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历史】:读千卷书之第115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十一本民族历史和性格方面的著作:《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欧洲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由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争端引发,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其中古斯塔夫·阿道夫和瓦伦斯泰,堪比中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不同的是瓦伦斯泰战胜阿道夫,却因篡权失败身亡。 一、军事家古斯塔夫·阿道夫。西班牙的暴戾压迫让尼德兰人忍无可忍,该民族终于鼓起反抗压迫的勇气。德意志的首领腓力二世首先带领整个民族反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残暴,由此产生的宗教改革不但引发了教会的分裂,也改变了以往的政治格局。 皇帝的军队把整个德意志当成了给养仓库。军队的暴行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但是瓦伦斯泰将这种权力扩大化了,滥用皇帝的权威,随着实力的增强,他就不愿再听命于皇帝了。 古斯塔夫·阿道夫不愧是那个世纪最好的军事专家,他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战术非常熟悉,而且也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他信心百倍,认为绝对会取胜。他减少骑兵中队的数量,拉开步兵营的间距,把军队队形变成双线。这样骑兵和步兵活动起来更加敏捷,如遇骑兵不足,就把步兵穿插到骑兵中间。实践证明,这个战术常常会取得成功。这种战术后来也被其他统帅运用到战争中去。 二、莱比锡之战。悌利相当重视他的对手,他认为瑞典国王久经战阵、才智过人、智勇双全。如今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再加上他善于策略,肯定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敌人。在瑞典国内,他拥有绝对的权威,对等级会议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他的军队虽然来源复杂,但无论是瑞典人、立陶宛人、德意志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还是芬兰人,都十分听命于他,因此,面对这样一个敌人,只要能够不输就已经是胜利了。 在莱比锡的辉煌一战,令古斯塔夫·阿道夫更加自信,其他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和敌人也重新认识了这位瑞典国王。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战胜了号称“常胜将军”的悌利伯爵,将皇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三、瓦伦斯泰篡权身亡。奥地利的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克文希勒说过:当士兵把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尸身上抢来的带着鲜血的皮胸甲送到皇帝面前时,皇帝似乎动了真情,很同情、很难过地表示,只要让德意志不再发生战争,他宁愿让瑞典国王活着。 古斯塔夫·阿道夫突然离世,不仅换来了德意志的自由,还能流芳百世,否则,如果他继续攻打下去,不仅会使盟国反叛,他自己也会受到伤害,也许会因缔结不利和约而失去所有的战果。 瓦伦斯泰自认为很了解这支军队,认为这支军队对宫廷多少有些不满,已经盲从于他的指挥,对自己也十分畏惧。在大家对他的奉承中,瓦伦斯泰以为了解了士兵们的真实想法,看到士兵们敢于谴责皇帝的行为,他以为这支军队能够担当推翻君主的重任。他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军队的责任感,认为自己的威望足以领导大家,却没想到所有的成就并不是他一己之功,他的成就和权力全部是建立在大家尊重皇权的基础之上的。当瓦伦斯泰暴露出真实想法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失败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