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说话(续)

 人也昔兮 2021-08-27

换个角度说话(续)

我在复旦住的六人公寓。我妈说我可以住得更舒服些。我问她说的舒服是什么样的。她说如果有四人的公寓,就比六个人的舒服。我等她接着说后面的话,可她没有说。于是我说,复旦还有一个人的公寓。我妈说一个人公寓安全吗?我们都不再说话,这件事就这样了。舒服是我的事,目前我觉得六人公寓很舒服。

我和同室的几个人相处得很好。我不打扰她们。但允许她们打扰我。她们的东西,不管放在哪儿,我连看都不看。我们六个人,每人一个省,那个上海女孩最柔弱,她常说带我们逛上海,大家都很感谢她,可没有一个人让她带着去逛上海。睡在上铺的三个女孩,一个江西,一个云南,一个四川。云南女孩有很多东西,到处乱放,我在她的下面,床上经常有她的衣服或者书,她能把自己的内衣或者牛奶瓶也放在我的床上。江西那一个特别爱吃米线,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在睡前吃一碗,弄得满屋子米线味,倒是不难闻。我对面的女孩是山东人,可她长得太纤弱了,她不爱说话。在她们看来,我可能没有什么个性,但我特别规律。我想有可能我们一起要住四年,我以有别和她们相处。我喜欢运动,每天早晨我起得早,我不会影响她们的睡觉。我能做到悄悄地出去,再悄悄地回来。我每天在图书馆的时间长,除了中午和晚上,我基本上不在公寓,所以,我很少东西。我喜欢穿运动装,有限的几套衣服,该洗的时候都送到洗衣房等烘干后取回来。我不觉得她们把自己的内衣凉在公寓里有什么不好。我也没有洁癖,最重要的是,我不说废话,我心里没有废话,听湖南女孩说四川女生今天又吃瓜子了,把瓜子皮弄了一地,也不知道清理干净。我不说话,心想,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见她吃瓜子。也是的,我不怎么在公寓里待。可这样也不好,只要我和一个室友在公寓里,我就会听到她之外那几个人的很多事。她们都像讲故事一样对我说。我只做她们的听者,别的我也不会,也不回她们的话,我想这样,她们就不会再和我说这些话了,可她们还是说,并且越说越好像想说一样。我心想,这就是我和她们每个人都不远不近的结果。

我什么也不缺,她们也是,但同时,我们都有说不出的缺失。既然说不出,就只能这样。我把自己的时间看得很紧。这很有好处,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好处。张教授告诉我,可以直接报他的博研,他的意思我很清楚,但我对这件事竟然没有一丝激动。依然照常一天又一天地过着。幸好,我一到图书馆,就会忘记一切地埋在书里,我以此埋葬了我内在的空虚,我都有点不知道如此埋头于图书馆每天抱着那些书不放是什么意思。这是张教授通知我之后,让我顿有的想法。我才大二,有人告诉可以直接读博,可我对此竟然没有任何声色所动。复旦怎么了,除了那些一心想着美国或者国外的人,我真看不出为读书拼的他心他意。可我不想去国外,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想。这不说明我爱国,我对这两个字无法解释,就是说,我想过这件事,可我找不出我爱国的证据。也许我是骨子里爱国吧,因为我是中国人。但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没有什么道理,如果是这样,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是爱国的,可事实不是这样。不管那些去了国外的人如何说他们到国外才发现自己多么爱国,因为他们在国外才明白了爱国是怎么一回事。但我还是怀疑他们的真正爱国还是口头上的情感。既然如此,回来吧。不要说已经没法回头了。我觉得,爱国是不应该有什么理由的。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爱和不爱都有一大堆理由,那都是鬼话。

我想不明白这件事,就会想起那个四川女生,还有那个江西女孩,她每晚都给自己来一桶米线,吃得满头热汗。四川女孩每天瓜子不离口,顾不上清理落在地板上的瓜子皮,这日子不用她们自己说,我一想就觉得应该是有滋有味的。毕业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穿上校服,或者学士服,留一张复旦纪念照。拿一个复旦毕业证书。各回各的家,再从家里出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如果是自己找,估计如意的不多。上海的那个女孩肯定不愿意离开上海,除非她自己想去国外,或者被安排到国外。我想,我即使真的毕业直接读了博,从现在看,也不会是我的理想,更不是她们的理想。我们都没有理想,不管是去国外,还是读博,或者江西、云南、四川和山东的几个女孩子,看她们的样子,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背景,大家都不愁毕业后有个去处,但不管那去处多么好,包括我的直接读博,上海女孩可能去国外,是我们的理想吗。这么想,我们是没有理想可理想的。我们是没有理想的一代。找一个不错的男人结婚?在上海或北京买一套别墅?挣好多钱,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让她们吃了睡,到处游山玩水?生一个小孩好好地培养他(她),让他(她)接着重走自己的路?我再想不出别的了。没有我可想的。我从小到现在,看到和听到的,就是上学,成绩,拿第一。即使那次我考试自己作弊,我听到的还是拿第一,当冠军。第一和冠军,在倒数第一的人那儿,也一样是口号。看着那些跑得吐血只差躺倒在地上的人,还在对自己高喊争当冠军,我觉得实在可笑。

我想起邻居复旦大哥,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如今过的日子就是体验生活。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所安排的,生活,是生活弥漫给我的,它无处不在,我只能身处它的无处不在里。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能有。但我想有,可生活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不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于是,我们只能随着生活的弥漫被弥漫,适应生活的弥漫。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在生活的如此弥漫里,一样没有自己的目标,但我要自己主动地去体验生活,在这种体验中,我自觉地放弃生活。我和邻居复旦大哥体验性,就是体验生活,我根本不想把自己嫁给他,家庭,婚姻,恋爱,性,生活的如此弥漫,把一个个人彻底地弥漫成了生活的奴隶,我不要做这样的奴隶,我用我自己的身体,用我自己的灵魂,把生活里的这些东西,拿来狠狠地鞭笞。上复旦也一样,清华,北大,我以上复旦鞭笞清华和北大的大众欲望。因为,这两所大学在我们的未来上是一样的,除了一张鲜亮的文凭,这两所大学不能给我们的未来做任何的指引,那个指引它们是应该有的,可就是没有。在清华、北大或者复旦用功读书的学子,心里只装着美国或者欧洲。多么可悲的生活弥漫。我也没有自己的目标,但我在复旦图书馆是我个人对读书的体验,正如我和邻居复旦大哥的做爱,我有自己的快感。可样的快感,想起来让我害怕,让我感到可悲,让我有一种无奈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