定制的主控“Tensor SoC”,再加上还可能会配备一套相当强悍的后置变焦三摄,也都使得Pixel 6系列尽管尚未发布,却已经吸引了诸多的关注。

然而就在日前,疑似Android团队创始成员Hiroshi Lockheimer泄露的一张Pixel 6系列机型截屏,却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 2021年的Pixel手机,竟以三年前的设计为卖点


从Hiroshi这个推文内容来看,表面上他可能是想要秀出新机的锁屏图片。但实际上,熟悉Pixel系列的朋友不难意识到,他真正想传达的信息,其实是此次Pxiel 6系列所配备的屏下指纹识别模块。


没错,回溯“谷歌手机”的历史会发现,谷歌对于在智能手机上配备指纹识别模块这件事似乎一直都不太积极。

举例而言,行业里首款配备实体指纹模组的Android手机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出现(摩托罗拉Atrix 4G),但谷歌则是直到四年后,才在Nexus 6P上首次搭载了背部电容式指纹识别模块。

华为代工的Nexus 6P,是第一款支持电容指纹的谷歌手机

从那以后,谷歌更是长期沿用“机背实体电容指纹模块”这一设计,从2015年的Nexus 6P一直用到了2020年的Pixel 5。直到今年,才终于或将换为屏下指纹识别设计。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国内手机厂商vivo就率先实现了手机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量产。换而言之,在屏下指纹这件事上,谷歌再一次“后知后觉”了长达三年之久。

  • 为何谷歌对指纹技术“不热心”?因为新技术未必更好用


从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确可以批评谷歌在其他品牌积极探索各种屏下指纹方案、耗费不低的成本进行新技术研发与改进时,多年坚持机背实体电容指纹的做法客观上确实能为其节约不少的成本。


但这是否意味着,谷歌多年前不积极布局手机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后来常年“坚持使用”后置指纹识别模块的做法,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呢?可能还真没有。

首先,从技术原理上来说,当前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即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


其中电容式指纹识别的本质,是在传感器和手指之间产生电场,利用指纹沟壑和凸起处和传感器平面的距离不同,电场强度会有差异的特性,识别出指纹凸起的形状。

而光学式指纹识别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相机,通过直接“拍摄”手指,然后再用算法去识别图像里的指纹特征。


而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原理则更类似于雷达,通过向手指发射超声波,测量不同区域的回声信号,就能知道指纹上的凸起和沟壑的位置了。

不难看出,电容式和超声波式的指纹识别传感器,都会对真实的指纹进行距离(形状)的测量,而光学式指纹传感器获得的则是2D的平面图像,并需要专门的算法去“解读”,才能从中识别出可用的指纹信息。因此从识别率(精确识别的程度,越高指纹模组越安全)来说,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其实要比大多数现在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高得多。


从我们总结的这张表格中大家可以看出,除了不能支持湿手解锁指纹,在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老旧”的电容指纹识别模组甚至比更先进的技术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不仅如此,在我们三易生活的实际测试体验中,设置在手机背面的实体电容式指纹识别按键,其实用起来也有诸多方便之处。比如说,它正好可以作为手指的一个支点,便于更稳固地握持手机;并且在识别指纹时,位于机背的指纹模组意味着其他人看不到是用哪只手指解锁,也额外增加了一定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由于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因此它还可以作为背部的辅助触摸板来使用。比如说,Nexus 6P与此前的Pixel系列机型就都支持在指纹识别传感器上向下滑动打开通知栏,这在单手握持手机想要查看通知、短信时,显然也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设计。

  • 那么Pixel 6又为何要改变设计呢?因为产品定位变了


是的,虽然谷歌过去坚持的背部电容式指纹识别模块不够“新奇”,但它却足够安全,在使用中的表现也不错。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背部电容式指纹识别模块在技术指标和功能表现上其实依然没有过时,那么为何谷歌又要在Pixel 6系列上换用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呢?

其实说白了,这背后可能无关技术,更多的还是商业层面的需求所致。

外观朴素,配置主流,软件简约,价格适中,曾是“谷歌手机”的特征

要知道无论曾经的Nexus、还是前几代Pixel系列机型,它们本身从产品定位上其实都更偏向“为软件开发者、硬件发烧友设计的Android尝鲜平台”。这就意味着与同期的其他机型相比,曾经的“谷歌手机”不需要有华丽的外观(常常都是大塑料外壳)、不需要有过于出众的性能(是主流方案反而更利于作为开发测试用途),也不需要有非常好的相机硬件(对于谷歌来说,硬件不算好反而可以秀出软件及算法的优势)。

不仅如此,对于当时的“谷歌手机”来说,用技术上更成熟、更可靠、更主流(也就是不超前)的硬件还能降低成本,从而让更多开发者可以买得起他们需要的开发机。


然而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Pixel 6系列的产品定位可以说已经完全改变。换用了谷歌深度定制主控,以及用上了豪华外观设计的它,从技术上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开发机”的意义。事实上,Pixel 6不管怎么看,都更像是谷歌完全针对普通消费者,针对大众市场推出的一款“典型旗舰机型”。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Pixel 6系列或将用了当前旗舰机上流行的3K 120Hz屏幕、有望配备超大底的主摄和独立的潜望式长焦、同时还可能使用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这些也都是当今普通消费者很看重的产品特质,虽然这些可能很“先进”,但却并不一定好用、更不一定可靠。

毕竟,更看重先进的噱头而非成熟可靠的实际体验,其实也正是大众消费级市场和专业商用设备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车载Android方案生变,可穿戴设备厂商却慌了

Android Auto的这一改变,却或将让有些智能手表“很受伤”。

新款iPad mini换用Type-C?或许并非天方夜谭

iPad mini 6换接口这件事,没准还真有一定的可能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