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星巴克的爱之日记 ——《将心注入》│ 书海遨游 No.21006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 No.21006

推荐指数:☆☆☆

   写给星巴克的爱之日记   

——《将心注入

原书阅读:435分钟

本文字数:1,841

本文阅读:5分钟

合上这本书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从第一版的“舒尔茨自述”,到第二版就改成了“舒尔茨自传”。但我觉得更像是舒尔茨在向大家介绍他疼爱的孩子,星巴克的故事。

很有趣的部分莫过于皮爷、天天和星巴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如果用一句搞脑子的话来总结这段八卦就是,舒尔茨喜欢星巴克但星巴克不喜欢他,于是舒尔茨就把天天变成星巴克,于是皮爷也就不要星巴克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以看出舒尔茨满满的爱意,诚如他自己所说,“一种任由自己在喜欢的事情上大肆放纵感情的倾向”。用“爱之日记”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

同时这也是我看过的最特别的一个传记式公司案例。很多大公司,或者说成功过的公司都会有这么一本书,有可能是创始人、现任CEO或者前任CEO写的,还有一些高管也会写自己的公司。而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是满眼都是爱,人家也许只是溢美之词赞不绝口,而舒尔茨则堪比把所有的行为和决策都合理化,乃至只是在甜美的分享着自己的成功

“我曾把自己重塑成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企业领导者,但在我的灵魂里,自己仍然是一个梦想家和企业家。”舒尔茨是这么说的,而且可以看他的感染力很强,俨然就是一个天生的梦想家。这本书也就是用他的信念来感染更多的人。就像他说的,“如果你你已经把你的价值观铭刻在你周围人的心里,你就能够大胆的信任他们去做出正确的举措。”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关于星巴克的核心信念,或者更多的来自于舒尔茨自己的信念,而且是两条表面上看来似乎非常矛盾的信念:

1、我们相信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代表某种理念,其核心须建立在它最正宗的产品上面,而这种产品只能比顾客自己想要的更出色。

2、我们同样信奉对顾客的要求“就要说是”,好的零售商应当越出常规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可以看到从1987年8月18日创立至今,基于这个信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舒尔茨把这一切都合理化,似乎还保持着初心。

就从最初的“提供最佳咖啡”开始,这一路理念变革还真有意思。从“'特许连锁经营’在星巴克一直是个忌词”开始,本来的目标是“依靠自己公司的店发展”。为了最佳咖啡的口感,曾经坚持过不用无脂奶,然后开始转变到提供瓶装冰咖啡和法普奇诺(重烘焙加奶加冰)。还开始卖冰激凌、音乐、啤酒,更是进驻超市。

公司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其实这一切改变都无可厚非。而舒尔茨总是在坚持说这一切仍在坚持着原则和基本信念,总是觉得怪怪的。看到反复提及的“提供最佳咖啡”到最后的,“伟大的品牌所代表的往往是比产品本身更宏大的东西。”

会觉得司马昭之心坦诚说出来就是了,就像宜家不卖家具去开shopping mall也不是不可以的。

当然可能这只是我看过这本书以后有的一点情绪,从商业案例学习的角度来看,我并没有学习到什么。倒是作为星巴克的常客来说,给我一个机会更好的了解星巴克的文化。

非常赞同舒尔茨的定位,星巴克就是在创造“第三空间”,其实这也是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与咖啡无关。

在了解星巴克文化之后,还有一个特别的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星巴克的“以人为本,以自身的价值观为本。”

这里的“人”与众不同。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系列信念重要程度的排序,在星巴克放在第一位的“人”不是顾客,更不是股东,而是雇员。

舒尔茨是这么说的,“如果说我对星巴克有什么最感骄傲的成就,那就是我们的公司里员工自信和互信的氛围。”所以我更觉得这本书不是写给顾客看的,而是写给星巴克的员工看的。

也许这本来就是一个内部刊物,碰巧被更多人看见了。像舒尔茨说的,“与人共享成功是最最甜美的事情”。如果喜欢星巴克或者经常去星巴克,也许可以翻翻这本书,看看舒尔茨如何秀恩爱的。

2021-1-27 


作者:霍华德·舒尔茨
Howard Schultz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