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国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关羽、王平、姜维、夏侯霸、张辽、太史慈、甘宁这些猛将,都有投降的经历,但都丝毫不影响别人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但也有这么一员虎将,却因为投降而被羞辱至死。他就是于禁。 于禁早年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十分受曹操器重,早年攻吕布,破袁术,御张绣,拒袁绍、征刘备等,战功赫赫。淯水之难,唯有于禁能安定局面,让曹军重整旗鼓,因此曹操以“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肯定于禁的能力与功劳。 然而在樊城之战中因遭水灾所困, 使于禁和他率领的军队处于劣势,且为了让将士得以生还等原因,最终率领七军向关羽投降,不久关羽因收留于禁,使粮食短缺,给了早已对蜀汉怀恨在心的东吴间接攻击的理由,后来曹魏和东吴达成同盟,东吴派陆逊、吕蒙率兵偷袭荆州,关羽兵败麦城,于禁则以俘虏身份落入东吴手中。归魏后遭到魏文帝曹丕以壁画嘲讽投降之事,于禁羞惭怨恨,终病发而亡,逝世后谥曰厉侯。 为何别人投降可以,于禁投降却饱受批评呢?我们以关羽、张辽为例来看看背后的原因。 先说关羽,建安五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张辽呢?建安三年,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之后,曹操再将吕布彻底击败于下邳城中。张辽于是率领其军队归降曹操。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 与此相对应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屯驻樊北,又向曹操请求援军。于禁督领七军,共三万人,去樊城协助曹仁。当时,曹仁据守的樊城被关羽攻打,但没有被包围。 于是,曹仁命令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得全军覆没。庞德宁死不屈,于禁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更说于禁与他相知三十年,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孙权称臣,孙权才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饱受朝中上下的嘲笑,在他拜谒曹操陵墓时,曹丕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最后令他羞愧得病而死。 同样是降将,关羽和张辽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即偏向于正面,但于禁则因为投降的经历而晚节不保。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关羽和张辽投降的时候,官职相对较低。 先说关羽,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兵马,关羽、张飞都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参与平定黄巾军的战争。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对于关羽来说,此时担任的别部司马,只是一个极低微的官职。至于在董卓被杀后,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对于此时的张辽,也没有晋升到裨将军、偏将军等可以称之为将军的官职。因此,张辽归降曹操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位地位非常低的武将。 但是,于禁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了。当曹操被册封为魏王,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在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作为四方将军之一,位高权重。在左将军之上,只有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等少数官职了。其中,就骠骑将军和大将军,是丞相、太尉级别。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为了拉拢刘备、马超、吕布等一方诸侯,就曾用东汉朝廷的名义,将他们册封为左将军。并且,就于禁来说,还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的权力。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也是唯一被曹操授予“假节钺”的武将。因此,于禁归降关羽,实在令曹魏朝中上下震动,感到不可思义,也因此受到很多指责。 最后,于禁归降关羽的时候,曹操依然在世,并且和于禁之间继续保持着沟通。况且,曹操所在的曹魏,也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因此,于禁归降关羽,确实令人感到他实在太过于贪生怕死。 与此相对应的是,关羽归降曹操的时候,刘备因为被曹操击败,所以下落不明。因此,关羽暂时客居在曹操麾下。等到得知自己兄长刘备的消息后,关羽就告别曹操,去寻找刘备了。而就张辽来说,则是在吕布败亡之后,这才归降曹操的。换而言之,此时的张辽,已经没有主公了,那他选择跟随曹操,也未至于是背负太大不义之名。 后北宋诗人孔平仲作《于将军》诗,叹“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